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 | 甲 | 乙 | 丙 |
反應物投入量 | 2molH2、2molN2 | 4molH2、4molN2 | 2molNH3 |
平衡時N2的濃度(mol•L-1) | c1 | 1.5 | C3 |
N2的體積分數(shù) | w 1 | w 2 | w 3 |
混合氣體的密度(g•L-1) | ?ρ1 | ?ρ2 | ?ρ3? |
分析 (1)由可知:
①CO(g)+$\frac{1}{2}$O2(g)=CO2(g)△H=-aKJ•mol;
②H2(g)+$\frac{1}{2}$O2(g)=H2O(g)△H=-bKJ•mol;
③C5H12(g)+8O2(g)=5CO2(g)+6H2O(g)△H=-cKJ•mol,由蓋斯定律可知C5H12(g)+5H2O(g) $\frac{\underline{催化劑}}{△}$5CO(g)+11H2(g)△H=5①+11②-③;
(2)①化學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各物質(zhì)的濃度不再改變,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也不變,結(jié)合反應的特點進行分析;
②3H2(g)+N2(g) $\frac{\underline{\;\;催化劑\;\;}}{高溫高壓}$2NH3(g)
初起(mol•L-1):2 2 0
變化(mol•L-1):1.5 0.5 1
平衡(mol•L-1):0.5 1.5 1
根據(jù)v=$\frac{△c}{△t}$計算,平衡常數(shù)等于平衡時生成物濃度冪之積比上反應物濃度冪之積;
③a.丙相當在甲的基礎(chǔ)上減少氫氣,平衡逆向移動,氮氣的濃度增大,所以cl>c3;
b.乙相當在甲基礎(chǔ)上增大壓強,平衡正向移動,所以wl>w2;
c.根據(jù)ρ=$\frac{m}{V}$,體積相同,氣體的質(zhì)量越大密度越大,m乙>m甲>m丙,所以ρ2>ρ1>ρ3;
④將產(chǎn)物混合氣中的氨冷卻分離后,剩余氣體循環(huán)使用,也可以使平衡正向移動,提高反應物的利用率;
(3)①容器甲中從正反應開始到達平衡,容器乙中從逆反應開始到達,平衡建立的途徑不相同;
②溫度相同時,甲乙兩容器中達到的平衡相同,平衡常數(shù)相同,但絕熱容器乙中所到達的平衡狀態(tài),相當于在容器甲中平衡的基礎(chǔ)上降低溫度,平衡向正反應移動;
③容器乙中所到達的平衡狀態(tài),相當于在容器甲中平衡的基礎(chǔ)上降低溫度,平衡向正反應移動.
解答 解:(1)由可知:
①CO(g)+$\frac{1}{2}$O2(g)=CO2(g)△H=-aKJ•mol;
②H2(g)+$\frac{1}{2}$O2(g)=H2O(g)△H=-bKJ•mol;
③C5H12(g)+8O2(g)=5CO2(g)+6H2O(g)△H=-cKJ•mol,由蓋斯定律可知C5H12(g)+5H2O(g) $\frac{\underline{催化劑}}{△}$5CO(g)+11H2(g)△H=5①+11②-③=c-5a-11b,
故答案為:c-5a-11b;
(2)①a.容器內(nèi)混合氣體的密度一直保持不變,不能作平衡的標志,故選;
b.3v正(N2)=v正(H2)═v逆(H2),達平衡狀態(tài),故不選;
c.容器內(nèi)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保持不變,說明氣體的物質(zhì)的量不變,反應達平衡狀態(tài),故不選;
故答案為:a;
②3H2(g)+N2(g) $\frac{\underline{\;\;催化劑\;\;}}{高溫高壓}$2NH3(g)
初起(mol•L-1):2 2 0
變化(mol•L-1):1.5 0.5 1
平衡(mol•L-1):0.5 1.5 1
根據(jù)v(NH3)=$\frac{1mol/L}{20min}$=0.05mol•L-1•min-1,
K=$\frac{{1}^{2}}{0.{5}^{3}×1.5}$=5.33,
故答案為:0.05;5.33;
③a.丙相當在甲的基礎(chǔ)上減少氫氣,平衡逆向移動,氮氣的濃度增大,所以cl>c3,故正確;
b.乙相當在甲基礎(chǔ)上增大壓強,平衡正向移動,所以wl>w2,故錯誤;
c.根據(jù)ρ=$\frac{m}{V}$,體積相同,氣體的質(zhì)量越大密度越大,m乙>m甲>m丙,所以ρ2>ρ1>ρ3,故正確;
故答案為:ac;
④將產(chǎn)物混合氣中的氨冷卻分離后,剩余氣體循環(huán)使用,也可以使平衡正向移動,提高反應物的利用率,
故答案為:將產(chǎn)物混合氣中的氨冷卻分離后,剩余氣體循環(huán)使用;
(3)①容器甲中從正反應開始到達平衡,容器乙中從逆反應開始到達,平衡建立的途徑不相同,反應速率,甲正反應速率大于乙,故答案為:快;
B.溫度相同時,甲乙兩容器中達到的平衡相同,平衡常數(shù)相同,但絕熱容器乙中所到達的平衡狀態(tài),相當于在容器甲中平衡的基礎(chǔ)上降低溫度,平衡向正反應移動,K(甲)<K(乙),故答案為:;
C.容器乙中所到達的平衡狀態(tài),相當于在容器甲中平衡的基礎(chǔ)上降低溫度,平衡向正反應移動,故容器甲中的氣體顏色比容器乙中的氣體顏色深,故答案為:深.
點評 本題考查學生蓋斯定律的應用、化學平衡移動及平衡常數(shù)與計算、合成氨條件的選擇等,題目難度中等,關(guān)鍵是三行式的應用,要求學生要有扎實的基礎(chǔ)知識和靈活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初始pH | pH=2.5 | pH=4.5 |
NO3-的去除率 | 接近100% | <50% |
24小時pH | 接近中性 | 接近中性 |
鐵的最終物質(zhì)形態(tài)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物質(zhì)的量/mol 時間 | n(N2H4) | N(NO2) | N(N2) |
起始 | 2.0 | 3.0 | 0 |
第2min | 1.5 | a | 0.75 |
第4min | 1.2 | b | 1.2 |
第6min | 1.0 | c | 1.5 |
第7min | 1.0 | c | 1.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合金的性質(zhì)與其成分金屬的性質(zhì)不完全相同 | |
B. | 工業(yè)上金屬Mg、Al都是用電解熔融的氯化物制得的 | |
C. | 黑色的氧化銅灼燒會變成磚紅色 | |
D. | 將表面有銅綠[Cu2(OH)2CO3]的銅器放入鹽酸中浸泡,除去銅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詵項 | 實驗操作 | 實驗目的 |
A | 將乙烯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 證明乙烯能發(fā)生加成反應 |
B | 向含酚酞的NaOH溶液中加入氯水 | 證明Cl2具有漂白性 |
C | 常溫下,向Fe和Cu中分別加入濃硝酸 | 比較Fe和Cu的金屬活動性 |
D | 將鐵釘放入試管中,下端浸入食鹽水中 | 驗證鐵的吸氧腐蝕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