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4.氫化鈣固體登山運動員常用的能源提供劑.某興趣小組長擬選用如圖裝置制備氫化鈣.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請選擇必要的裝置,按氣流方向連接順序為i→e,f→d,c→j,k(或k,j)→a(填儀器接口的字母編號)
(2)根據完整的實驗裝置進行實驗,實驗步驟如下:檢查裝置氣密性后,裝入藥品;打開分液漏斗活塞BADC(請按正確的順序填入下列步驟的標號).
A.加熱反應一段時間                         
B.收集氣體并檢驗其純度
C.關閉分液漏斗活塞                         
D.停止加熱,充分冷卻
(3)實驗結束后,某同學取少量產物,小心加入水中,觀察到有氣泡冒出,溶液中加入酚酞后顯紅色,該同學據此判斷,上述實驗確有CaH2生成.
①寫出CaH2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aH2+2H2O=Ca(OH)2+2H2↑;②該同學的判斷不正確,原因是金屬鈣與水反應也有類似現象
(4)請你設計一個實驗,用化學方法區(qū)分鈣與氫化鈣,寫出實驗簡要步驟及觀察到的現象.

分析 (1)一般制備純凈干燥的氣體的實驗裝置的順序為:制備裝置→除雜裝置→干燥裝置等;
(2)實驗過程中要保證整個裝置內已充滿氫氣,實驗的操作程序是: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產生氫氣→收集氫氣并進行驗純→加熱反應→停止加熱→繼續(xù)通氫氣至冷卻→停止通入氫氣;
(3)CaH2中H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CaH2具有還原性,與水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Ca(OH)2和H2;Ca與水反應也能產生Ca(OH)2和H2;
(4)區(qū)分鈣和氫化鈣時可利用其組成、性質的差異來判斷.

解答 解:(1)氫化鈣和金屬鈣都是極強的還原劑,遇水、遇空氣都能發(fā)生劇烈反應,因此在制取氫化鈣時,必須要除去空氣、水等其他雜質;在題給的實驗裝置中,不難判斷出氫氣的發(fā)生裝置,氫氣的凈化裝置和氫化鈣的生成裝置等,其連接順序為i→e→f→d→c→j→k(或k→j)→a,
故答案為:i→e,f→d,c→j,k(或k,j)→a;
(2)為保證整個裝置內已充滿氫氣,因此實驗的操作程序是: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產生氫氣→收集氫氣并進行驗純→加熱反應→停止加熱→繼續(xù)通氫氣至冷卻→停止通入氫氣,
故答案為:BADC;
(3)CaH2和Ca與水反應都能產生Ca(OH)2和H2,反應方程式分別為:CaH2+2H2O=Ca(OH)2+2H2↑和Ca+2H2O=Ca(OH)2+H2↑,因此不能根據反應后溶液呈堿性判斷是否含有CaH2,
故答案為:CaH2+2H2O=Ca(OH)2+2H2↑;金屬鈣與水反應也有類似現象;
(4)CaH2可以和氧氣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水,可用無水硫酸銅檢驗,現象是白色變?yōu)樗{色,
故答案為:取適量氫化鈣,在加熱條件下與干燥氧氣反應,將反應氣相產物通過裝有無水硫酸銅的干燥管,觀察到白色變?yōu)樗{色;取鈣做類似實驗,觀察不到白色變?yōu)樗{色.

點評 本題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識,涉及到物質的性質和制備實驗,注意實驗的一般方法和實驗評價,掌握實驗基本操作和物質性質是解題關鍵,題目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化學在生產、生活中有著重要用途,下列物質的用途及對應解釋都正確的是( 。
選項物質 用途 解釋 
AAl2O3 耐火材料 Al2O3的熔沸點較高 
SiO2 計算機芯片 SiO2是一種良好的半導體 
Fe3O4紅色涂料  Fe3O4是一種紅色氧化物
濃H2SO4干燥劑 濃H2SO4有脫水性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下列電解質在水中發(fā)生電離后得到的陰離子與陽離子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1的是( 。
A.氯化鋇B.硫酸銅C.硝酸鉀D.氯酸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一)最近霧霾天氣又開始肆虐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其中SO2是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利用鈉堿循環(huán)法可除去SO2
(1)鈉堿循環(huán)法中,吸收液為Na2SO3溶液,該吸收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SO32-+SO2+H2O=2HSO3-
(2)已知H2SO3的電離常數為 K1=1.54×10-2,K2=1.02×10-7,H2CO3的電離常數為 K1=4.30×10-7,K2=5.60×10-11,則下列微粒可以共存的是BC.
