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由條件可得EF∥CD∥AB,利用直線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證得EF∥平面PAB.同理可證,EG∥平面PAB,可得平面EFG∥平面PAB.再利用兩個平面平行的性質(zhì)可得AP∥平面EFG.
(2)由條件可得DA、DP、DC互相垂直,故AD⊥平面PCD,AD⊥PC.再由EQ平行且等于$\frac{1}{2}$BC可得EQ平行且等于$\frac{1}{2}$AD,故ADEQ為梯形.再根據(jù)DE為等腰直角三角形PCD 斜邊上的中線,可得DE⊥PC.再利用直線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證得PC⊥平面ADQ.
解答 解:(1)證明:E、F、G分別為線段PC、PD、BC的中點,
可得EF∥CD∥AB.
由于AB?平面PAB,EF不在平面 PAB內(nèi),故有 EF∥平面PAB.
同理可證,EG∥平面PAB.
由于EF、EG是平面EFG內(nèi)的兩條相交直線,
故有平面EFG∥平面PAB.
而PA?平面PAB,∴AP∥平面EFG.
(2)由條件可得,CD⊥AD,CD⊥PD,
而PD、AD是兩條相交直線,故CD⊥平面PAD,
∴∠PDA 為二面角PCD-CD-ABCD的平面角.
再由平面PCD⊥平面ABCD,可得PD⊥AD,故DA、DP、DC互相垂直,故AD⊥平面PCD,
而PC?平面PCD,故有AD⊥PC.
∵點Q是線段PB的中點,∴EQ平行且等于$\frac{1}{2}$BC,∴EQ平行且等于$\frac{1}{2}$AD,故四邊形ADEQ為梯形.
再由AD=DC=PD=2,可得DE為等腰直角三角形PCD 斜邊上的中線,∴DE⊥PC.
這樣,PC垂直于平面ADQ中的兩條相交直線AD、DE,∴PC⊥平面ADQ.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直線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直線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應(yīng)用,屬于中檔題.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1或3 | B. | 1或3 | C. | -1 | D. | 以上都不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frac{2}{5}$ | B. | $\frac{4}{5}$ | C. | $\frac{6}{5}$ | D. | $\frac{8}{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P(K2≥k0) | 0.15 | 0.10 | 0.05 | 0.025 | 0.010 | 0.005 | 0.001 |
k0 | 2.072 | 2.706 | 3.841 | 5.024 | 6.635 | 7.879 | 10.82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