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guān)習題
 0  133473  133481  133487  133491  133497  133499  133503  133509  133511  133517  133523  133527  133529  133533  133539  133541  133547  133551  133553  133557  133559  133563  133565  133567  133568  133569  133571  133572  133573  133575  133577  133581  133583  133587  133589  133593  133599  133601  133607  133611  133613  133617  133623  133629  133631  133637  133641  133643  133649  133653  133659  133667  176998 

科目: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0.如圖所示,水平面上固定一個傾角為θ=37°的足夠長斜面,斜面頂端有一光滑的輕質(zhì)定滑輪,跨過定滑輪的輕細繩兩端分別連接物塊A和B(兩物塊均可視為質(zhì)點),其中物塊A的質(zhì)量為mA=0.8kg,物塊B的質(zhì)量為mB=1.2kg.一輕質(zhì)彈簧下端固定在斜面底端,彈簧處于原長時上端位于斜面上的C點.初始時物塊A到C點的距離為L=0.5m.現(xiàn)給A、B一大小為v0=3m/s的初速度使A開始沿斜面向下運動,B向上運動.若物塊B始終未到達斜面頂端,物塊A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0.5,sin37°=0.6,cos37°=0.8,取g=10m/s2,空氣阻力不計.
(1)試求物塊A向下剛運動到C點時的速度大小;
(2)若彈簧的最大壓縮量為△x=0.2m,試求彈簧的最大彈性勢能Epm
(3)在(2)的基礎(chǔ)上,若物塊B剛開始運動時離水平面的高度h=0.6m,求當物塊B落 地后,物塊A能夠上升的最大高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計算題

9.如圖所示,一砂袋用無彈性輕細繩懸于0點.開始時砂袋處于靜止狀態(tài),此后用彈丸以水平速度擊中砂袋后均未穿出.第一次彈丸的速度大小為v0,打入砂袋后二者共 同擺動的最大擺角為θ(θ<90°),當其第一次返回圖示位置時,第二粒彈丸以另一水平速度v又擊中砂袋,使砂袋向右擺動且最大擺角仍為θ.若彈丸質(zhì)量均為m,砂袋質(zhì)量為5m,彈丸和砂袋形狀大小忽略不計,子彈擊中沙袋后露出的沙子質(zhì)量忽略不計,求兩粒彈丸的水平速度之比$\frac{{v}_{0}}{v}$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題

8.某同學欲用圖甲所示裝置探究“加速度與質(zhì)量的關(guān)系”.實驗中砂和砂桶的總質(zhì)量為m,小車和砝碼的總質(zhì)量為M.且實驗過程中始終保持M<20m.

①實驗中,為了使細線對小車的拉力等于小車所受的合外力,先調(diào)節(jié)長木板上滑輪的高度,使細線與長木板平行.接下來還需要進行的一項操作是B
A.將長木板水平放置,讓小車連著已經(jīng)穿過打點計時器的紙帶,給打點計時器通電,調(diào)節(jié)m的大小,使小車在砂和砂桶的牽引下運動,從打出的紙帶判斷小車是否做勻速運動.
B.將長木板的一端墊起適當?shù)母叨,讓小車連著已經(jīng)穿過打點計時器的紙帶,撤去砂和砂桶,給打點計時器通電,輕推小車,從打出的紙帶判斷小車是否做勻速運動.
C.將長木板的一端墊起適當?shù)母叨,撤去紙帶以及砂和砂桶,輕推小車,觀察判斷小車是否做勻速運動.
②圖乙是實驗中得到的一條紙帶,O、A、B、C、D、E、F、G為8個相鄰的計數(shù)點,相鄰的兩個計數(shù)點之間還有四個點未畫出,已知打點計時器的工作頻率為50Hz.該同學計劃利用v-t圖象計算小車的加速度.首先用刻度尺進行相關(guān)長度的測量,其中CE的測量情況如圖丙所示,由圖可知CE長為10.60cm,依據(jù)此數(shù)據(jù)計算打點計時器打下D點時小車的速度為0.53m/s.圖丁中已標注出了打點計時器打下A、B、C、E、F五個點時小車的速度.
③請將打下D點時小車的速度標注在v-t圖上.并描繪出小車的v-t圖象.
④由圖丁中描繪的圖線可得出小車的加速度為0.42m/s2(計算結(jié)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⑤該同學保持砂和砂桶的總質(zhì)量m不變,通過在小車上增加砝碼改變小車的質(zhì)量M,得到多組實驗數(shù)據(jù).為了探究加速度與質(zhì)量的關(guān)系,該同學利用所測數(shù)據(jù),做出了$\frac{1}{a}$與M的圖象,下列給出的四組圖象中正確的是: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如圖所示是A、B兩質(zhì)點從同一地點運動的s-t圖象,則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A質(zhì)點以20 m/s的速度勻速運動
B.B質(zhì)點先沿正方向做直線運動,后沿負方向做直線運動
C.A、B兩質(zhì)點在4 s末相遇
D.B質(zhì)點最初4 s做加速運動,后4 s做減速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題

