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兩物體從同一地點出發(fā) | |
B. | 出發(fā)時A在B前方2 m處 | |
C. | 兩物體運動過程中,A的加速度小于B的加速度 | |
D. | 第3 s末兩物體相遇之后,兩物體可能再相遇 |
分析 由圖象與坐標(biāo)軸所圍的“面積”讀出兩物體在3s內(nèi)的位移不等,而在第3s末兩個物體相遇,可判斷出兩物體出發(fā)點不同,出發(fā)時相距的距離等于位移之差.由A的斜率大于B的斜率可知A的加速度大于B的加速度.3s末兩個物體相遇后,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A的加速度也大于B的加速度,兩物體不可能再相遇.
解答 解:A、由速度時間圖象的“面積”表示位移,可知,兩物體在3s內(nèi)的位移不等,而在第3s末兩個物體相遇,可知兩物體出發(fā)點不同.故A錯誤.
B、A、B兩物體在3s內(nèi)的位移分別為 xA=$\frac{1}{2}$×4×3m=6m,xB=$\frac{1}{2}$×6×3m=9m,已知在第3s末兩物體相遇,則出發(fā)時A在B前方3m處.故B錯誤.
C、由A圖象的斜率小于B圖象的斜率,可知A的加速度小于B的加速度.故C正確.
D、3s末兩個物體相遇后,A的速度始終小于B的速度,所以兩物體不可能再相遇.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 對于速度-時間圖象問題,要注意:速度圖象不能讀出物體運動的初始位置.要抓住“面積”表示位移、斜率等于加速度進行分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在不需要考慮物體本身的大小和形狀時,用質(zhì)點來代替物體的方法叫假設(shè)法 | |
B. | 根據(jù)速度定義式v=$\frac{△x}{△t}$,當(dāng)△t非常非常小時,$\frac{△x}{△t}$就可以表示物體在t時刻的瞬時速度,該定義應(yīng)用了極限思想方法 | |
C. | 在探究電阻、電壓和電流三者之間的關(guān)系時,先保持電壓不變研究電阻與電流的關(guān)系,再保持電流不變研究電阻與電壓的關(guān)系,該實驗應(yīng)用了控制變量法 | |
D. | 定義加速度,采用的是比值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a′=2ax′=2x | B. | a′=2ax′<2x | C. | a′>2ax′=2x | D. | a′>2ax′<2x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甲剎車的加速度的大小為0.5m/s2 | B. | 兩車開始剎車時的距離為100 m | ||
C. | 兩車剎車后間距一直在減小 | D. | 兩車都停下來后相距12.5m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vA=vB | B. | vA=2vB | C. | vB=2vC | D. | ωB=2ω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