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33150  133158  133164  133168  133174  133176  133180  133186  133188  133194  133200  133204  133206  133210  133216  133218  133224  133228  133230  133234  133236  133240  133242  133244  133245  133246  133248  133249  133250  133252  133254  133258  133260  133264  133266  133270  133276  133278  133284  133288  133290  133294  133300  133306  133308  133314  133318  133320  133326  133330  133336  133344  176998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5.為了探究力對物體做功與物體速度變化的關系,現(xiàn)提供如圖1所示的器材,讓小車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彈出后,沿木板滑行,當我們分別用同樣的橡皮筋1條、2條、3條…并起來進行第1次、第2次、第3次…實驗時,每次實驗中橡皮筋拉伸的長度都應保持一致,我們把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可記作W、2W、3W…對每次打出的紙帶進行處理,求出小車每次最后勻速運動時的速度v,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請思考并回答下列問題
功W0W2W3W4W5W6W
v/(m•s-101.001.411.732.002.242.45
(1)實驗中木板略微傾斜,這樣做C(填答案前的字母).
A.是為了釋放小車后,小車能勻加速下滑    
B.是為了增大橡皮筋對小車的彈力
C.是為了使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等于合外力對小車做的功
D.是為了使橡皮筋松弛后小車做勻加速運動
(2)據(jù)以上數(shù)據(jù),在坐標紙中作出W-v2圖象.
(3)根據(jù)圖象2可以做出判斷,力對小車所做的功與力對小車所做的功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4.今年暑假期間,我校吳老師帶領課題研究小組撰寫關于未知材料電阻率的實踐報告,設計了一個測量電阻率(被測電阻絲的阻值約為25Ω)的實驗方案,可提供的器材有:
A.電流表G,內阻Rg=120Ω,滿偏電流Ig=3mA
B.電流表A,內阻約為0.2Ω,量程為0~0.6A
C.游標卡尺和螺旋測微器    
D.電阻箱R0(0~9999Ω,0.5A)
E.滑動變阻器R(5Ω,1A)   
F.干電池組(3V,0.05Ω)
G.一個開關和導線若干
他們進行了以下操作:
(1)用游標卡尺測電阻絲的長度,其示數(shù)部分如圖甲所示,則該次測得長度為2.98cm;用螺旋測微器測量電阻絲的直徑,示數(shù)如圖乙,測得直徑d=5.670mm.

(2)把電流表G與電阻箱串聯(lián)改裝成電壓表使用,最大測量電壓為3V,則電阻箱的阻值應調為R0=880Ω;
(3)請用改裝好的電壓表設計一個測量電阻率的實驗電路,根據(jù)提供的器材和實驗需要,請將圖丙中電路圖補畫完整;
(4)實驗數(shù)據(jù)的測量與電阻率的計算:如果電阻絲的長度用L表示,電路閉合后,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到合適位置,電流表G的示數(shù)為I1,電流表A的示數(shù)為I2,請用已知量和測量量寫出計算電阻率的表達式ρ=$\frac{πbkktwd6^{2}{I}_{1}({R}_{g}+{R}_{0})}{4L({I}_{2}-{I}_{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3.現(xiàn)要用如圖1所示的裝置探究“加速度與物體受力的關系”.小車所受拉力和及其速度可分別由拉力傳感器和速度傳感器記錄下來.速度傳感器安裝在距離L=48.0cm的長木板的A、B兩點.

(1)實驗主要步驟如下:
①將拉力傳感器固定在小車上;
②平衡摩擦力,讓小車在沒有拉力作用時能做運動;
③把細線的一端固定在拉力傳感器上,另一端通過定滑輪與鉤碼相連;
④接通電源后自C點釋放小車,小車在細線拉動下運動,記錄細線拉力F的大小及小車分別到達A、B時的速率vA、vB;
⑤改變所掛鉤碼的數(shù)量,重復④的操作.
(2)下表中記錄了實驗測得的幾組數(shù)據(jù),vB2-vA2是兩個速度傳感器記錄速率的平方差,則加速度的表達式a=.表中的第3次實驗數(shù)據(jù)應該為a=m/s2(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3)如圖2所示的坐標紙上已經繪出了理論上的a-F圖象.請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在坐標紙上作出由實驗測得的a-F圖線.
次數(shù)F(N)vB2-vA2(m2/s2a(m/s2
10.600.770.80
2   1.041.611.68
31.422.342.44
42.624.654.84
53.005.495.72
(4)對比實驗結果與理論計算得到的兩個關系圖線,分析造成上述偏差的主要原因是沒有完全平衡摩擦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2.燈L1標有“20V,80W”的字樣,燈L2標有“?,30W”,其額定電壓模糊不清,它們并聯(lián)接入電路中,已知總電流為5A,燈L2恰好正常發(fā)光,求燈L1的實際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將規(guī)格為“110V、60W”“110V、40W”的A燈和B燈接到220V照明線路去,在如圖所示的4種電路中接法能使兩燈正常發(fā)光,且使滑動變阻器上消耗的功率最大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0.某實驗小組用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圖甲中A為小車,B為裝有砝碼的小盤,C為一端帶有定滑輪的長木板,小車通過紙帶與電磁打點計時器相連,小車的質量為ml,小盤及砝碼的總質量為m2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
A.實驗時先放開小車,再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
B.每次改變小車質量時,應重新平衡摩擦力
C.本實驗中應滿足m2遠小于ml的條件
D.在用圖象探究小車加速度a與小車質量ml的關系時,應作出a-ml圖象
(2)實驗得到如圖乙所示的一條紙帶,A、B、C、D、E為計數(shù)點,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的時間間隔為T,B、C兩點的間距x2和D、E兩點的間距x4己量出,利用這兩段間距計算小車加速度的表達式為a=$\frac{{x}_{4}-{x}_{2}}{2{T}^{2}}$.
(3)某同學平衡好摩擦阻力后,在保持小車質量不變的情況下,通過改變砝碼個數(shù),得到多組數(shù)據(jù),但該同學誤將砝碼的重力當作繩子對小車的拉力,作出了小車加速度a與砝碼重力F的圖象如圖丙所示.據(jù)此圖象分析可得,小車的質量為0.61kg,小盤的質量為0.0061kg.(g=10m/s2,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題

