A. | α粒子散射實驗是盧瑟福建立原子核式結構模型的重要依據(jù) | |
B. | 光電效應和康普頓效應深入揭示了光的粒子性,前者表明光子具有能量,后者表明光子除了具有能量外還具有動量 | |
C. | 根據(jù)玻爾理論可知,氫原子輻射出一個光子后,氫原子的電勢能增大,核外電子的運動速度減小 | |
D. | 在核反應中元素的種類不會改變 | |
E. | ${\;}_{83}^{210}$Bi的半衰期是5天,12g${\;}_{83}^{210}$Bi經(jīng)過15天后還有1.5g未衰變 |
分析 本題關鍵要知道:盧瑟福通過分析α粒子散射實驗結果,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光電效應和康普頓效應深入揭示了光的粒子性;氫原子輻射出一個光子后,從高能級向低能級躍遷,軌道半徑減小,根據(jù)庫侖引力提供向心力,得出電子速度的變化,從而得出電子動能的變化,根據(jù)氫原子能量的變化得出電勢能的變化.
明確剩余質量和衰變前的質量關系并會進行有關運算,即公式$m={m}_{0}{(\frac{1}{2})}^{\frac{t}{T}}$的應用,明確半衰期的含義
解答 解:A、盧瑟福通過分析α粒子散射實驗結果,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故A正確.
B、光電效應和康普頓效應深入揭示了光的粒子性,前者表明光子具有能量,后者表明光子除了具有能量外還具有動量.故B正確;
C、氫原子的能量減小,軌道半徑減小,根據(jù)k$\frac{{e}^{2}}{{r}^{2}}=\frac{m{v}^{2}}{r}$,得軌道半徑減小,電子速率增大,動能增大;由于氫原子能量減小,則氫原子電勢能減小.故C錯誤;
D、在核反應中,原子核的核電荷數(shù)發(fā)生了變化,所以元素的種類發(fā)生改變.故D錯誤;
E、半衰期是5天,經(jīng)過15天即3個半衰期后,還有$m={m}_{0}{(\frac{1}{2})}^{\frac{t}{T}}={m}_{0}•{(\frac{1}{2})}^{\frac{15}{5}}=\frac{1}{8}{m}_{0}$=$\frac{1}{8}×12$g=1.5g未衰變.故E正確.
故選:ABE
點評 該題考查α粒子散射實驗、光電效應和康普頓效應的意義、能級與躍遷以及半衰期的應用,解決本題的關鍵知道從高能級向低能級躍遷,輻射光子,從低能級向高能級躍遷,吸收光子,以及知道原子的能量等于電子動能和電勢能的總和,通過動能的變化可以得出電勢能的變化.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各擺擺動的周期均與A擺相同 | B. | B擺振動的周期最短 | ||
C. | C擺振動的周期最長 | D. | E擺的振幅最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此時的“水晶球”沒有受到地球重力的作用 | |
B. | “水晶球”表面的分子之間的距離大于內(nèi)部水分子“平衡位置”的距離r0 | |
C. | 水分子之間此時表現(xiàn)的分子力為引力 | |
D. | 水分子之間此時表現(xiàn)的分子力為斥力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φ′A=$\frac{2}{3}$φA | B. | φ′A=$\frac{1}{3}$φA | C. | φ′B=$\frac{1}{3}$φA+$\frac{1}{2}$φB | D. | φ′B=$\frac{1}{6}$φA+$\frac{1}{2}$φB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彈簧彈力做的功為-mgh | |
B. | 圓環(huán)的機械能保持為mgh | |
C. | 彈簧的彈性勢能先增大后減小 | |
D. | 彈簧彈性勢能最大時,圓環(huán)的重力勢能和動能之和最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發(fā)生多普勒效應時波源的頻率保待不變 | |
B. | 要發(fā)生多普勒效應,波源和觀察者間的距離一定變化 | |
C. | 只有聲波會發(fā)生多普勒效應 | |
D. | 機械波、電磁波和光波都會發(fā)生多普勒效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