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埃博拉病毒(EbV)是種能引起人類產生埃博拉出血熱的烈性傳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請回答下列相關問題:
(1)EbV侵入機體被吞噬細胞識別和處理后,暴露出其特有的抗原.吞噬細胞將處理后的埃博拉病毒呈遞給T細胞,該細胞接受刺激后分泌的淋巴因子能促進B細胞增殖、分化.
(2)對志愿者接種EbV實驗疫苗后,機體免疫系統(tǒng)除了產生免疫活性物質外,還能產生的免疫細胞有記憶細胞、效應T細胞(漿細胞).
(3)在初次感染EbV前一周給人體注射了相應的疫苗,在感染后人體沒有出現(xiàn)病癥,是由于人體內已有抗體和記憶細胞.

分析 人體的三道防線:第一道防線是由皮膚和黏膜構成的,他們不僅能夠阻擋病原體侵入人體,而且它們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還有殺菌的作用. 
第二道防線是體液中的殺菌物質--溶菌酶和吞噬細胞.
第三道防線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體、淋巴結、胸腺、骨髓、和脾臟等)和免疫細胞(淋巴細胞、吞噬細胞等)借助血液循環(huán)和淋巴循環(huán)而組成的.
其中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線屬于非特異性免疫,第三道防線屬于特異性免疫.

解答 解:(1)EbV是抗原,侵入機體被吞噬細胞識別和處理后,暴露出其特有的抗原決定簇.吞噬細胞將處理后的埃博拉病毒呈遞給T細胞,該細胞接受刺激后分泌的淋巴因子能促進B細胞增殖、分化.
(2)機體免疫系統(tǒng)除了產生免疫活性物質外,還能產生的免疫細胞有I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記憶細胞和效應T細胞(漿細胞).
(3)在初次感染EbV前一周給人體注射了相應的疫苗,由于人體內已有抗體和記憶細胞,因此在感染后人體進行二次免疫,沒有出現(xiàn)病癥.
故答案為:
(1)抗原       T細胞       增殖、分化
(2)記憶細胞          效應T細胞(漿細胞)
(3)抗體和記憶細胞(每空1分)

點評 本題考查免疫的類型的知識,考生對相關知識點的識記和理解是解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廣東佛山第一中學高二下第一次段考文科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水溶性染色劑PI,能與核酸結合而使細胞核著色,可將其應用于細胞死活的鑒別。細胞浸泡于一定濃度的PI中,僅有死亡細胞的核會被染色,活細胞則不著色,但將PI注射到細胞中,則細胞核會著色。利用PI鑒別細胞的基本原理是 ( )

A.死細胞與活細胞的核酸結構不同

B.死細胞與活細胞的核酸含量不同

C.活細胞能分解染色劑PI

D.活細胞的細胞膜阻止PI的進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下列關于生態(tài)系統(tǒng)信息傳遞的敘述,錯誤的是( �。�
A.信息傳遞不只發(fā)生在生物之間B.雄性孔雀的開屏屬于行為信息
C.信息傳遞具有單向性的特點D.信息傳遞可以調節(jié)生物的種間關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農科所對某經(jīng)濟作物的生理特點進行了相關研究.甲圖表示在室外黑暗條件下測定該作物呼吸強度的裝置;乙圖表示不同條件下該作物凈光合速率的日變化情況.請回答下列問題:
(1)測定呼吸強度時,甲圖中B錐形瓶內應放置的液體為Na0H溶液(“NaOH溶液”或“清水”),一段時間后,C側液面升高(或上升等).研究發(fā)現(xiàn),在14點時測定的呼吸強度明顯高于凌晨2點,這說明溫度是影響呼吸作用的重要因素.
(2)乙圖中,與b點相比,d點肘葉綠體內C3的含量低(填“高”或“低”).若e點時植株的實際光合速率Ⅱ組大于Ⅰ組,則此時呼吸速率Ⅱ組大于Ⅰ組,Ⅱ組植株在17:00(g)時體內有機物總量最多.
(3)根據(jù)甲乙兩組實驗結果,大棚栽種時,一晝夜中應對植株采取哪些措施以最大限度提高該作物的產量?白天在ce段(約12:00〜14:00)適當遮光;晚上適當降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下列關于免疫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吞噬細胞能特異性地識別并吞噬抗原
B.漿細胞產生的抗體能與特定的抗原結合
C.記憶細胞在免疫的過程中都能發(fā)揮作用
D.機體內的淋巴細胞都在胸腺中發(fā)育成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醫(yī)生給病人輸液時,常把藥劑溶解于生理鹽水(0.9%的NaCl溶液)中,而不是溶解于蒸餾水中.這是因為( �。�
A.蒸餾水不含營養(yǎng)物質
B.無機鹽在生物體的生命活動中是不可缺少的
C.蒸餾水可增大細胞中自由水比例,使細胞代謝加快,加劇病情
D.生理鹽水能維持人體滲透壓的平衡,使細胞保持正常的形態(tài)和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蔬菜貯藏的過程中,最佳貯藏條件是( �。�
A.低溫、低氧、干燥B.零上低溫、低氧、適宜的濕度
C.適宜的溫度、低氧、干燥D.零上低溫、充足的氧氣、適宜的濕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下列有關實驗變量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在探究溫度對酶活性影響的實驗中,溫度和pH是自變量
B.在探究CO2濃度對光合作用強度影響的實驗中,光照是無關變量
C.在探究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實驗中,液泡體積的變化是無關變量
D.在模擬探究細胞表面積與體積關系的實驗中,正方體瓊脂塊的體積是因變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某生物學習小組做了觀察蒜的根尖分生區(qū)細胞有絲分裂的實驗,觀察到處于不同時期的細胞如圖.請回答有關問題:

(1)圖E中箭頭所指結構為新形成的細胞壁,將以上各圖象依次排列為EBAFDCE(填字母)可表示一個細胞周期.
(2)為了保證能夠清楚的觀察細胞分裂圖象,制備臨時裝片的過程應該嚴格遵守的操作步驟依次是解離、漂洗、染色、制片(壓片),視野中B圖所示細胞數(shù)量最多的原因是細胞周期的大部分時間處于分裂間期.
(3)觀察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最好選擇F圖所示時期的細胞,原因是中期染色體形態(tài)比較穩(wěn)定,數(shù)目比較清晰,便于觀察.如果人體細胞處于B圖所示的分裂時期,則細胞中活動旺盛的細胞器主要有核糖體、線粒體、中心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