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2.2016年,首位“三合一”胚胎人工受精技術誕生的嬰兒將在英國出世,嬰兒含有“一父兩母”三人遺傳物質,可有效防止某些遺傳。垞(jù)圖回答.

(1)由于女性的自然周期產生的卵子太少,捐獻者在取卵前通常需要注射促性腺激素,促進卵泡發(fā)育成熟.
(2)重組細胞體外培養(yǎng)過程中,培養(yǎng)液應定期更換,其目的是防止細胞代謝產物積累對細胞自身造成危害.培養(yǎng)到MII中期的原因是此時卵細胞才具備受精能力,要使精子和卵母細胞在體外成功結合,需要對此進行獲能處理.重組細胞體外培養(yǎng)所需的氣體主要是O2和CO2,其中CO2的主要作用是維持培養(yǎng)液的pH.
(3)從受精卵到三親嬰兒的出生還需要早期胚胎培養(yǎng)和胚胎移植等技術.
(4)三親嬰兒的培育技術能避免母親的線粒體遺傳病基因傳遞給后代.但其染色體中仍有$\frac{1}{2}$來自母親提供的細胞核.

分析 1、試管嬰兒技術是指通過人工操作使卵子和精子在體外條件下成熟和受精,并通過培養(yǎng)發(fā)育為早期胚胎后,再經移植后產生后代的技術.設計試管嬰兒技術是通過體外受精獲得許多胚胎,然后從中選擇符合要求的胚胎,再經移植后產生后代的技術.
2、分析題圖:圖示表示三親嬰兒的培育過程,由圖可知,三親嬰兒的培育采用了核移植技術、早期胚胎培養(yǎng)技術和胚胎移植技術等.

解答 解:(1)對女性注射促性腺激素可促使其超數(shù)排卵.
(2)重組細胞體外培養(yǎng)過程中,培養(yǎng)液應定期更換,其目的是防止細胞代謝產物積累對細胞自身造成危害.重組細胞需培養(yǎng)到MⅡ中期才具備受精的能力;精子受精前需要進行獲能處理;動物細胞培養(yǎng)需要一定的氣體環(huán)境,其中5%CO2的主要作用是維持培養(yǎng)液的pH.
(3)從受精卵到三親嬰兒的培育還需要采用早期胚胎培養(yǎng)和胚胎移植等技術.
(4)根據(jù)圖示可知卵母細胞的細胞質來自于捐獻者,可避免母親的線粒體基因傳遞給后代.三親嬰兒的染色體$\frac{1}{2}$來自母親提供的細胞核,$\frac{1}{2}$來自父親提供的細胞核.
故答案為:
(1)促性腺
(2)防止細胞代謝產物積累對細胞自身造成危害     受精  獲能 維持培養(yǎng)液的pH
(3)早期胚胎培養(yǎng)    胚胎移植         
(4)$\frac{1}{2}$

