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運動的原子核${\;}_{Z}^{A}$X放出α粒子后變成靜止的原子核Y.已知X、Y和α粒子的質(zhì)量分別是M、m1和m2,真空中的光速為c,α粒子的速度遠小于光速.求反應后與反應前的總動能之差以及α粒子的動能.

分析 反應后與反應前的總動能之差等于產(chǎn)生的核能,根據(jù)愛因斯坦質(zhì)能方程求解.
應用動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列式求解衰變后的各自動能.

解答 解:由于反應后存在質(zhì)量虧損,所以反應前后總動能之差等于質(zhì)量虧損而釋放的核能,則根據(jù)愛因斯坦質(zhì)能方程得
△Ek=$\frac{1}{2}{m}_{2}{v}_{α}^{2}$-$\frac{1}{2}M{v}_{x}^{2}$=(M-m1-m2)c2;
反應過程中三個粒子組成的系統(tǒng)動量守恒,則有
  Mvx=m2vα ;
聯(lián)立解得α粒子的動能  $\frac{1}{2}{m}_{2}{v}_{α}^{2}$=$\frac{M}{M-{m}_{2}}$(M-m1-m2)c2
答:反應后與反應前的總動能之差為(M-m1-m2)c2,α粒子的動能為$\frac{M}{M-{m}_{2}}$(M-m1-m2)c2

點評 本題考查了原子核的衰變,要掌握在核反應過程中,遵循兩大守恒:動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并能靈活運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被拉直的繩子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另一端系著小球.小球從A點靜止釋放,運動到B點的過程中,不計空氣阻力.則( 。
A.小球受到的拉力先變小后變大B.小球的機械能守恒
C.小球的切向加速度一直變大D.小球的動能先變大后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建立物理模型是物理研究的常用方法,下列屬于理想化“物理模型”的是(  )
A.重力B.向心力C.元電荷D.點電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0.如圖所示電路中,電源電動勢為E內(nèi)阻為r,當滑動變阻器R2滑動端向右滑動后,理想電流表A1、A2的示數(shù)變化量的絕對值分別為△I1、△I2,理想電壓表示數(shù)變化量的絕對值為△U.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電壓表V的示數(shù)減小B.電流表A2的示數(shù)變小
C.△U與△I1比值一定小于電源內(nèi)阻rD.△U與△I2比值一定小于電源內(nèi)阻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7.如圖所示,三條繩子的一端都系在細直桿頂端,另一端都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將桿豎直緊壓在地面上,若三條繩長度不同,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
A.三條繩中的張力都相等
B.桿對地面的壓力大于自身重力
C.繩子對桿的拉力在水平方向的合力為零
D.繩子拉力的合力與桿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如圖所示為一滑雪跳臺,滑雪運動員從A點由靜止開始下滑至C點飛出,設從A至C運動員只滑行,BC段水平,CD段與水平面成θ角,tanθ=$\frac{3}{4}$,A、B的豎直高度差是40m,雪面和空氣阻力忽略不計,求滑雪運動員落在CD段上的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如圖所示,長為L的繩子(不可伸長,質(zhì)量不計),一端固定于O點,另一端系著質(zhì)量為m的小球.在O點正下方距離為$\frac{4}{5}$L處釘有一顆釘子,現(xiàn)將懸線沿水平方向拉直無初速度釋放,懸線碰到釘子后,小球做完整圓周運動,則小球到達圓周運動最高點時,速度大小為$\sqrt{\frac{6}{5}gL}$,繩子對小球拉力大小為5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某探險隊員在探險時遇到一山溝,山溝兩側(cè)的高度差h=2.45m,該隊員以v0=6m/s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從A點跳出,恰好落到B點(g取10m/s2),求:
(1)該隊員在空中運動的時間t;
(2)B點與A點間的水平距離x;
(3)該隊員落到B點時的速率v(結(jié)果可保留根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如圖所示,開口向上的半球形曲面的截面,直徑AB水平.一小物塊在曲面內(nèi)A點以某一速率開始下滑,曲面內(nèi)各處動摩擦因數(shù)不同,由于摩擦力作用,物塊下滑過程中速率不變,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塊運動過程中對軌道的壓力先增大后減小
B.物塊所受合外力大小不斷變大,方向不變
C.在滑到最低點C以前,物塊所受重力的瞬時功率不變
D.在滑到最低點C以前,物塊所受摩擦力大小不斷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