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瘜W課外興趣小組的學生為了驗證乙醇的分子結構,設計如下實驗程序:乙醇組成元素的測定、分子式的測定、分子結構的測定.
(1)他們決定用燃燒乙醇分析產(chǎn)物來確定乙醇中含有C、H兩種元素.簡要說明他們的具體操作:①證明含有氫元素的操作是
 
;
②證明含有碳元素的操作是
 
;
(2)要用燃燒分析產(chǎn)物證實乙醇中還含有氧元素時,需取得一些實驗數(sh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應該是
 

(3)為確定乙醇的分子式,除(2)中數(shù)據(jù)外,還需不需要測定乙醇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
 

(4)為測定乙醇分子結構,他們用了無水乙醇和金屬鈉反應收集生成氫氣的方法,選用了如下圖所示的儀器(有的儀器配用雙孔橡皮塞).

①裝置的連接順序是
 
 
 
 
 
 

②已知無水酒精的密度為0.789g?cm-3,移取2.0mL酒精,反應完全后(鈉過量),收集390mL氣體.則乙醇分子中能被鈉取代出的氫原子數(shù)為
 
,由此可確定乙醇的結構為
 
而不是
 

(5)實驗所測定的結果偏高,可能引起的原因是(填寫編號)
 

A.本實驗在室溫下進行
B.無水酒精中混有微量甲醇
C.無水酒精與鈉反應不夠完全.
考點:有機物實驗式和分子式的確定,定量研究的方法,性質(zhì)實驗方案的設計
專題:實驗設計題
分析:(1)①用一干燥的小燒杯倒置在乙醇燃燒火焰上方,燒杯內(nèi)壁有水珠生成,證明該為含有H元素;
②將內(nèi)壁用澄清石灰水潤濕的小燒杯倒置在火焰上方,石灰水變渾濁,證明該為含有C元素;
(2)乙醇完全燃燒后產(chǎn)物只有CO2和H2O,依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可知該物質(zhì)中一定含有碳、氫元素,氧元素不能確定,可通過測定有機物及CO2和H2O的質(zhì)量,若C、H兩元素的質(zhì)量之和等于有機物的質(zhì)量,則該有機物只含C、H兩元素;若C、H兩元素的質(zhì)量之和小于有機物的質(zhì)量,則該有機物一定含有C、H、O三種元素;
(3)根據(jù)具體C原子、H原子、O原子個數(shù)比判斷;
(4)①根據(jù)實驗原理及各部分裝置的作用進行連接排序;
②計算出乙醇的物質(zhì)的量,由于鈉過量,乙醇完全反應,根據(jù)氫氣的物質(zhì)的量計算出乙醇中能夠被鈉取代氫原子數(shù);根據(jù)氫原子數(shù)確定乙醇的結構;
(5)根據(jù)實驗原理,選項的實驗操作分析對測定結果的影響.
解答: 解:(1)①用一干燥的小燒杯倒置在乙醇燃燒火焰上方,燒杯內(nèi)壁有水珠生成,證明該為含有H元素,
故答案為:用一干燥的小燒杯倒置在乙醇燃燒火焰上方,燒杯內(nèi)壁有水珠生成;
②將內(nèi)壁用澄清石灰水潤濕的小燒杯倒置在火焰上方,石灰水變渾濁,證明該為含有C元素,
故答案為:將內(nèi)壁用澄清石灰水潤濕的小燒杯倒置在火焰上方,石灰水變渾濁;
(2)通過測定乙醇及CO2和H2O的質(zhì)量,若C、H兩元素的質(zhì)量之和等于乙醇的質(zhì)量,則該有機物只含C、H兩元素;若C、H兩元素的質(zhì)量之和小于乙醇的質(zhì)量,則該有機物一定含有C、H、O三種元素,
故答案為:乙醇、二氧化碳及水三種物質(zhì)的質(zhì)量;
(3)在乙醇分子中,C、H原子以飽和,實驗式即為分子式,故不需要測定乙醇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
故答案為:不需要;
(4)①D與B組合為發(fā)生裝置,通過D可便于向B中添加酒精,A與C通過F連接構成量氣裝置,兩裝置通過E連接.故連接順序為D、B、E、A、F、C,
故答案為:D;B;E;A;F;C;
②乙醇的質(zhì)量為:m(C2H6O)=2.0mL×0.789g?cm-3=1.578g,則乙醇的物質(zhì)的量為:n(C2H6O)=1.578g/46g?mol-1=0.0343mol,由于0.0343molC2H6O與過量的Na完全反應可以生成0.390L H2,則1.00 mol C2H6O與Na反應能生成11.37 L H2,約為0.5 mol H2,也就是約為1mol H,即1個C2H6O分子中,只有1個H可以被Na置換,這說明C2H6O分子里的6個H中,有1個與其他5個是不同的,乙醇的結構簡式為CH3CH2OH,而不是CH3-O-CH3,
故答案為:1;CH3CH2OH;CH3-O-CH3;
(5)A.本實驗在室溫下進行,測定的氫氣的體積偏大,氫氣的物質(zhì)的量偏大,乙醇分子中能夠被鈉置換的氫原子數(shù)偏高,故A正確;
B.無水酒精中混有微量甲醇,導致羥基的物質(zhì)的量增大,產(chǎn)生的氫氣的物質(zhì)的量偏大,測定結果偏高,故B正確;
C.無水酒精與鈉的反應不夠完全,會導致生成的氫氣的物質(zhì)的量偏小,測定結果偏低,故C錯誤;
故答案為:A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有機物分子式、結構式的確定,難度中等,利用燃燒法結合質(zhì)量守恒定律確定實驗式,再結合性質(zhì)推斷其結構,對學生進行綜合性考查.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已知X+、Y2+、Z-、W2-四種離子均具有相同的電子層結構,下列關于X、Y、Z、W四種元素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原子半徑:X>Y>W(wǎng)>Z
B、原子序數(shù):Y>X>Z>W(wǎng)
C、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Z>W(wǎng)>Y>X
D、離子半徑:X+>Y2+>W(wǎng)2->Z-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將下列離子Fe3+、K+、Ba2+、H+、NO3-、OH-、SO42-、I-按可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的情況,把他們分成A、B兩組,而且每組中均含兩種陽離子和兩種陰離子.
A組:
 
