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面是畜牧業(yè)生產上培育某種優(yōu)良奶牛的兩種方法,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方法Ⅰ中,用_______________激素處理使B牛超數排卵。對B牛和D牛應做________________處理。與A牛配種后,用特定裝置將B牛子宮內的早期胚胎沖洗出來叫做________________。將收集的胚胎直接向D牛移植或放入____________條件下保存。
(2)方法Ⅱ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用_______________(物理方法)激活重構卵,使其完成分裂和發(fā)育過程。
(3)方法Ⅰ和方法Ⅱ中均用到的生物技術有__________________和胚胎移植。E牛和F牛遺傳物質的共同來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促性腺 同期發(fā)情 沖卵 -196℃液氮(冷凍、低溫)
(2)細胞核的全能性 電刺激(電脈沖)
(3)動物細胞培養(yǎng)(早期胚胎培養(yǎng)) 卵細胞的細胞質
【解析】
(1)方法Ⅰ中,用促性腺激素處理使B牛超數排卵。對B牛和D牛應做同期發(fā)情處理,在一段時間內同種動物供、受體生殖器官的生理變化是相同的。與A牛配種后,用特定裝置將B牛子宮內的早期胚胎沖洗出來叫做沖卵,沖卵是沖出早期胚胎,不是沖出卵子。將收集的胚胎直接向D牛移植或放入 -196℃液氮條件下保存。
(2)方法Ⅱ的原理是動物細胞的細胞核具有全能性,可用電刺激(物理方法)激活重構卵,使其完成分裂和發(fā)育過程。
(3)方法Ⅰ和方法Ⅱ中均用到的生物技術有動物細胞培養(yǎng)和胚胎移植。E牛和F牛遺傳物質的共同來源是卵細胞的細胞質。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甲表示人類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的病因,圖乙是一個家族中該病的遺傳系譜圖(控制基因為B與b),請據圖回答:(已知谷氨酸的密碼子是GAA,GAG)
(1)圖中①②表示的遺傳信息流動過程分別是:① ;② 。
(2)α鏈堿基組成為 ,β鏈堿基組成為 。
(3)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體上,屬于 性遺傳病。
(4)II6基因型是 ,Ⅱ6和Ⅱ7婚配后生一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要保證II9婚配后子代不患此病,從理論上說其配偶的基因型必須為 。
(5)鐮刀型細胞貧血癥是由 _產生的一種遺傳病,從變異的種類來看,這種變異屬于 。
該病十分少見,嚴重缺氧時會導致個體死亡,這表明基因突變的特點是 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對動物細胞培養(yǎng)的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細胞的癌變發(fā)生于原代培養(yǎng)向傳代培養(yǎng)的過程中
B.動物細胞培養(yǎng)技術的原理是細胞的全能性
C.癌細胞在培養(yǎng)瓶中不會出現(xiàn)接觸抑制現(xiàn)象
D.培養(yǎng)至10代以后的傳代細胞遺傳物質發(fā)生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地森林大火后,經歷一段時間,該地生態(tài)系統(tǒng)逐步得以恢復,下圖(1)為恢復過程中群落演替不同階段及其植物組成,圖(2)為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碳循環(huán)過程示意圖。
(1)隨著時間的推移,____________的過程,稱為群落的演替。
(2)群落具有復雜的空間結構,在垂直方向上有明顯的____________現(xiàn)象,形成這種現(xiàn)象的意義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隨著群落演替的進行,Ⅳ階段與Ⅲ階段相比,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抵抗力穩(wěn)定性____________;
(4)分析圖(2),在物質循環(huán)中,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傳遞形式是____________,傳遞的渠道是____________,將生物群落中的有機碳化物返還給無機壞境的關鍵生物是________(用圖中字母回答),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基石是_________(用圖中字母回答),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各成分通過____________形成一個統(tǒng)一整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細胞分化是多細胞生物生命歷程中普遍存在的生命現(xiàn)象,下列過程不屬于細胞分化的是( )
A.扦插的枝條長出不定根
B.胡蘿卜韌皮部細胞形成愈傷組織
C.B細胞在抗原刺激下形成漿細胞
D.人的紅細胞在成熟過程中失去細胞核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