6.某同學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中,設(shè)計的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其實驗步驟如下:
①把一端附有滑輪的長木板平放在實驗桌上,并使滑輪伸出桌面.
②把電磁打點計時器固定在長木板上遠離滑輪的一端,接入6V(選填“220V”或“6V”)的交流(選填“直流”或“交流”)電.
③把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車后面.把一條細繩拴在小車上,使細繩跨過滑輪,下邊掛上合適的鉤碼,釋放手后,小車能在長木板上平穩(wěn)的加速滑行一段距離.
④先接通電源,后放開小車.(選填“先放開小車,后接通電源”或“先接通電源,后放開小車”),讓小車拖著紙帶運動,打點計時器就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的點,立即關(guān)閉電源,取下紙帶.
⑤換紙帶重復步驟④,選擇一條最滿意的紙帶如圖2所示,取其中一段并取5個點為一個計數(shù)點測量間距,分別記為x1、x2、x3…x6

(1)補充完成上述步驟.
(2)如果打點計時器所用交流電的周期為T0=0.02s,則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為T=0.1s.
(3)打點計時器打下A、B、C三個點時,小車的瞬時速度分別是vA=$\frac{2{x}_{1}+{x}_{2}-{x}_{3}}{2T}$、vB=$\frac{{x}_{1}+{x}_{2}}{2T}$、vC=$\frac{{x}_{2}+{x}_{3}}{2T}$. (用字母表示)
(4)由紙帶上的數(shù)據(jù)可知,小車的加速度為a=$\frac{{(x}_{4}+{x}_{5}+{x}_{6})-({x}_{1}+{x}_{2}+{x}_{3})}{9{T}^{2}}$(用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多選題

5.汽車A在紅燈前停住,綠燈亮時啟動,以0.4m/s2的加速度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經(jīng)過30s后以該時刻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設(shè)在綠燈亮的同時,汽車B以8m/s的速度從A車旁邊駛過,且一直以相同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運動方向與A車相同,則從綠燈亮時開始( 。
A.A車在勻速過程中與B車相遇B.A、B相遇時速度相同
C.相遇時A車做勻速運動D.兩車不可能相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計算題

4.如圖所示,在傾角為θ=30°的光滑絕緣斜面,它與以正電荷Q為圓心的某圓交于A、C兩點,質(zhì)量為m、帶電荷量-q的有孔小球從斜面上A點無初速度下滑,已知q遠小于Q,AC=L,B為AC連線的中點,+Q到A點的距離為R.小球滑到B點時的速度大小為$\sqrt{2gL}$.
求:(1)小球滑到C點時的速度?
(2)A、B兩點間的電勢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題

3.在“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的實驗中,如圖所示是一條記錄小車運動情況的紙帶,圖中A、B、C、D、E為相鄰的計數(shù)點,每相鄰的兩個計數(shù)點之間還有4個點沒有畫出,交流電的頻率為50Hz.

(1)在打點計時器打B、C、D點時,小車的速度分別為vB=1.38m/s;vC=2.64m/s;vD=3.90m/s.
(2)加速度大小是12.6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題

2.某電阻額定電壓為3V(阻值大約為10Ω),為較準確地測量其阻值,實驗室提供了下列可選用的器材:
A.電流表(量程300mA,內(nèi)阻約1Ω);
B.電流表(量程0.6A,內(nèi)阻約0.3Ω);
C.電壓表(量程3.0V,內(nèi)阻約3kΩ);
D.電壓表(量程5.0V,內(nèi)阻約5kΩ);
E.滑動變阻器R1(最大阻值為50Ω);
F.電源E(電動勢4V,內(nèi)阻可忽略);
G.開關(guān)、導線若干.
(1)為了盡可能提高測量準確度,應選擇電流表A,電壓表C(只需填器材前面的字母即可).
(2)應采用的電路圖為下列圖中的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先后經(jīng)過A、B兩點時的速度分別為v和7v,經(jīng)歷的時間為t,則(  )
A.物體發(fā)生前一半位移時速度增加3v
B.物體在前一半時間內(nèi)速度增加3v
C.物體前一半時間發(fā)生的位移為$\frac{5}{4}$vt
D.物體發(fā)生前一半位移和后一半位移所用時間之比為$\frac{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