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cessing math: 100%
18.水平地面上有一只木箱,現(xiàn)用一水平拉力使其勻速前進,則(  )
A.木箱對地面的壓力與地面對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B.水平拉力與地面對木箱的摩擦力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C.木箱對地面的壓力與木箱受到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
D.木箱對地面的壓力與地面對木箱的支持力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分析 木箱做勻速直線運動,木箱受到重力、地面的支持力、水平拉力以及地面的摩擦力,這四個力的合力為零,根據(jù)平衡力以及作用力和反作用的特點分析即可.

解答 解:A、木箱對地面的壓力,受力物體是地面,施力物體是木箱;地面對木箱的支持力,受力物體是木箱,施力物體是地面,這是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A錯誤,D正確.
B、木箱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拉力和地面的摩擦力,這兩個力是一對平衡力,故B錯誤.
C、木箱對地面的壓力受力物體是地面,施力物體木箱;木箱所受的重力受力物體是木箱,施力物體是地球,這兩個力涉及到木箱、地球、地面,方向都向下,不是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也不是一對平衡力,故C錯誤.
故選:D

點評 正確分析木箱的受力情況,確定每個力的受力物體和施力物體,從而判定兩個力是一對平衡力、一對作用力反作用力還是兩者都不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某同學做“驗證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情況如圖甲所示,其中A為固定橡皮條的圖釘,O為橡皮條與細繩的結點,OB和OC為細繩.
(1)實驗記錄紙如圖乙所示,兩彈簧測力計共同作用時,O 點為結點的位置,拉力 F1和F2 的方向分別過 P1 和 P2 點;一個彈簧測力計拉橡皮筋時,拉力 F3 的方向過 P3點.力F1的大小如彈簧測力計所示,F(xiàn)1=2.92 N(已知F2=2.63N,F(xiàn)3=4.41N).
(2)同學們在操作過程中有如下議論,其中正確是B
A.兩根細繩必須等長
B.彈簧秤、細繩、橡皮條都應與木板平行
C.同一次實驗中只要橡皮筋的伸長量相同,結點O點的位置可以變動
D.橡皮條應該與兩繩夾角的角平分線在同一直線上
(3)請在答題紙上作出 F1 和 F2的合力F(標度已給出);并求出合力F=4.30 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如圖所示,用兩段長均為L的金屬桿,組成金屬框架COD,兩桿間的夾角為60°,處于磁感應強度為B的勻強磁場中,磁場方向垂直于COD所在平面.當桿中通以電流強度為I,方向C→O→D的電流時,金屬框架COD所受的安培力大小為( �。�
A.32BILB.3BILC.BILD.2BI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一小球在水平面上移動,每隔0.02秒小球的位置如圖所示.每一段運動過程分別以甲、乙、丙、丁和戊標示.試問在哪一段,小球所受的合力為零(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3.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盧瑟福通過α粒子散射實驗,提出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并估算出原子核的大小
B.已知光速為c,普朗克常數(shù)為h,則頻率為v的光子的動量為hvc
C.氫原子能級是分立的,但原子發(fā)射光子的頻率是連續(xù)的
D.設質(zhì)子、中子、α粒子的質(zhì)量分別為m1、m2、m3,那么質(zhì)子和中子結合成一個α粒子,所釋放的核能為△E=(m3-m1-m2)c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3.如圖所示,為一質(zhì)點做直線運動的速度-時間圖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整個過程中,C點所表示的狀態(tài)離出發(fā)點最遠
B.整個過程中,CE段的加速度最大
C.質(zhì)點在CE段運動的過程中平均速度為零
D.質(zhì)點在AB段處于靜止狀態(tà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如圖,質(zhì)量為m的某人站在自動扶梯上,與扶梯一起加速上升,加速度大小為a.扶梯斜面的傾角為 θ,則扶梯對人的摩擦力大小為macosθ,扶梯對人的支持力大小m(g+asin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如圖所示,斜面上有一物體保持靜止,該物體的受力示意圖正確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從地面豎直上拋一物體A的同時,在離地面高H處有另一物體B開始做自由落體運動,兩物體在空中同時到達距離地面高h處時速率都為v(兩物體不會相碰),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H=2h
B.物體A豎直上拋的初速度大小為2v
C.物體A豎直上拋的初速度大小是物體B落地時速度大小的2倍
D.物體A、B在空中運動的時間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