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1,P是銳角△ABC所在平面上一點.如果∠APB=∠BPC=∠CPA=120°,則點P就叫做△ABC費馬點.
(1)當(dāng)△ABC是邊長為4的等邊三角形時,費馬點P到BC邊的距離為______
【答案】分析:(1)延長AP,交BC于D,由等邊三角形的性質(zhì)可知AD⊥BC,BD=CD=2,∠BPC=30°,利用30°角的銳角三角函數(shù)值即可求出PD的長,即費馬點P到BC邊的距離;
(2)由題意可得△ABP∽△BCP,所以PB2=PA•PC,即PB=
(3)在BB'上取點P,使∠BPC=120°,連接AP,再在PB'上截取PE=PC,連接CE.由此可以證明△PCE為正三角形,再利用正三角形的性質(zhì)得到PC=CE,∠PCE=60°,∠CEB'=120°,而△ACB'為正三角形,由此也可以得到AC=B'C,∠ACB'=60°,現(xiàn)在根據(jù)已知的條件可以證明△ACP≌△B'CE,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質(zhì)即可證明題目的結(jié)論.
解答:(1)解:延長AP,交BC于D,
∵AB=AC=BC,∠APB=∠BPC=∠CPA=120°,
∴P為三角形的內(nèi)心,
∴AD⊥BC,BD=CD=2,∠PBD=30°,
∴BP==
∴AP=BP=,
∵AD==2,
∴PD=AD-AP=2-=
故答案為:

(2)解:(1)∵∠PAB+∠PBA=180°-∠APB=60°,
∠PBC+∠PBA=∠ABC=60°,
∴∠PAB=∠PBC,
又∵∠APB=∠BPC=120°,
∴△ABP∽△BCP,
=,
∴PB2=PA•PC,即PB==,
故答案為:

(3)證明:在BB′上取點P,使∠BPC=120°
連接AP,再在PB′上截取PE=PC,連接CE.
∵∠BPC=120°,
∴∠EPC=60°,
∴△PCE為正三角形.
∴PC=CE,∠PCE=60°,∠CEB’=120°
∵△ACB′為正三角形,
∴AC=B′C,∠ACB′=60°
∴∠PCA+∠ACE=∠ACE+∠ECB′=60°,∠PCA=∠ECB′,
∴△ACP≌△B′CE,
∴∠APC=∠B′CE=120°,PA=EB′,
∴∠APB=∠APC=∠BPC=120°,
∴P為△ABC的費馬點.
∴BB′過△ABC的費馬點P.
點評:此題考查了等腰三角形與等邊三角形的性質(zhì)及三角形內(nèi)角和為180°等知識;此類已知三角形邊之間的關(guān)系求角的度數(shù)的題,一般是利用等腰(等邊)三角形的性質(zhì)得出有關(guān)角的度數(shù),進(jìn)而求出所求角的度數(shù).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2、認(rèn)真閱讀下列問題,并加以解決:
問題1:如圖1,△ABC是直角三角形,∠C=90°.現(xiàn)將△ABC補成一個矩形.要求:使△ABC的兩個頂點成為矩形一邊的兩個端點,第三個頂點落在矩形這一邊的對邊上.請將符合條件的所有矩形在圖1中畫出來;
問題2:如圖2,△ABC是銳角三角形,且滿足BC>AC>AB,按問題1中的要求把它補成矩形.請問符合 要求的矩形最多可以畫出
3
個,并猜想它們面積之間的數(shù)量關(guān)系是
相等
(填寫“相等”或“不相等”);
問題3:如果△ABC是鈍角三角形,且三邊仍然滿足BC>AC>AB,現(xiàn)將它補成矩形.要求:△ABC有兩個頂點成為矩形的兩個頂點,第三個頂點落在矩形的一邊上,那么這幾個矩形面積之間的數(shù)量關(guān)系是
不相等
(填寫“相等”或“不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2012•溧水縣一模)七年級我們曾學(xué)過“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的知識,?衫盟鼇斫鉀Q兩條線段和最小的相關(guān)問題,下面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道習(xí)題:
如圖1,已知,A,B在直線l的同一側(cè),在l上求作一點,使得PA+PB最。
我們只要作點B關(guān)于l的對稱點B′,(如圖2所示)根據(jù)對稱性可知,PB=PB'.因此,求AP+BP最小就相當(dāng)于求AP+PB′最小,顯然當(dāng)A、P、B′在一條直線上時AP+PB′最小,因此連接AB',與直線l的交點就是要求的點P.
有很多問題都可用類似的方法去思考解決.
探究:
(1)如圖3,正方形ABCD的邊長為2,E為BC的中點,P是BD上一動點.連接EP,CP,則EP+CP的最小值是
5
5

運用:
(2)如圖4,平面直角坐標(biāo)系中有三點A(6,4)、B(4,6)、C(0,2),在x軸上找一點D,使得四邊形ABCD的周長最小,則點D的坐標(biāo)應(yīng)該是
(2,0)
(2,0)
;

操作:
(3)如圖5,A是銳角MON內(nèi)部任意一點,在∠MON的兩邊OM,ON上各求作一點B,C,組成△ABC,使△ABC周長最小.(不寫作法,保留作圖痕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2012•寧波一模)如圖1,P是銳角△ABC所在平面上一點.如果∠APB=∠BPC=∠CPA=120°,則點P就叫做△ABC費馬點.
(1)當(dāng)△ABC是邊長為4的等邊三角形時,費馬點P到BC邊的距離為
2
3
3
2
3
3

(2)若點P是△ABC的費馬點,∠ABC=60°,PA=2,PC=3,則PB的值為
6
6

(3)如圖2,在銳角△ABC外側(cè)作等邊△ACB′,連接BB′.求證:BB′過△ABC的費馬點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已知在△ABC中,AD⊥BC,垂足為D點在邊BC上,BF⊥AC分別交射線DA、射線CA于點E、F,若BD=4,∠BAD=45°.
(1)如圖:若∠BAC是銳角,則點F在邊AC上,
①求證:△BDE≌△ADC;
②若DC=3,求AE的長;
(2)若∠BAC是鈍角,AE=1,求AC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七年級我們曾學(xué)過“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的知識,?衫盟鼇斫鉀Q兩條線段和最小的相關(guān)問題,下面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道習(xí)題:

如圖1,已知,A,B在直線l的同一側(cè),在l上求作一點,使得PA+PB最小.

圖2

 

圖1

 

我們只要作點B關(guān)于l的對稱點B′,(如圖2所示)根據(jù)對稱性可知,PB=PB'.因此,求AP+BP最小就相當(dāng)于求AP+PB′最小,顯然當(dāng)A、P、B′在一條直線上時AP+PB′最小,因此連接AB',與直線l的交點,就是要求的點P.

有很多問題都可用類似的方法去思考解決.

探究:

1.如圖3,正方形ABCD的邊長為2,E為BC的中點, P是BD上一動點.連結(jié)EP,CP,則EP+CP的最小值是________;

運用:

2.如圖4,平面直角坐標(biāo)系中有三點A(6,4)、B(4,6)、C(0,2),在x軸上找一點D,使得四邊形ABCD的周長最小,則點D的坐標(biāo)應(yīng)該是        

操作:

3.如圖5,A是銳角MON內(nèi)部任意一點,在∠MON的兩邊OM,ON上各求作一點B,C,組成△ABC,使△ABC周長最。ú粚懽鞣,保留作圖痕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