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若P是棱長均為a的正四面體S—ABC內(nèi)任意一點,試證明點P到各側(cè)面的距離之和為定值.
思路解析:(1)連結(jié)PA、PB、PC,將正三角形分割成三個小三角形,利用三角形面積不變即可求得點P到各邊的距離之和為定值.
(2)運用“類比”法進行求解.平面→空間:正三角形→正四面體;面積→體積;分割→分割;內(nèi)分小三角形→內(nèi)分小四面體;小三角形一邊長→四面體底面積.于是可將正四面體S—ABC分割成四個以點P為頂點,四個面為底面的小三棱錐.利用正四面體的體積不變求得點P到各側(cè)面的距離之和為定值.
(1)證明:設(shè)P到各邊的距離分別為m、l、n,則有△ABC的面積等于三個小三角形△APC、△APB、△BPC的面積的和,列式即為
S△ABC=S△APC+S△APB+S△BPC=al+am+an=a(l+m+n)=a2,
得到l+m+n=a.
(2)解:設(shè)P到四面體各面的距離分別為m、l、n、h,則四面體SABC的體積等于四個小四面體P—ABC、P—SBC、P—SAC、P—SAB的體積之和,列式計算即為
VS—ABC=VP—ABC+VP—SBC+VP—SAC+VP—SAB=·a2·(l+m+n+h)=a3.
得到l+m+n+h=a.
方法歸納 用等積法求點到平面的距離的步驟:
(1)設(shè)距離為h,把h看成某三棱錐的高;
(2)把三棱錐的另一面看成底面,求出體積;
(3)由體積相等求出相應(yīng)的距離.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AQ |
3 |
4 |
AS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AP |
AB |
AE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200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文科數(shù)學(上海卷) 題型:044
我們把由半橢圓(x≥0)與半橢圓(x≤0)合成的曲線稱作“果圓”,其中a2=b2+c2,a>0,b>c>0.
如圖,設(shè)點F0,F(xiàn)1,F(xiàn)2是相應(yīng)橢圓的焦點,A1,A2和B1,B2是“果圓”與x,y軸的交點,M是線段A1A2的中點.
(1)若△F0F1F2是邊長為1的等邊三角形,求該“果圓”的方程;
(2)設(shè)P是“果圓”的半橢圓(x≤0)上任意一點.求證:當|PM|取得最小值時,P在點B1,B2或A1處;
(3)若P是“果圓”上任意一點,求|PM|取得最小值時點P的橫坐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