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現(xiàn)有實驗室制取氣體的部分裝置,請結合所學化學知識,回答有關問題:
(1)請寫出圖中標有字母的儀器名稱:a為_________、b為_________。
(2)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應選擇的發(fā)生裝置是_______,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甲是溴(Br)的原子結構示意圖,乙摘自元素周期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甲元素屬于金屬元素
B. 甲、乙兩種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學式是NaBr
C. 乙原子的核內中子數(shù)為11
D. 甲原子核外共有5個電子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是實驗室常用儀器,據(jù)圖回答問題:
(1)儀器G的名稱是蒸發(fā)皿,儀器E的名稱是 __________。
(2)實驗室可用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是__________ ,利用過氧化氫溶液制取并收集氧氣,需從上述儀器中選擇_______(填序號)。
(3)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是因為_________。某同學用排水法收集了一瓶氧氣,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木條沒有復燃,你認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時,驗滿的方法是___________。
(4)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其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是_______,對該氣體的驗證方法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分子原子的觀點正確的是()
選項 | 事實 | 解釋 |
A | 氧分子比氮原子大 | 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
B | 水不容易被壓縮, 空氣容易被壓縮 | 分子大小不同 |
C | 水電解是化學變化 | 水分子本身發(fā)生改變,變成其他物質的分子 |
D | 水分子不顯電性 | 水分子中沒有帶電的粒子 |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古人云“處處留心皆學問”,你若善于觀察,就會獲取更多的新知識。
(發(fā)現(xiàn)問題)在一次探究活動中,小強用塑料吸管向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吹氣,在吹氣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石灰水先出現(xiàn)渾濁,后又變澄清,他感到很意外。于是小強又將純凈的二氧化碳通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與上次相同。
(1)請寫出石灰水變渾濁的方程式________;小強做第二個實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小強從老師那里得知:CO2能與CaCO3和H2O繼續(xù)反應生成Ca(HCO3)2。由此,小強推測出Ca(HCO3)2的一條物理性質是能溶于水,寫出CO2與CaCO3和H2O反應生成Ca(HCO3)2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外,小強還想了解Ca(HCO3)2的化學性質,提出了如下猜想:
(提出猜想)Ca(HCO3)2受熱能否分解?
(查閱資料)Ca(HCO3)2受熱分解生成CaCO3、H2O和CO2
(設計方案)小強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發(fā)生裝置來加熱Ca(HCO3)2,加熱時試管口要略_________傾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過程)小強在實驗室找到一瓶Ca(HCO3)2粉末,取少量放入試管中進行加熱,觀察到試管口附近有小液滴產(chǎn)生。據(jù)此,小強得出結論:Ca(HCO3)2受熱能夠分解。
(反思評價)(1)小波認為小強的實驗不能證明Ca(HCO3)2受熱一定分解了,小波的理由是_______。
(2)請你設計實驗方案,驗證加熱過程中有CO2產(chǎn)生。
選用試劑 | 實驗操作方法 | 預想實驗現(xiàn)象 | 結論 |
澄清石灰水 | 取適量Ca(HCO3)2粉末于試管中進行加熱,將產(chǎn)生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 _________________ | 有CO2生成 |
(3)小紅發(fā)現(xiàn) CO2與CaCO3和H2O反應生成Ca(HCO3)2的化學反應方程式與Ca(HCO3)2受熱分解的方程式在形式上近乎相反,于是聯(lián)想到二氧化碳溶于水的過程也有類似情況,進行了如下課后小實驗:
①將二氧化碳氣體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觀察現(xiàn)象;
②將第①步實驗得到的溶液置于酒精的火焰上加熱,觀察現(xiàn)象。
