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8.某同學驗證動能定理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其實驗步驟如下:
A.易拉罐內盛上適量細沙,用輕繩通過滑輪連接在小車上,小車連接紙帶,合理調整木板傾角,讓小車沿木板勻速下滑.
B.取下輕繩和易拉罐,分別測出易拉罐和細沙的質量m及小車的質量M.
C.取下輕繩和易拉罐,讓小車由靜止釋放,打出的紙帶如圖乙所示(中間部分未畫出),O為打下的第一點.
已知打點計時器的打點頻率為f,重力加速度為g.
(1)步驟C中小車所受的合外力大小為mg.
(2)為驗證從O→C的過程中小車所受的合外力做功與小車動能變化的關系,測出B、D間的距離為s,O、C間的距離為x,則C點的速度為$\frac{s}{2}$f,需要驗證的關系式為mgx=$\frac{M{s}^{2}f{\;}^{2}}{8}$.(用所測物理量的符號表示)
(3)如果實驗中發(fā)現小車動能的變化量大于小車所受合外力所做的功,可能的原因是③.
①實驗中沒有滿足M遠大于m的條件
②實驗步驟A中調整木板傾角過大
③紙帶中的O點不是打點計時器打下的第一個點.

分析 (1)小車勻速下滑時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拉力,合力為零;撤去拉力后,其余力不變,故合力等于撤去的拉力;
(2)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間時刻瞬時速度求C點速度,再確定動能增量;需要驗證動能增加量等于合力做的功.
(3)知道當水的質量遠遠小于木板的質量時,水的重力近似等于繩子的拉力.

解答 解:(1)小車勻速下滑時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拉力,合力為零;撤去拉力后,其余力不變,故合力等于撤去的拉力;
故答案為:mg.
(2)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間時刻瞬時速度,故
vC=$\frac{s}{2T}$=$\frac{s}{2}f$
動能增量為:$\frac{1}{2}$mvC2=$\frac{M{s}^{2}f{\;}^{2}}{8}$
合力的功為:W=mgx
需要驗證的關系式為:mgx=$\frac{M{s}^{2}f{\;}^{2}}{8}$;
(3)①、并沒有獲得很大的加速度,可以獲取多組實驗數據以提高實驗精度,故①錯誤.
②.直到木板剛剛開始運動,可以比較精確地測出摩擦力的大小,并不是更容易做到m?M,故B錯誤.
③.可以更方便地獲取多組實驗數據,故③正確.
所以選:③.
故答案為:(1)mg。2)$\frac{s}{2}$f mgx=$\frac{M{s}^{2}f{\;}^{2}}{8}$。3)③

點評 本題關鍵根據實驗原理確定需要驗證的等式,其中合力的求解根據共點力平衡條件確定.
書本上的實驗,我們要從實驗原理、實驗儀器、實驗步驟、實驗數據處理、實驗注意事項這幾點去搞清楚.實驗的圖象描繪,物理結合數學的應用都值得注意.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2.學校每周一都會舉行升旗儀式,小明是學校的升旗手,已知國歌從響起到結束的時間是48s,旗桿高度是19m,紅旗從離地面1.4m處開始升起.小明從國歌響起時開始升旗,若設小明升旗時先拉動繩子使紅旗向上勻加速運動,時間持續(xù)4s,然后使紅旗做勻速運動,最后使紅旗做勻減速運動,加速度大小與開始升起時的加速度大小相同,國歌結束時紅旗剛好到達旗桿的頂端且速度為零.試求:
(1)計算小明升旗時紅旗的位移s和勻速運動的位移時間t2
(2)紅旗勻速運動的速度大小v.
(3)使紅旗向上做勻加速運動時加速度的大小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3.如圖,是探究影響電荷間相互作用力的因素的實驗圖,這個實驗目的是研究電荷間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電荷之間距離的關系.實驗結論是電荷間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兩電荷的距離有關.該實驗采用的實驗方法是控制變量法(選填理想模型法或控制變量法或等效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6.圖1為“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裝置示意圖.砂和砂桶的總質量為m,小車和砝碼的總質量為M.實驗中用砂和砂桶總重力的大小作為細線對小車拉力的大。

