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某實驗小組利用拉力傳感器來驗證牛頓第二定律,實驗裝置如圖1.他們將拉力傳感器固定在小車上,用不可伸長的細線將其通過一個定滑輪與鉤碼相連,用拉力傳感器記錄小車受到的拉力F的大;小車后面固定一打點計時器,通過拴在小車上的紙帶,可測量小車勻加速運動的速度與加速度.

①若交流電的頻率為50Hz,則根據(jù)圖2所打紙帶的打點記錄,小車此次運動經(jīng)B點時的速度vB=0.40m/s,小車的加速度a=1.46m/s2
②要驗證牛頓第二定律,除了前面提及的器材及已測出的物理量外,實驗中還需測量出質(zhì)量.
③由于小車所受阻力f的大小難以測量,為了盡量減小實驗的誤差,需盡可能降低小車所受阻力f的影響,以下采取的措施中必要的是:AD.
A.適當(dāng)墊高長木板無滑輪的一端,使未掛鉤碼的小車被輕推后恰能拖著紙帶勻速下滑
B.應(yīng)使鉤碼總質(zhì)量m遠小于小車(加上傳感器)的總質(zhì)量M
C.實驗中應(yīng)先釋放小車,再接通電源
D.適當(dāng)增大鉤碼的總質(zhì)量m.

分析 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根據(jù)時間中點的瞬時速度大小等于該過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和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x=aT2求解速度與加速度.
明確實驗原理,了解實驗中的具體操作,熟練應(yīng)用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以及推論即可正確解答;

解答 解:①由紙帶可知兩個計數(shù)點之間有5個時間間隔,因此其時間為T=5×0.02s=0.1s;
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時間中點的瞬時速度大小等于該過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因此有:
vB=$\frac{{x}_{AC}}{2T}=\frac{0.80}{0.2}m/s=0.40m/s$,
根據(jù)逐差法△x=aT2得:
a=$\frac{{x}_{BC}-{x}_{AB}}{{T}^{2}}=\frac{[(8-3.27)-3.27]×1{0}^{-2}}{0.01}$=1.46m/s2
②要驗證牛頓第二定律,則根據(jù)公式F=ma可知:還需要測量小車的質(zhì)量;
③A、在實驗的過程中,我們認為繩子的拉力F等于鉤碼的重力mg,而在小車運動中還會受到阻力,所以我們首先需要平衡摩擦力.具體的方法是適當(dāng)墊高長木板無滑輪的一端,使未掛鉤碼的小車恰能拖著紙帶勻速下滑,故A正確.
B、根據(jù)實驗原理可知,在該實驗中以及用傳感器直接測出了小車所受拉力大小,因此對小車質(zhì)量和所掛鉤碼質(zhì)量沒有具體要求,故B錯誤
C、先開電源后放小車對實驗的摩擦力不會產(chǎn)生影響;故C錯誤;
D、適當(dāng)增大鉤碼的質(zhì)量可以減小摩擦阻力產(chǎn)生的相對誤差,故D正確.
故選:AD.
故答案為:①0.40; 1.46.    ②質(zhì)量;③A D.

