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在邊長均為1個單位的正方形網(wǎng)格圖中,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標系xOy,按要求解答下列問題:

(1)寫出△ABC三個頂點的坐標;

(2)畫出△ABC向右平移6個單位后得到的圖形△A1B1C1

(3)求△ABC的面積.

【答案】(1)如圖所示:A(﹣1,8),B(﹣5,3),C(0,6);

(2)見解析

(3)△ABC的面積為6.5

【解析】

試題分析:(1)根據(jù)坐標系得出各頂點坐標即可;

(2)利用圖形的平移性質(zhì)得出對應(yīng)點坐標進而得出答案;

(3)利用梯形的面積減去三角形的面積進而得出答案.

解;(1)如圖所示:A(﹣1,8),B(﹣5,3),C(0,6);

(2)如圖所示:

(3)△ABC的面積為:×(5+1)×5﹣×1×2﹣×3×5=6.5.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ABCD中,AECFM、N分別是BEDF的中點,試說明四邊形MFNE是平行四邊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以直角三角形AOC的直角頂點O為原點,以OC、OA所在直線為x軸和y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點,滿足

C點的坐標為______;A點的坐標為______.

已知坐標軸上有兩動點P、Q同時出發(fā),P點從C點出發(fā)沿x軸負方向以1個單位長度每秒的速度勻速移動,Q點從O點出發(fā)以2個單位長度每秒的速度沿y軸正方向移動,點Q到達A點整個運動隨之結(jié)束的中點D的坐標是,設(shè)運動時間為問:是否存在這樣的t,使?若存在,請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F是線段AC上一點,滿足,點G是第二象限中一點,連OG,使得E是線段OA上一動點,連CEOF于點H,當點E在線段OA上運動的過程中,的值是否會發(fā)生變化?若不變,請求出它的值;若變化,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菱形ABCD的對角線ACBD相交于點O,分別延長OA,OC到點EF,使AE=CF,依次連接B,F,D,E各點.

1)求證:BAE≌△BCF;

2)若∠ABC=40°,則當∠EBA=  時,四邊形BFDE是正方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ABC≌△ABD,點E在邊AB上,CE∥BD,連接DE

求證:1∠CEB=∠CBE;

2)四邊形BCED是菱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校為了解本校九年級男生“引體向上”項目的訓練情況,隨機抽取該年級部分男生進行了一次測試(滿分15分,成績均記為整數(shù)分),并按測試成績(單位:分)分成四類:A類(12≤m≤15),B類(9≤m≤11),C類(6≤m≤8),D類(m≤5)繪制出以下兩幅不完整的統(tǒng)計圖,請根據(jù)圖中信息解答下列問題:

(1)本次抽取樣本容量為 , 扇形統(tǒng)計圖中A類所對的圓心角是度;
(2)請補全統(tǒng)計圖;
(3)若該校九年級男生有300名,請估計該校九年級男生“引體向上”項目成績?yōu)镃類的有多少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任意三角形的三邊長,如何求三角形面積?
古希臘的幾何學家海倫解決了這個問題,在他的著作《度量論》一書中給出了計算公式﹣﹣海倫公式S= (其中a,b,c是三角形的三邊長,p= ,S為三角形的面積),并給出了證明
例如:在△ABC中,a=3,b=4,c=5,那么它的面積可以這樣計算:
∵a=3,b=4,c=5
∴p= =6
∴S= = =6
事實上,對于已知三角形的三邊長求三角形面積的問題,還可用我國南宋時期數(shù)學家秦九韶提出的秦九韶公式等方法解決.
如圖,在△ABC中,BC=5,AC=6,AB=9

(1)用海倫公式求△ABC的面積;
(2)求△ABC的內(nèi)切圓半徑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EF∥AD ,∠1=∠2,∠BAC=70°,將求∠AGD的過程填寫完整:

因為EF∥AD,所以∠2=__

又因為∠1=∠2,所以∠1=∠3

所以AB∥__

所以∠BAC+__=180°

因為∠BAC=70°,所以∠AGD=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ABC中,點D、E分別在邊AB、AC上,DE∥BC,F(xiàn)為BC邊上一點,連接AF交DE于點G,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