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已知點A(3,0),以A為圓心作⊙A與Y軸切于原點,與x軸的另一個交點為B,過B作⊙A的切線l.

(1)以直線l為對稱軸的拋物線過點A及點C(0,9),求此拋物線的解析式;
(2)拋物線與x軸的另一個交點為D,過D作⊙A的切線DE,E為切點,求DE的長;
(3)點F是切線DE上的一個動點,當△BFD與△EAD相似時,求出BF的長 .

【答案】
(1)解:由題意可知,拋物線的對稱軸為直線x=6,

∴設(shè)拋物線的解析式為y=a (x-6)2+k,

∵拋物線經(jīng)過點A(3,0)和C(0,9),

∴將A,C兩點坐標代入得: ,解得:a= ,k=-3.

∴拋物線的解析式為y= (x-6)2-3


(2)解:連接AE,

∵DE是⊙A的切線,

∴∠AED=90°,AE=3 ,

∵直線l是拋物線的對稱軸,點A,D是拋物線與x軸的交點,

∴AB=BD=3,

∴AD=6 , 在Rt△ADE中,DE2=AD2-AE2=62-32=27,

∴DE=3


(3)解:利用有兩個角對應(yīng)相等的兩個三角形相似,
當BF⊥ED時,∵∠AED=∠BFD=90°,∠ADE=∠BDF,
∴△AED∽△BFD,∴ ,即 ,
∴BF=
當FB⊥AD時,∵∠AED=∠FBD=90°,∠ADE=∠FDB,
∴△AED∽△FBD ,
即BF= ,
∴當△BFD與△EAD相似時,BF的長為

【解析】(1)根據(jù)題意可知此拋物線的對稱軸為x=6,設(shè)拋物線的解析式為頂點式,再將點A、C兩點坐標代入解析式,建立方程求解,即可求出此函數(shù)解析式。
(2) 由DE是⊙A的切線,因此添加輔助線連接AE,得出∠AED=90°,AE=3 ,再根據(jù)圓的對稱性及拋物線的對稱性,求出AD的長, 在Rt△ADE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DE的長。
(3)抓住已知點F是切線DE上的一個動點,要使△BFD與△EAD相似,圖形中隱含公共角∠ADE=∠BDF,因此分兩種情況:當BF⊥ED時;當FB⊥AD時,根據(jù)相似三角形的性質(zhì),得出對應(yīng)邊成比例,建立方程,即可求出BF的長。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Rt△ABC中,∠C=90°,AC=3,BC=4,若以A為旋轉(zhuǎn)中心,將其按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60°到△AB'C'位置,則B點經(jīng)過的路線長為( )

A.π
B.π
C.π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結(jié)合數(shù)軸與絕對值的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數(shù)軸上表示41的兩點之間的距離為|4﹣1|=   ;表示5和﹣2兩點之間的距離為|5﹣(﹣2)|=|5+2|=   ;一般地,數(shù)軸上表示數(shù)m和數(shù)n的兩點之間的距離等于|m﹣n|,如果表示數(shù)a和﹣2的兩點之間的距離是3,那么a=   

(2)若數(shù)軸上表示數(shù)a的點位于﹣42之間,求|a+4|+|a﹣2|的值;

(3)當a=   時,|a+5|+|a﹣1|+|a﹣4|的值最小,最小值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市對教師試卷講評課中學生參與的深度和廣度進行評價,其評價項目為主動質(zhì)疑、獨立思考、專注聽講、講解題目四項.評價組隨機抽取了若干名初中生的參與情況,繪制了如下兩幅不完整的統(tǒng)計圖,請根據(jù)圖中所給的信息解答下列問題:

(1)這次評價中,一共抽查了名學生;
(2)請將條形統(tǒng)計圖補充完整;
(3)如果全市有16萬初中學生,那么在試卷講評課中,“獨立思考”的學生約有多少萬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O直徑AB和弦CD相交于點E,AE=2,EB=6,∠DEB=30°,求弦CD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ABC中,∠C=90°,AC=6,BC=8

1)用直尺和圓規(guī)作∠A的平分線,交BC于點D;(要求:不寫作法,保留作圖痕跡)

2SADCSADB .(直接寫出結(jié)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計算:

(1)(3x)3·(5x2y)

(2)·(12y)

(3)(4xy2.

(4)x32x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1)已知一個角的補角比它的余角的 3 倍大 30°,求這個角的度數(shù);

(2)如圖,點 C、D在線段 AB上, D是線段 AB的中點, AC AD , AB6,求線段 CD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ABC三條邊的長度分別是,,,記△ABC的周長為CABC

1)當x2時,△ABC的最長邊的長度是   (請直接寫出答案);

2)請求出CABC(用含x的代數(shù)式表示,結(jié)果要求化簡);

3)我國南宋時期數(shù)學家秦九韶曾提出利用三角形的三邊長求面積的秦九韶公式:S.其中三角形邊長分別為a,b,c,三角形的面積為S

x為整數(shù),當CABC取得最大值時,請用秦九韶公式求出△ABC的面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