A.CO32-、HSO3-    B.HCO3-、HSO3-
C.SO32-、HCO3-D.H2SO3、HCO3-
(二)我國是世界上發(fā)現和使用銅及銅器最早的國家之一,直到現在銅及其化合物在工農業(yè)生產中仍然有著廣泛的應用.
(3)常溫下Cu2O能溶于稀硫酸,得到藍色溶液和紅色固體,可以利用該性質檢驗工業(yè)上冶煉銅得到的粗銅中是否含有Cu2O,寫出此反應的離子方程式Cu2O+2H+=Cu+Cu2++H2O.
(4)刻蝕印刷電路的廢液中含有大量的CuCl2、FeCl2、FeCl3,任意排放將導致環(huán)境污染和資源的浪費,為了使FeCl3循環(huán)利用和回收CuCl2,現設計如下生產過程:

①試劑Y的名稱鹽酸;物質X可以是CuO(填化學式).
②若常溫下1L廢液中含CuCl2、FeCl2、FeCl3的物質的量濃度均為0.5mol•L-1,則加入Cl2氣和物質X使溶液的pH在3.0~4.3 范圍時(設溶液體積保持不變),鐵元素完全轉化為Fe(OH)3,而CuCl2不產生沉淀.(某離子的濃度小于1.0×10-5mol•-1時,認為該離子沉淀完全)( KSP[Fe(OH)3]=1.0×10-38、KSP[Cu(OH)2]=2.0×10-20、lg5=0.7)
(三)CO2可用NaOH溶液吸收得到Na2CO3或NaHCO3
(5)Na2CO3俗稱純堿,解釋其水溶液呈堿性的原因,用離子方程式表示CO32-+H2O?HCO3-+OH-,該溶液中c(OH-)-c(H+)=c(HCO3- )+2c(H2CO3)[用含c(HCO-3)、c(H2CO3)的關系式表示]
(6)已知25℃時,Na2CO3溶液的水解常數為Kb=2×10-4,則當溶液中c(HCO3-):c(CO32-)=2:1時,試求溶液的pH=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實驗室合成環(huán)己烯的反應和實驗裝置(夾持及加熱部分已省略)如圖:
相關數據如下:
 相對分子數量  密度沸點 溶解性 
環(huán)乙醇  100 0.9618 161微溶于水 
 環(huán)乙烯 82 0.8102 83難溶于水 
實驗步驟:
1.【合成】:在a中加入20.00g純環(huán)己醇及2小塊沸石,冷卻攪動下緩慢加入1mL濃硫酸.b中通入冷卻水后,緩慢加熱a,控制餾出物的溫度不超過90℃.
2.【提純】:將反應后粗產物倒入分液漏斗中,依次用少量5% Na2CO3溶液和水洗滌,分離后加入無水CaCl2顆粒,靜置一段時間后棄去CaCl2.再進行蒸餾最終獲得12.30g純環(huán)己烯.
回答下列問題:
(1)裝置b的名稱是冷凝管.加入沸石的目的是防暴沸.
(2)本實驗中最容易產生的副產物的結構簡式為
(3)分液漏斗在使用前必須清洗干凈并檢漏.本實驗分液所得產物應從上口倒出(填“上口”或“下口”).
(4)提純過程中加入Na2CO3溶液的目的是除去多余的H2SO4,加入無水CaCl2的作用是干燥所得環(huán)己烯.
(5)本實驗所得環(huán)己烯的產率是75%(產率=$\frac{實際產量}{理論產量}$×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某研究性學習小組設計如圖1實驗裝置利用氯氣與石灰乳反應制取少量漂白粉(這是一個放熱反應),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A儀器的名稱是分液漏斗,D的作用吸收尾氣.
(2)漂白粉將在U型管中產生,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Cl2 +2Ca(OH)2=CaCl2 +Ca(ClO)2 +2H2O.
(3)此實驗結果所得Ca(ClO)2產率太低.經分析并查閱資料發(fā)現主要原因是在U型管中存在兩個副反應:
①溫度較高時氯氣與消石灰反應生成了Ca(ClO32,為避免此副反應的發(fā)生,可采取的措施是將U型管置于冷水浴中,有同學測出了反應后溶液中ClO-、ClO3-兩種離子的物質的量(n)與反應時間(t)的關系曲線,粗略表示為如圖2(不考慮氯氣和水的反應).
a、如圖2中曲線I表示ClO-離子的物質的量隨反應時間變化的關系.
b、所取石灰乳中含有Ca(OH)2的物質的量為0.25mol.