點評 解決本題的關(guān)鍵掌握紙帶的處理方法,會通過紙帶求解瞬時速度和加速度,關(guān)鍵是勻變速直線運動兩個重要推論的運用,以及知道實驗中的注意事項和實驗的原理.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在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的實驗中,擺球應(yīng)選用( 。
A.半徑約1厘米的木球B.半徑約1厘米的鋁球
C.半徑約1厘米的空心鋼球D.半徑約1厘米的實心鋼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某實驗小組欲探究光滑斜面上物體下滑的加速度與物體質(zhì)量及斜面傾角是否有關(guān)系.實驗室提供如下器材:
A.表面光滑的長木板
B.可疊放鉤碼的物理小車
C.秒表
D.方木塊(用于墊高木板)
E.質(zhì)量為m的鉤碼若干個
F.米尺
該研究小組采用控制變量法進行實驗探究,即:
(一)在保持斜面傾角不變時,探究加速度與質(zhì)量的關(guān)系.
實驗時,可通過在小車疊放鉤碼來改變物體質(zhì)量,通過測出木板長L和小車由斜面頂端滑至底端所用時間t,可求得物體的加速度a=$\frac{2L}{{t}^{2}}$.他們通過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在誤差范圍內(nèi),質(zhì)量改變之后,物體下滑所用時間可認為不改變.由此得出結(jié)論:光滑斜面上物體下滑的加速度與物體質(zhì)量無關(guān).
(二)在物體質(zhì)量不變時,探究加速度與傾角的關(guān)系.
實驗時,通過改變方木塊墊放位置來整長木板傾角,由于沒有量角器,該小組通過木板長L和測量出長木板頂端到水平面高度h求出傾角a的正弦值sina=$\frac{h}{L}$.表是他們的實驗數(shù)據(jù).
次數(shù)12345
L (m)1.001.001.001.001.00
h (m)0.100.200.300.400.50
t (s)1.441.000.830.510.64
sinα0.100.300.400.50
a(m/s20.972.907.694.88
(1)請將表格補充完整并在方格紙內(nèi)畫出a-sinα圖線.
(2)分析a-sinα圖線得出的結(jié)論是:光滑斜面上物體下滑的加速度與斜面傾角的正弦值成正比.
(3)利用a-sinα圖線求出當(dāng)?shù)氐闹亓铀俣萭=9.8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列車員說:“火車17點02分到站,停車5分鐘”,其中“17點02分”和“5分鐘”分別是指( 。
A.時間、時刻B.時刻、時間C.都是時間D.都是時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測量小物塊Q與平板P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AB是半徑足夠大的、光滑的四分之一圓弧軌道,與水平固定放置的P板的上表面BC在B點相切,C點在水平地面的垂直投影為C′.重力加速度為g.實驗步驟如下:
①用天平稱出物塊Q的質(zhì)量m;
②測量出軌道AB的半徑R、BC的長度L和CC′的高度h;
③將物塊Q在A點由靜止釋放,在物塊Q落地處標記其落地點D;
④重復(fù)步驟③,共做10次;
⑤將10個落地點用一個盡量小的圓圍住,用米尺測量圓心到C′的距離s.
(1)用實驗中的測量量表示:
(。┪飰KQ到達B點時的動能EkB=mgR;
(ⅱ)物塊Q到達C點時的動能EkC=$\frac{mg{s}^{2}}{4h}$;
(ⅲ)在物塊Q從B運動到C的過程中,物塊Q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mgR-$\frac{mg{s}^{2}}{4h}$;
(ⅳ)物塊Q與平板P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frac{R}{L}$-$\frac{{s}^{2}}{4hL}$.
(2)回答下列問題:
(ⅰ)實驗步驟④⑤的目的是是通過多次實驗減小實驗結(jié)果的誤差.
(ii)已知實驗測得的μ值比實際值偏大,其原因除了實驗中測量量的誤差之外,其它的可能是圓弧軌道存在摩擦,接縫B處不平滑等(寫出一個可能的原因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如圖所示,要使Q線圈產(chǎn)生圖示方向的電流,可采用的方法有( 。
A.閉合電鍵K后,把R的滑片右移
B.閉合電鍵K后,把P中的鐵心從左邊抽出
C.閉合電鍵K后,把Q靠近P
D.無需閉合電鍵K,只要把Q靠近P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關(guān)于加速度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一定相同
B.速度的變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
C.速度的變化率增大,加速度一定增大
D.運動物體的加速度增大,則其速度一定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如圖所示,一不可伸長的輕繩上端懸掛于O點,另一端系有質(zhì)量為m的小球.現(xiàn)將小球拉到A點(保持繩繃直且水平)由靜止釋放,當(dāng)它經(jīng)過B點時繩恰好被拉斷,小球平拋后落在水平地面上的C點.地面上的D點與OB在同一豎直線上,已知O點離地高度為H,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不計空氣阻力影響,求:
(1)輕繩所受的最大拉力大小;
(2)調(diào)節(jié)繩子的長短,當(dāng)?shù)孛嫔螪C兩點間的距離x取最大值時,此時繩的長度為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百米運動員起跑后,6s末的速度為9.3m/s,10s末到達終點時的速度為12.5m/s,他跑全程的平均速度為( 。
A.12.2m/sB.11.8m/sC.10m/sD.10.2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