則下列選項中與小紅進行的①②兩步實驗中石蕊溶液顏色變化情況相符是____(填字母)
A 紫色→紅色→無色 B 紅色→紫色→無色
C 紅色→紫色→紅色 D 紫色→紅色→紫色
寫出小紅第①步實驗中發(fā)生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紅第②步實驗中發(fā)生的化學反應屬于__________反應(填反應類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1)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不可缺少的資源。
①某礦泉水瓶標簽標示的主要礦物質成分及含量(g/100mL)如下:鈣≥400、鉀≥3……。這里的鈣、鉀是指____ (填“單質”、“元素”、“分子”或“原子”)。
②長期飲用硬水可能會引起體內結石,下列凈化水方法中,凈化水程度最高的是____(填字母)。
A 過濾 B 煮沸 C 蒸餾 D 吸附 E 靜置沉淀
③隨著我國工業(yè)化進程的加快,水的污染不斷加劇的,下列做法會明顯造成水體污染的有____(填標號,此題多項)。
a 大量使用含磷的合成洗滌劑 b 隨意丟棄廢電池 c 池塘中養(yǎng)魚 d 工業(yè)污水直接排放
④能確定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有____ (填標號,此題多項)。
a 氫氣在氧氣中燃燒 b 水的蒸發(fā) c 水的電解 d 水的凈化
(2)如圖是一種常用的學習用品﹣﹣圓規(guī)材料的組成情況:
①圖中屬于單質的是____。(填序號)
②鉛筆芯的主要成分是____,利用這種材料制作鉛筆芯的原因是____,其主要成分在充足氧氣中的燃燒產(chǎn)物是____(填化學式)。
(3)火炬中通常采用的燃料是丙烷(分子結構模型如圖),請表示出丙烷做燃料時的方程式____。
(4)如圖是密閉體系中在一定的條件下,某反應的微觀示意圖,“ ”、“ ”分別表示氫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計算出“”與“ ” 在反應過程中的質量比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2017年5月,我國在南海海域成功開采可燃冰?扇急庥^像冰,主要成份是甲烷水合物(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組成),可表示為 CH4nH2O,在開采過程中,若甲烷泄漏會導致嚴重的溫室效應。
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對甲烷燃燒的產(chǎn)物產(chǎn)生了興趣,設計實驗探究:
(提出問題)甲烷燃燒后生成哪些物質?
(查閱資料)①含碳元素的物質完全燃燒生成CO2,不完全燃燒生成CO;
②白色無水CuSO4粉末遇水變藍色;
③CO與人體內的血紅蛋白結合,會造成人中毒缺氧。
(猜想與假設)猜想一:CO2、H2O; 猜想二:CO、H2O;猜想三:CO2、CO、H2O
(實驗探究)將甲烷在一定量的純凈氧氣中燃燒的產(chǎn)物依次通過C﹣G裝置(部分夾持、固定裝置省略)進行驗證:
(1)裝置A、B中標有數(shù)字的儀器名稱 ①_____,②_____。
若選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來制取氧氣,應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_____;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
(2)實驗過程中觀察到C中白色粉末變?yōu)樗{色,D、G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F中紅色粉末變成黑色,由此推斷猜想_____成立。
(3)實驗過程中D裝置的作用是_____;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
(4)實驗過程中用純凈O2而不用空氣的原因是_____。
(5)實驗過程中C、D裝置的順序不能顛倒,原因是_____。
(反思與交流)日常生活中,使用含碳燃料一定要注意通風,防止_____中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中A﹣F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在常溫下,C、D是氣體,A、B是液體,E是固體;組成A、B的元素種類相同,圖中“一”表示兩端的物質間能發(fā)生化學反應:“→”表示物質間存在轉化關系。(反應條件、部分反應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寫出D的化學式_____用途_____。
(2)寫出反應的表達式:A→B:_____,其基本反應類型為_____。
(3)若E為鐵絲,在C中燃燒的現(xiàn)象:_____。
(4)寫出另一個符合C-E反應的表達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按要求寫出反應的文字表達式及基本反應類型:
(1)一種暗紅色的固體在空氣中燃燒產(chǎn)生大量白煙:文字表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反應類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室加熱固體混合物制取氧氣;文字表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反應類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