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甲細胞形成乙細胞和丙細胞過程中產生的基因突變通常都能遺傳到子代個體中 | |
B. | 乙產生的子細胞基因型為AaBbCC,丙產生的子細胞基因型為ABC和abc | |
C. | 甲、乙、丙三個細胞中均含有兩個染色體組 | |
D. | 丙細胞產生子細胞的過程中發(fā)生了等位基因的分離和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
分析 根據(jù)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乙細胞中含有同源染色體,且著絲點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處于有絲分裂中期,因此甲→乙表示有絲分裂;丙細胞不含同源染色體,且著絲點分裂,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因此甲→丙表示減數(shù)分裂.
解答 解:A、生殖細胞的形成過程中產生的突變通常能傳給后代,體細胞突變通常不傳給后代,所以甲細胞形成丙細胞的過程中產生的基因突變通常能遺傳到子代個體中;而甲細胞形成乙細胞的過程中產生的基因突變通常不能遺傳到子代個體中,A錯誤;
B、甲→乙為有絲分裂,子細胞的基因型和親代細胞一致,為AaBbCC;甲→丙為減數(shù)分裂,丙產生的子細胞基因型應相同,B錯誤;
C、甲、乙、丙三個細胞中均含有兩個染色體組,C正確;
D、等位基因的分離和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而丙細胞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不會發(fā)生等位基因的分離和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結合細胞分裂圖,考查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過程,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細胞分裂圖象的識別,要求學生掌握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過程特點,能正確區(qū)分兩者,準確辨別圖示細胞的分裂方式及所處時期.細胞分裂圖象辨別的重要依據(jù)是同源染色體,要求學生能正確識別同源染色體,判斷同源染色體的有無,若有同源染色體,還需判斷同源染色體有無特殊行為.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端!敖亍倍蹋;蚓蜁艿綋p傷,可導致細胞衰老 | |
B. | 抑癌基因負責調節(jié)細胞周期,控制細胞生長和分裂的過程 | |
C. | 腦細胞缺氧而死亡屬于細胞壞死 | |
D. | 效應T細胞使靶細胞裂解死亡屬于細胞凋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F1 | |
雌株數(shù)量:雄株數(shù)量 | 1:3 |
葉形 | 雌性都是披針形葉,雄性中既有披針形又有狹披針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不同生物膜的磷脂結構和蛋白質結構均不相同 | |
B. | 有些內質網(wǎng)與細胞膜直接相連,有些內質網(wǎng)通過囊泡與細胞膜間接相連 | |
C. | 細胞內的生物膜將各種細胞器分隔開,如同一個個小區(qū)室,使得相互之間沒有任何聯(lián)系 | |
D. | 葉綠體中形成的類囊體增大了葉綠體膜面積,有利于暗反應的進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NaCl溶液(mol/L) | 凈光合速率 (umol•m-2s-1) | 氣孔導度 (mmol•m-2s-1) | 細胞間CO2濃度 (ul•L-1) | |||
假檢草 | 結縷草 | 假檢草 | 結縷草 | 假檢草 | 結縷草 | |
0.4% | 6.0 | 6.1 | 42 | 42 | 100 | 100 |
0.6% | 5.0 | 4.8 | 38 | 30 | 120 | 80 |
0.8% | 2.2 | 2.6 | 25 | 10 | 160 | 5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由圖可知,該物種遷入新環(huán)境后,其種群數(shù)量一直呈“J”型增長 | |
B. | 理論上該種群在此環(huán)境中的環(huán)境容納量約為400只 | |
C. | 由于天敵、生活空間和資源等,導致第5年到第9年種群數(shù)量減少 | |
D. | 如果該種群為東方田鼠,則將其數(shù)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山西大同第一中學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俗話說:“大魚吃小魚,小魚吃小蝦,小蝦吃泥巴”。某同學據(jù)此設計了一個水池生態(tài)系統(tǒng)。下列屬于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第一營養(yǎng)級的是( )
A.小魚吃的小蝦
B.吃小魚的大魚
C.泥巴中的藻類
D.泥巴中的大腸桿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遼寧實驗中學分校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敘述中,符合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是( )
A.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是物種
B.自然選擇導致突變,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C.新物種的形成一定要經過長期地理隔離
D.共同進化導致生物多樣性的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