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如圖初中化學常見氣體的發(fā)生與收集裝置,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儀器a的名稱
 

(2)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物制取氧氣,應選擇的發(fā)生和收集裝置是
 
(填字母序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表示為
 

(3)檢驗CO2是否收集滿的方法是
 

(4)用裝置F收集氫氣,則氫氣應從導管口
 
(填“b”或“c”)通入.
(5)實驗室常用加熱MnO2與濃鹽酸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氯氣(實驗裝置如圖C所示),實驗步驟是
 
(填序號).
①向燒瓶中加入濃鹽酸 ②加熱 ③向燒瓶中加入MnO2④檢查裝置氣密性.
考點:常用氣體的發(fā)生裝置和收集裝置與選取方法,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制取氧氣的操作步驟和注意點,二氧化碳的檢驗和驗滿,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專題:常見氣體的實驗室制法、檢驗、干燥與凈化
分析:(1)熟悉常見儀器,了解名稱;
(2)發(fā)生裝置的選擇要看反應物的狀態(tài)和反應條件;收集裝置的選擇要看氣體的密度和溶解性;熟記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制取氧氣的化學反應式;
(3)據(jù)二氧化碳驗滿的方法解答;
(4)根據(jù)氫氣的密度解答該題;
(5)據(jù)實驗室常用加熱MnO2與濃鹽酸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氯氣(實驗裝置如圖C所示),實驗步驟連、查、裝、定、點、移、熄解答.
解答:解:(1)依據(jù)實驗室常用儀器的認識解決此題.答案為:水槽;
(2)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制取氧氣,是固-固加熱反應,所以可用裝置B;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不溶于水,收集裝置選擇D或E;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制取氧氣的化學反應式是:2KClO3
 MnO2 
.
2KCl+3O2↑;
(3)二氧化碳驗滿的方法是用燃著的木條放在瓶口,如果木條熄滅則說明瓶內(nèi)已收集滿二氧化碳;
(4)由于氫氣的密度比空氣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當用F裝置收集氫氣時應該從短管進入以利于空氣的排出;
(5)據(jù)實驗室常用加熱MnO2與濃鹽酸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氯氣(實驗裝置如圖C所示),實驗步驟連、查、裝、定、點、移、熄,故填④③①②.
故答案為:
(1)水槽;
(2)BD或BE、2KClO3
 MnO2 
.
2KCl+3O2↑;
(3)用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熄滅,則滿;
(4)c;
(5)④③①②.
點評:本題考查了常見氣體發(fā)生裝置和收集裝置的選擇,完成此題,可以依據(jù)已有的知識進行.要求同學們在完成此類題目時,要熟知反應物的狀態(tài)和反應的條件以及氣體的密度和水溶性,以便做出正確的判斷.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現(xiàn)用質(zhì)量分數(shù)為98%的濃硫酸配制質(zhì)量分數(shù)為14%的稀硫酸時,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配制稀硫酸時,用到的儀器有量筒、燒杯、托盤天平、玻璃棒、漏斗
B、將水沿燒杯內(nèi)壁緩緩倒入盛有98%的濃硫酸的燒杯中,并不斷攪拌
C、將量好的98%的濃硫酸快速倒入盛有水的燒杯中,并不斷攪拌
D、將量好的98%的濃硫酸沿燒杯內(nèi)壁緩緩倒入水中,并不斷攪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木炭燃燒后生成黑色固體
B、紅磷在空氣中不能燃燒
C、鐵絲伸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劇烈燃燒
D、硫燃燒后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是初中化學中常見物質(zhì)間的轉(zhuǎn)化關系(反應條略),其中甲、乙、丙均為非金屬單質(zhì);A、B、E和丁均為化合物,且B和E為能產(chǎn)生溫室效應的氣體,E是天然氣的主要成份.丁為黑色粉末,且丁與甲反應生成A、丁與乙反應生成B的同時都能生成一種紅色的固體物質(zhì)C.
(1)寫出化學式:
 
;乙
 

(2)寫出丙和E反應生成A和B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
(3)寫出丁與乙在高溫下反應生成B和C的化學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請根據(jù)實驗裝置圖回答問題.

(1)寫出儀器a、b的名稱,a是
 
,b是
 

(2)若用A裝置制取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氣裝置為
 
(填裝置編號).
(3)A裝置中的一處明顯錯誤是
 
,否則會
 

(4)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應選用的發(fā)生裝置為
 
(填裝置編號).(5)實驗室用加熱氯化銨固體與氫氧化鈣固體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氣(NH3),同時得到氯化鈣和水,應選用的發(fā)生裝置為
 
(填裝置編號),收集氨氣時應選用D裝置,把收集滿氨氣的集氣瓶倒扣在滴有無色酚酞試液的水槽中,觀察到集氣瓶內(nèi)有大量紅色液體進入.根據(jù)上述信息總結(jié)出氨氣的可能性質(zhì)有①
 

 
(回答兩條即可),用D裝置檢驗氨氣收集滿的方法是
 
,為防止氨氣逸散通常在集氣瓶口放一小團棉花,說明氨氣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是金剛石、石墨、C60、碳納米管結(jié)構(gòu)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這四種物質(zhì)都很軟,可作潤滑劑
B、這四種物質(zhì)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C、這四種物質(zhì)完全燃燒后的產(chǎn)物都是CO2
D、這四種物質(zhì)的結(jié)構(gòu)中都是每個碳原子連接3個碳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學習分子和原子的知識后,四位同學對它們的區(qū)別作了如下發(fā)言,正確的是( �。�
A、小倩說“區(qū)別在于是否在不停地運動”
B、小丹說“區(qū)別在于化學反應中是否可分”
C、小鑫說“區(qū)別在于是否能夠構(gòu)成物質(zhì)”
D、小娜說“區(qū)別在于分子和原子的大小和質(zhì)量都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化學課上老師演示了“水能生火”的魔術.他向包有過氧化鈉(Na2O2)粉末的脫脂棉上滴水,脫脂棉燃燒起來.同學們很感興趣,課后同學們進行了探究.
【提出問題】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生成了什么物質(zhì)?為什么脫脂棉會燃燒?
【猜    想】①可能有氧氣生成   ②反應過程中可能有能量變化
【實驗設計】如圖所示
【實驗探究]
實驗一:探究反應后是否有氧氣生成
(1)打開圖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觀察到試管內(nèi)有氣泡產(chǎn)生,用帶火星的木條靠近P處,木條復燃,說明猜想(1)
 
.(填“成立”或“不成立”)
(2)實驗中,還觀察到伸入燒杯中的導管口有氣泡冒出,請解釋該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
 

(3)解釋脫脂棉燃燒的原因
 

實驗二:繼續(xù)探究反應后生成的另一種物質(zhì)是什么?
(1)小明猜想另一種物質(zhì)是Na2CO3,小軍認為不可能.小軍的依據(jù)是
 
;
(2)如果用實驗證明小軍的觀點正確,可以選擇
 
(填試劑名稱)加以證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
闂傚倸鍊烽懗鑸电仚婵°倗濮寸换姗€鐛箛娑欐櫢闁跨噦鎷�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诲┑鐘叉搐缁狀垶鏌ㄩ悤鍌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