點評 本題結合圖解,考查胚胎工程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胚胎工程涉及的技術手段及其應用,能結合圖中信息準確答題,屬于考綱識記和理解層次的考查.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新型農藥具有的特點是(  )
①安全 
②廣譜 
③劇毒 
④低毒 
⑤無公害
⑥不易分解,作用時間長 
⑦易分解 
⑧環(huán)境污染大.
A.①②④⑥⑧B.①②④⑤⑦C.②③⑤⑥⑧D.③④⑥⑦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關于細胞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禽流感病毒的細胞結構最簡單B.一些原核細胞能進行有氧呼吸
C.所有真核生物細胞都具有細胞核D.原核細胞的增殖方式有無絲分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如圖為單克隆抗體制備過程示意圖,回答相關問題.
(1)給小鼠注射抗原A的目的是刺激B淋巴細胞增殖分化(或使小鼠產生免疫反應),因此,圖中的B淋巴細胞應為漿細胞.
(2)過程①常用用聚乙二醇(PEG)作為誘導劑來誘導B淋巴細胞與骨髓瘤細胞融合,細胞融合的原理是生物膜的流動性(或細胞膜的流動性).融合后產生多種雜交細胞的原因是小鼠體內產生了多種B淋巴細胞.
(3)經過②③過程的篩選獲得的雜交瘤細胞仍然有多種,需要對雜交瘤細胞進行專一抗體檢測,檢測呈陽性的雜交瘤細胞具有的特點是既能大量繁殖,又能產生專一性抗體.
(4)對符合要求的細胞可采用體外培養(yǎng)法來大量生產單克隆抗體.細胞體外培養(yǎng)除需要提供一定的營養(yǎng)、適宜的溫度和pH、無菌無毒的環(huán)境外還需要一定的氣體環(huán)境.細胞培養(yǎng)所需氣體主要有O2和CO2,在雜交瘤細胞的體外培養(yǎng)中不存在(填“存在”或“不存在”)接觸抑制現(xiàn)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將基因型為Aa的玉米自交所得的種子全部種下,待其長成幼苗,人工去掉隱性個體,隨機分成兩組,第一組讓其自由傳粉,第二組讓其自交.則一、二組植株上aa基因型的種子所占比例分別為( 。
A.$\frac{3}{8}$、$\frac{1}{9}$B.$\frac{1}{9}$、$\frac{1}{6}$C.$\frac{1}{6}$、$\frac{5}{12}$D.$\frac{1}{6}$、$\frac{1}{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下列對水、神經調節(jié)的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病原體剛入侵時,神經系統(tǒng)可以感受到,并啟動免疫反應
B.神經遞質的化學成分不一定是有機物
C.神經遞質與受體結合后,突觸后膜的靜息電位的絕對值可能會加大
D.傳出神經纖維受到刺激,效應器發(fā)生反應不屬于反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下列關于植物激素的敘述中,正確的說法是(  )
A.單側光下生長素在胚芽鞘尖端的橫向運輸是極性運輸
B.植物細胞能夠利用色氨酸經過一系列反應轉變成吲哚乙酸
C.根的向地生長和莖的背地生長都能體現(xiàn)植物生長素對生長作用的兩重性
D.在太空失重狀態(tài)下植物激素不能進行極性運輸,根失去了向地生長的特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I.閏紹細胞是脊髓內的一種抑制性中間神經,它接受運動神經元的支配,其活動經軸突再作用于運動神經元,如圖一所示(“+”表示促進,“-”表示抑制).

(1)閏紹細胞構成了反射弧的神經中樞(結構),能夠產生興奮,興奮是指動物體或人體的某些組織或細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對靜止狀態(tài)變?yōu)轱@著活躍狀態(tài)的過程.
(2)運動神經元1興奮時,產生如圖二所示的電位變化,其中ab段上升的原因是鈉離子內流.(3)閏紹細胞興奮后,釋放甘氨酸,使Cl-(Na+、K+、Cl-)流入運動神經元2內,導致如圖三所示的膜電位低于-70mV而出現(xiàn)抑制,該過程中抑制性遞質甘氨酸釋放到突觸間隙的方式是胞吐.閏紹細胞興奮后還可以抑制運動神經元1產生興奮,在這個過程中,閏紹細胞發(fā)揮的作用是防止運動神經元1過度興奮.
II.請回答糖尿病與胰島素的有關問題:
(1)胰島素通過促進組織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利用和儲存來降低血糖含量.為了驗證胰島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功能,可對正常小鼠注射一定劑量的葡萄糖和胰島素.如果以每次注射藥物前后小鼠的癥狀為觀察指標,那么,這兩種物質的注射順序是先注射胰島素后注射葡萄糖.
(2)有一種糖尿病是因為患者體內漿細胞產生的抗體與胰島素受體結合,使胰島素不能發(fā)揮作用,從而使血糖含量升高,從免疫學的角度看,這種糖尿病屬于自身免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甲圖表示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碳循環(huán)示意圖;乙圖中表示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量流經第二營養(yǎng)級倉鼠的示意圖;圖三表示在調查倉鼠的種群數(shù)量時,計算當年種群數(shù)量與一年前種群數(shù)量的比值(λ),得到的曲線.請據(jù)圖分析回答.

(1)在圖一中,是消費者的有DEF;碳從無機環(huán)境中進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徑是光合作用.
(2)圖二中B表示初級消費者同化(或倉鼠同化)的能量,C表示用于生長發(fā)育和繁殖的能量.C中的能量除了被分解者利用、被次級消費者攝入外,還有一部分是未利用.
(3)從圖二中可以總結出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4)與兔一樣,倉鼠也具有“狡鼠三窟”的特點,某些“狡鼠”在捕捉過之后,很難再一次捕捉.因此在用標志重捕法調查倉鼠種群密度時,計算得到的數(shù)據(jù)值將偏大(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響”)
(5)從圖三可以看出,前4年種群數(shù)量基本不變(填“增大”、“減小”或“基本不變”),第9年調查倉鼠的年齡組成,最可能表現(xiàn)為衰退型.第10年倉鼠的種群密度最低.第16-20年倉鼠種群數(shù)量將呈J型曲線增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