(1)實驗中,為了使細線對小車的拉力等于小車所受的合外力,先調節(jié)長木板一端滑輪的高度,使細線與長木板平行.接下來還需要進行的一項操作是B.
A.將長木板水平放置,讓小車連著已經穿過打點計時器的紙帶,給打點計時器通電,調節(jié)m的大小,使小車在砂和砂桶的牽引下運動.從打出的紙帶判斷小車是否做勻速運動.
B.將長木板的一端墊起適當的高度,讓小車連著已經穿過打點計時器的紙帶,撤去砂和砂桶,給打點計時器通電,輕推小車,從打出的紙帶判斷小車是否做勻速運動.
C.將長木板的一端墊起適當的高度,撤去紙帶以及砂和砂桶,輕推小車,觀察判斷小車是否做勻速運動.
(2)實驗中要進行質量m和M的選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組是C.
A.M=200g,m=10g、15g、20g、25g、30g、40g
B.M=200g,m=20g、40 g、60g、80g、100g、120g
C.M=400g,m=10g、15g、20g、25g、30g、40g
D.M=400g,m=20g、40g、60g、80g、100g、120g
(3)圖2是實驗中得到的一條紙帶,A、B、C、D、E、F、G為7個相鄰的計數點,相鄰的兩個計數點之間還有四個點未畫出.量出相鄰的計數點之間的距離分別為:SAB=4.22cm、SBC=4.65cm、SCD=5.08cm、SDE=5.49cm、SEF=5.91cm,S FG=6.34cm.已知打點計時器的工作頻率為50Hz,則小車的加速度a=0.42 m/s2(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3.為了“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現提供如圖1所示實驗裝置.請思考探究思路并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中用鉤碼的重力G=mg的大小作為小車(質量為M)所受拉力F的大小,能夠實現這一設想的前提條件是M>>m;
(2)實驗中,圖2是打出的一條紙帶,A、B、C、D、E為五個相鄰的計數點,相鄰兩個計數點之間有四個計時點沒有標出(電源頻率為50Hz),有關數據如上圖所示,則小車的加速度大小a=12.6m/s2,打C點時小車的速度大小vC=2.64m/s (結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數字)
(3)在“探究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時,保持砝碼質量不變,改變小車質量M,得到的實驗數據如下表:
實驗次數12345
 小車的加速度a/m•s-20.770.380.250.190.16
小車的質量M/kg0.200.400.600.801.00
為了驗證猜想,請在圖3坐標系中作出最能直觀反映a與M之間關系的圖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3.在探究物體的加速度a與物體所受外力F、物體質量M間的關系時,采用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車及車中的砝碼質量用M表示,盤及盤中的砝碼質量用m表示.
(1)實驗備有下列器材:打點計時器,低壓交流電源,紙帶和復寫紙,導線,細線,小車,砝碼和小盤,帶滑輪的長木板,刻度尺.天平.(填寫主要儀器)
(2)某一組同學先保持盤及盤中的砝碼質量m一定來做實驗,其具體操作步驟如下,以下做法正確的是B.
A.平衡摩擦力時,應將盤及盤中的砝碼用細繩通過定滑輪系在小車上
B.每次改變小車的質量時,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實驗時,先放開小車,再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
D.用天平測出m以及小車質量M,小車運動的加速度可直接用公式a=mg/M求出
(3)另兩組同學保持小車及車中的砝碼質量M一定,探究加速度a與所受外力F的關系,由于他們操作不當,這兩組同學得到的a-F關系圖象分別如圖2和圖3所示,其原因分別是:
圖2:沒有滿足m<<M;
圖3:沒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
(4)圖4是用紙帶拖動小車用打點計時器測定勻變速運動的加速度打出的一條紙帶.A、B、C、D、E為我們在紙帶上所選的記數點.相鄰計數點的時間間隔為0.1秒.試求:
①打點計時器打下B、D點時小車的即時速度,VB=0.26m/s;VD=0.34m/s;
②小車的加速度a=0.4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2015年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大閱兵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在閱兵過程中,某直升機在地面上空某高度A位置處于靜止狀態(tài)待命,現接上級命令,要求該直升機10時58分20秒由靜止狀態(tài)沿水平方向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經過AB段加速后,進入BC段的勻速受閱區(qū),11時準時通過C位置.已知xAB=5km,xBC=10km.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直升機勻速飛行的速度為150 m/s
B.直升機加速度飛行和勻速飛行的時間比為2:1
C.直升機加速飛行的加速度大小為a=4 m/s2
D.直升機在10時59分10秒的速度為150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7.如圖所示為一滑草場的示意圖,山坡AB、BC可視為斜面,AB長25m,BC長97m,一滑行者從山坡頂端A由靜止開始勻加速下滑,在AB段下滑時加速度大小為a1=2m/s2,進入BC段下滑時加速度大小為a2=1m/s2,從斜面AB滑上斜面BC時速度大小不變.滑行者在離C點適當距離處開始以大小為a3=2m/s2的加速度制動減速后,恰好能停在C點,求:
(1)滑行者滑到B點所用時間及到B點的速度;
(2)滑行者從B滑到C所用的時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一個物體做單向直線運動,從A點經B點運動到C點,如圖所示.已知BC=2AB,從A點到B點的過程中,前、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分別為3m/s、0.6m/s,從B點到C點的過程中,前、后半時間的平均速度分別為2m/s、6m/s,則從A點運動到C點的平均速度為( 。
A.1m/sB.2m/sC.3m/sD.5.9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