;B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Ⅰ.( 1)在一個體積為2L的密閉容器中充入6mol SO2和3mol O2,進行下列反應2SO2(g)+O2(g)?2SO3(g),保持溫度不變,2min后達到平衡,測得混合氣體中O2的體積分數(shù)為25%,用SO2濃度變化來表示的化學反應速率為
 

(2)如圖A表示在密閉容器中反應:2SO2+O2?2SO3△H<0達到平衡時,由于條件改變而引起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變化情況,a-b過程中改變的條件可能是
 
;b-c過程中改變的條件可能是
 
; 若增大壓強時,反應速度變化情況畫在c-d處.
(3)以上反應達平衡后,若此時只將容器的體積擴大為原來的2倍,達新平衡后,容器內(nèi)溫度將
 
[填“升高”、“降低”或“不變”(容器不與外界進行熱交換)].
Ⅱ.圖1是CO(g)+2H2(g)?CH3OH(g)反應在不同溫度下CO的轉(zhuǎn)化率隨時間變化的曲線.
(1)反應的焓變△H
 
0(填“>”、“<”或“=”).
(2)T1和T2溫度下的平衡常數(shù)大小關系是K1
 
K2.(填“>”、“<”或“=”)
(3)T1時,往體積為1L的密閉容器中,充入1mol CO和2mol H2,經(jīng)測得CO和CH3OH(g)的濃度隨時間變化如圖2.則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為
 


(4)若容器容積不變,下列措施可增加CO轉(zhuǎn)化率的是
 

a.升高溫度          b.將CH3OH(g)從體系中分離
c.使用合適的催化劑    d.充入He,使體系總壓強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的黑火藥是由硫黃粉、硝酸鉀和木炭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爆炸時的反應為:S+2KNO3+3C═K2S+N2↑+3CO2↑.該反應的還原劑是
 
,氧化劑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存放物質(zhì)的方法中錯誤的是( 。
A、用棕色細口試劑瓶存放氯水
B、NaOH溶液盛裝在帶橡皮塞的試劑瓶中
C、漂白粉長期放置于敞口燒杯中
D、FeSO4溶液存放在含少量鐵粉的試劑瓶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各組離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Cu2+、Mg2+、SO42-、Cl-
B、Na+、H+、Fe2+、NO3-
C、Ba2+、K+、SO42-、Cl-
D、Na+、Ca2+、HCO3-、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溶液中有關粒子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關系正確的是( 。
A、氯水中:2c(Cl2)=c(ClO-)+c(Cl-)+c(HClO)
B、25℃時,pH=12的NaOH溶液與pH=12的氨水中:c(Na+)=c(NH4+
C、pH=4的0.1 mol?L-1的NaHA溶液中:c(HA-)>c(H+)>c(A2-)>c(H2A)
D、等物質(zhì)的量的Na2CO3、NaHCO3的混合溶液中:c(CO32-)+2c(OH-)=c(HCO3-)+c(H2CO3)+2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