9.在“測定某電阻絲的電阻率”實驗中
①用螺旋測微器測量一種電阻值很大的電阻絲直徑,如圖1所示,則電阻絲的直徑是0.642mm.

②用多用表的歐姆檔粗測電阻絲的阻值,已知此電阻絲的阻值約為20kΩ.下面給出的操作步驟中,合理的實驗步驟順序是c、a、b、d(填寫相應的字母)
a.將兩表筆短接,調節(jié)歐姆擋調零旋鈕使指針對準刻度盤上歐姆檔的零刻度,而后斷開兩表筆
b.將兩表筆分別連接到被測電阻絲的兩端,讀出阻值后,斷開兩表筆
c.旋轉選擇開關,使其尖端對準歐姆檔的x1K檔
d.旋轉選擇開關,使其尖端對準交流500V檔,并拔出兩表筆
③若用電流表和電壓表精確測量此電阻絲的阻值,實驗室提供下列可供選用的器材:
電壓表V(量3V,內阻約50kΩ)
電流表A1(量程200μA,內阻約200Ω)
電流表A2(量程5mA,內阻約20Ω)
電流表A3(量程0.6A,內阻約1Ω)
滑動變阻器(最大值500Ω)
電源E(電動勢4.5V,內阻約0.2Ω)
開關S導線
a.在所提供的電流表中應選用A1(填字母代號).
b.在如圖2的虛線框中畫出測電阻的實驗電路.
④根據(jù)測得的電阻絲的長度、直徑和阻值,即可求出該電阻絲的電阻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如圖所示是物理學家邁克耳孫測定光速的實驗示意圖.八面鏡靜止不動時,望遠鏡C中可見光源S的像,現(xiàn)在使八面鏡開始轉動,并且使轉速逐漸增大到每秒n轉時,在望遠鏡C中又可看到光源S的像,如果測得入面鏡與凹鏡之間的距離是L,凹鏡與平面鏡之間的距離可以忽略,則測得的光速是( 。
A.16nLB.8nLC.4nLD.2n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如圖所示,任意一條光線射向夾角為ϕ的兩平面鏡的相對鏡面上,相繼經兩鏡面反射后,最后射出線與最初入射線的方向間夾角應為( 。
A.ϕ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題

6.某實驗小組利用如圖的實驗裝置來探究加速度與質量、合外力的關系,將右端帶有輕小且光滑的定滑輪的長木板左端抬起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并在長木板上合適的位置固定兩光電門A和B.現(xiàn)將一帶有遮光條的物塊放在長木板上,并用輕質細繩跨過定滑輪連接一質量為m的鉤碼Q,然后將物塊由靜止釋放,已知兩光電門之間的距離為L,物塊和遮光條的總質量為M,遮光條寬度為d(d遠小于L),物塊經過兩光電門時的擋光時間分別為△tA、△tB
回答下列問題:
(1)該小組的同學平衡摩擦力后,實驗還需滿足M遠大于m,物塊受到的合外力才近似等于鉤碼的重力,物塊在長木板上下滑時加速度a=$\frac{gl7313a^{2}}{2L(△{t}_{B})^{2}}$-$\frac{rzzginr^{2}}{2L(△{t}_{A})^{2}}$(用d、L、△tA、△tB表示).
(2)實驗前,該小組的同學已經平衡了摩擦力,則不可以(填“可以”或“不可以”)用該裝置驗證物塊與鉤碼Q組成的系統(tǒng)的機械能守恒,其原因為有摩擦力做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