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4.化學實驗探究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
(1)下列操作會導致實驗結果偏小的是B(填序號).
A.配制一定質量分數的食鹽水,量取水時俯視讀數
B.用濕潤的pH試紙測定碳酸鈉溶液的pH
C.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時,止水夾未加緊
(2)甲同學對中和反應進行探究:將稀鹽酸慢慢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溫度隨加入稀鹽酸的質量變化如圖所示.請分析:
①中和反應過程中放熱(選填“吸熱”或“放熱”).
②AB段溶液的pH值逐漸減。ㄟx填“增大”或“減小”).
③C處溶液中的溶質為NaCl,HCl(填化學式).
④為驗證C處溶液中溶質的成分,有同學提出可向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進行驗證.甲同學不合理,甲同學的理由是什么?
(3)乙同學探究金屬鈉的性質:金屬鈉非常活躍,能與水反應生成一種堿和一種可燃性物體,將一小塊鈉投入氯化鐵溶液中,實驗現象是什么?寫出該實驗過程中所發(fā)生的復分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4)丙同學為探究氫氧化鈉的變質情況,取10g樣品,加入50g稀鹽酸使其完全反應后剩余溶液總質量為57.8g,求該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

分析 (1)A、根據俯視視讀數偏大,量取的實際體積偏小解答;
B、根據水和堿性溶液的pH判斷;
C、根據測量空氣中氧氣含量時止水夾未加緊,實驗中逸出了一部分氣體,最終進入瓶內的水增多分析解答;
(2)①根據圖象可以看出隨著鹽酸的加入溫度在逐漸上升,據此進行分析解答;
②隨著稀鹽酸的滴加,溶液的堿性減弱,pH減小;
③C處的溶液中既有反應物,又有過量的稀鹽酸;
④根據鹽酸、氯化鈉都能與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分析方案錯誤的原因.
(3)鈉投入到氯化鐵溶液中:鈉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溶液呈堿性,氫氧化鈉和氯化鐵反應生成紅褐色沉淀氫氧化鐵;
(4)氫氧化鈉能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碳酸鈉能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
根據反應前后的質量差可以計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根據二氧化碳的質量可以計算碳酸鈉的質量,進一步可以計算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

解答 解:
(1)A、量筒量取液體體積時俯視讀數,導致索所取的水體積偏小,配制的溶液濃度偏高;
B、用水潤濕后的pH試紙測定某堿性溶液的pH,相當于把堿性溶液稀釋,其pH會變小;
C、測量空氣中氧氣含量時,若止水夾沒有夾緊,則在壓強差的作用下,導管口有氣泡冒出;因實驗中逸出了一部分氣體,所以最終進入瓶內的水增多,導致測量結果偏大;
(2)①由圖象可以看出,隨著稀鹽酸的加入,溫度在逐漸的升高,說明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發(fā)生的反應是放熱反應;
②稀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HCl+NaOH═NaCl+H20.在B點前后溫度是兩種情況,B點溫度最高,B點表示酸堿恰好完全反應;由圖是可知,從A到B過程中,氫氧化鈉逐漸減少,堿性減弱,故pH值逐漸減;
③C處的溶質有反應后生成的氯化鈉,還有過量的稀鹽酸.
④由于NaCl與AgNO3反應也會產生白色沉淀,不能證明溶液中一定有HCl存在,所以實驗方案錯誤.
(3)鈉投入到FeCl3溶液中,發(fā)生反應為:2Na+2H2O═2NaOH+H2↑,3NaOH+FeCl3═Fe(OH)3↓+3NaCl,既有Na與H2O反應現象,又有NaOH與FeCl3反應現象.所以現象為:鈉浮在液面上,與溶液劇烈反應,熔成小球,四處游動,發(fā)出嘶嘶聲,有氣泡冒出,有紅褐色沉淀生成;
(4)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10g+50g--57.8g=2.2g,
設碳酸鈉的質量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2.2g
$\frac{106}{x}=\frac{44}{2.2g}$
x=5.3g
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為:$\frac{10g-5.3g}{10g}×$100%=47%
答案:
(1)B;
(2)①放熱;②減。ɑ蜃冃。;③NaCl、HCl;④由于NaCl與AgNO3反應也會產生白色沉淀,不能證明溶液中一定有HCl存在;
(3)有大量氣泡生成,有紅褐色沉淀生成;3NaOH+FeCl3═Fe(OH)3↓+3NaCl;
(4)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為47%.