②試判斷另一個副反應是2HCl+Ca(OH)2=CaCl2+2H2O(寫出此反應方程式),為避免此副反應發(fā)生,可采取的措施是發(fā)生裝置和U型管之間放飽和氯化鈉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乙烯在化工生產中的用途廣泛,乙烷脫氫制乙烯是工業(yè)上常用方法,但如果提高乙烯的產率一直是科學家研究的方向.現階段CO2氧化乙烷脫氫制乙烯的研究在國內外學術界引起較大關注,主要涉及以下反應:
反應①:C2H6?C2H4+H2 △H1
反應②:CO2+H2?CO+H2O(g)  H2<0
總反應③:C2H6+CO2?C2H4+H2O(g)+CO△H3
(1)反應①的△S>0(填“>”或“<”)
(2)在工業(yè)生產中,為了提高反應①中乙烯的產率,有人擬加入O2除去生成的H2,試解釋采取這一措施的原理:氧氣與氫氣反應生成水,減低氫氣的濃度,反應①平衡正向移動,提高乙烯的產率.但由于O2的氧化性強,乙烯往往會被氧化,最終乙烯的產率提高不大,無實際意義.
(3)下列關于該研究的說法正確的是:BD(填寫相應的編號)
A.為加快反應速率,生產中實際溫度越高越好,可提高每天的產量,從而提高經濟效益;
B.研究開發(fā)合適的催化劑,加快反應速率;
C.加入CO2可加快反應①的速率,從而提高乙烯的產率;
D.加入CO2對反應①的各物質起到稀釋的作用,在恒壓條件下可提高乙烷的轉化率.
(4)為研究溫度對乙烯產率的影響,實驗得圖1、圖2.試分析圖1 中H2收率在同一溫度下隨時間變化而下降的原因:反應②中二氧化碳消耗氫氣,使氫氣的收率降低.從圖2中分析反應③的△H3>0(填“>”或“<”)
(5)寫出反應②的平衡常數表達式:K=$\frac{c(CO)×c({H}_{2}O)}{c(C{O}_{2})×c({H}_{2})}$.若令濃度商Q=$\frac{生成物濃度的系數次方的乘積}{反應物濃度的系數次方的乘積}$,400K時,在固定體積的密閉容器中,充入物質的量為1:1的CO2和H2,經過一定時間t后到達平衡,在升高溫度至1700K.在圖3畫出反應②隨溫度升高時Q值的變化趨勢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溫度為T時,向2.0L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1.0mol PCl5,反應PCl5(g)?PCl3(g)+Cl2(g)經過一段時間后達到平衡.反應過程中測定的部分數據見下表:
t/s 050150250350
n(PCl3)/mol00.160.190.200.20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反應在前50 s 的平均速率v(PCl3)=0.0032 mol•L-1•s-1
B.保持其他條件不變,升高溫度,平衡時c(PCl3)=0.11 mol•L-1,則反應的H<0
C.相同溫度下,起始時向容器中充入1.0 mol PCl5、0.20 mol PCl3 和0.20 mol Cl2,反應達到平衡前    v(正)>v(逆)
D.相同溫度下,起始時向容器中充入2.0 mol PCl3和2.0 mol Cl2,達到平衡時,PCl3 的轉化率小于8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50mL 0.50mol/L鹽酸與50mL 0.55mol/L NaOH溶液在如圖所示的裝置中進行中和反應,通過測定反應過程中所放出的熱量可計算中和熱,回答下列問題:
(1)從實驗裝置上看,圖中尚缺少的一種玻璃用品是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裝置有一處錯誤是小燒杯口和大燒杯口沒有平齊.
(2)燒杯間填滿碎紙條的作用是減少實驗過程中的熱量損失.
(3)大燒杯上如不蓋硬紙板,求得的中和熱數值偏。ㄌ睢捌蟆薄捌 薄盁o影響”);
(4)實驗中改用60mL 0.50mol/L鹽酸跟50mL 0.55mol/L NaOH溶液進行反應,與上述實驗相比,所放出的熱量不相等(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熱相等(填“相等”“不相等”).
(5)用相同濃度和體積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進行上述實驗,測得的中和熱的數值會偏小;用50mL 0.50mol/L NaOH溶液進行上述實驗,測得的中和熱的數值會偏小 (均填“偏大”“偏小”“無影響”).
(6)為準確測量中和熱,實驗通常會重復實驗二至三次,若共計做了三次實驗,則至少需測定溫度9次,三次平行操作測得的數據中,起始時鹽酸與燒堿溶液溫度相同,而終止溫度與起始溫度之差為(t2-t1),0.50mol/L鹽酸與0.55mol/L NaOH溶液的密度都為1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熱容c=4.18J•g-1•℃-1.則中和熱的計算式△H=-$\frac{0.418(t2-t1)kJ}{0.025mol}$.(只列計算表達式,不用算出最終結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