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下列各組物質中,不能共存于水溶液中的是(  )
A.Cu(NO32和HClB.NaOH和BaCl2C.KOH和Mg(NO32D.Zn(NO32和Na2SO4

分析 根據(jù)復分解反應發(fā)生的條件,如果兩種物質交換成分后可以生成氣體、沉淀、水,則說明這兩種物質不能共存,據(jù)此分析.

解答 解:A、硝酸銅和鹽酸中的離子交換后,不會生成沉淀或氣體或水,不滿足復分解反應的條件,可以共存,故A錯誤;
B、氫氧化鈉和氯化鋇中的離子交換后,不會生成沉淀或氣體或水,不滿足復分解反應的條件,可以共存,故B錯誤;
C、氫氧化鉀和硝酸鎂相互反應產(chǎn)生氫氧化鎂,氫氧化鎂是不溶性的堿,因此不能共存,故C正確;
D、硝酸鋅和硫酸鈉中的離子交換成分后,不會生成沉淀,不滿足復分解反應的條件,可以共存,故D錯誤;
故選項為:C.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了從復分解反應的角度研究物質和離子的共存問題,在解此類題時,首先分析選項中的離子,只要各離子會生成沉淀、氣體、水中的一種就不會共存.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水是重要的物質,在實驗室中常用于溶解物質、配制溶液.
(1)向50mL水(密度為1g/mL)中溶解一定量KNO3固體的操作如圖1,請根據(jù)如圖2實驗現(xiàn)象和溶解度曲線回答.

A、B、C中一定是飽和溶液的是B,一定是不飽和溶液的是A;(填字母)
(2)根據(jù)下列圖3儀器,欲配制一定質量分數(shù)的食鹽溶液,回答下列問題.

①上面的儀器中除D、E外,還必須選用的儀器有BG;(填字母)
②E的作用是攪拌,加速食鹽溶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2015年“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的宣傳主題為“節(jié)約水資源,保障水安全”.下列有關水的認識中錯誤的是( 。
A.大量使用農(nóng)藥、化肥,不會造成水體污染
B.可用肥皂水來區(qū)分硬水和軟水
C.明礬可促進水中懸浮雜質的沉降
D.隨意丟棄廢電池易造成水土重金屬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為測定硫酸鈉和碳酸鈉混合物的組成情況,某研究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

(1)沉淀中加入100g稀鹽酸后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BaCO3+2HCl=BaCl2+CO2↑+H2O;
(2)求解反應物稀鹽酸中溶質(X)發(fā)生反應的比例式為$\frac{73}{x}=\frac{44}{4.4g}$;
(3)43g沉淀中物質的化學式BaSO4、BaCO3;
(4)混合物中硫酸鈉和碳酸鈉質量的最簡整數(shù)比為71:53;
(5)所用氯化鋇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質中所含少量雜質的方法,其中錯誤的是( 。
物質所含雜質除去雜質的方法
ACO2O2通過灼熱的銅網(wǎng)
BKOH溶液K2CO3加入足量稀鹽酸至不再產(chǎn)生氣泡
CNaClCaCO3溶解、過濾、蒸發(fā)
DH2HCl依次通過NaOH溶液和濃H2SO4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硫酸、鹽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濃硫酸在實驗室常用作干燥劑,因為濃硫酸有吸水性性.
(2)寫出稀硫酸與下列物質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①與鐵粉反應:Fe+H2SO4=FeSO4+H2
②與碳酸鈉溶液反應:Na2CO3+H2SO4═Na2SO4+H2O+CO2
③與氯化鋇溶液反應:H2SO4+BaCl2═BaSO4↓+2HCl
上述反應中,不屬于酸的共同性質的是③(填編號)
(3)鹽酸的下列用途中,能用硫酸代替鹽酸的是①(填編號)
①金屬表面除銹   ②制造藥物氯化鋅   ③除去NaCl中的少量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下列圖象表示的內(nèi)容不正確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大理石中加入足量稀鹽酸
B.
碳在盛有氧氣的密閉集氣瓶內(nèi)燃燒
C.
向鹽酸和氯化鎂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鉀溶液
D.
將1g硫酸鈉加入一定量的水中做電解水實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下列家庭小實驗中,不能成功的是( 。
A.用食鹽水除水瓶中的水垢
B.用鉛筆芯代替石墨試驗導電性
C.用肥皂水可以區(qū)分軟水和硬水
D.用點燃的方法區(qū)分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塑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
  點燃酒精燈
B.
    干燥氧氣
C.
     檢查氣密性
D.
  測定溶液的p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