點評 實驗現象是物質之間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現,因此要學會設計實驗、觀察實驗、分析實驗,為揭示物質之間相互作用的實質奠定基礎.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在H、O、C、S、Cl、Na、Ca七種元素中選擇適當的元素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質,并在空格中寫出化學式或化學方程式.
(1)焙制糕點所用發(fā)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NaHCO3
(2)由三種元素組成且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的一種化合物H2CO3或H2SO4
(3)寫出一個有沉淀生成的化學方程式Na2CO3+CaCl2=2NaCl+Ca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現有C、H、O、N、Ca五種元素,請選用其中合適的元素寫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學式各一個:
(1)最簡單的有機物CH4
(2)可作氮肥的鹽NH4HCO3
(3)可樂中含有的酸H2CO3
(4)改良酸性土壤的堿Ca(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M是一種金屬元素,M+與其它幾種離子構成的化合物的溶解性見表:
OH-CO32-Cl-SO42-NO3-
M2+難溶難溶易溶易溶易溶
根據以上信息,判斷下列反應肯定不能發(fā)生的是( 。
A.M+HClB.MSO4+Ba(NO32C.M(OH)2+NaClD.MO+H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根據圖中提供的氯元素的信息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圖中m的值是17B.氯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C.氯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35.45D.在化學變化中,氯原子易失去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構成物質的基本成分
古希臘學者曾經提出過一個學說:復雜的物質世界是由“水、土、火和空氣”四種基本成分組成的,也稱“四元素學說”.十八世紀末,科學家通過實驗證明了空氣中含有氧氣和氮氣及通電分解水能產生氧氣和氫氣,該學說被徹底否定.
(1)從現代物質組成的理論看,在水、土、火和空氣中,屬于純凈物的是水,屬于混合物的是土、空氣,火(填“屬于”或“不屬于”)不屬于物質.
(2)從化學變化的理論看,組成物質世界的基本成分是元素,水通電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frac{\underline{\;通電\;}}{\;}$2H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下列變化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石蠟熔化B.汽油揮發(fā)C.濕衣曬干D.木材燃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某飯店因服務員添加酒精操作錯誤而導致顧客被燒傷,調看事故錄像發(fā)現,服務業(yè)拿起半瓶酒精,直接向仍有明火的酒精爐中添加酒精,火焰迅速蔓延至酒精槽內,瞬間從槽口噴出一條長長的火舌…
(1)處理事故現場時,可采用什么方法滅火?
(2)向有明火的酒精爐中添加酒精時,為什么酒精槽口會噴出火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4.在實驗室中,下列做法正確的是BCEG.
A.對某些藥品,為了更明確性質,可把鼻孔湊到容器口去聞一聞氣味或嘗一下藥品的味道
B.打碎的玻璃儀器,要用一只專門的廢物箱盛裝,集滿一箱后,送到廢品收購站
C.用雙氧水制氧氣后的廢液需要回收,然后集中靜置、過濾、晾干,獲得的二氧化錳固體可供下次實驗使用
D.實驗室剩余的藥品不要隨意丟棄,可拿回家繼續(xù)做實驗
E.可將廢酸液和廢堿液互相混合,混合后測其pH約為7,再用水稀釋后即可排放
F.做實驗時,為了取得更好的實驗效果,應盡可能多的添加藥品以便觀察
G.做完實驗離開實驗室前,應關閉水管和電源,將試驗臺物品整理干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