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某次實驗老師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去吸引細碎的錫箔屑,發(fā)現(xiàn)錫箔屑被吸引到玻璃棒上后又迅速的向空中散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錫箔屑被吸引過程會因為獲得電子而帶負電
B.錫箔屑被吸引過程有減速過程
C.最后錫箔屑散開主要是因為碰撞導致
D.散開時錫箔屑帶正電

分析 物體相互摩擦時可以帶電,即摩擦起電,對電子束縛能力強的物質獲得電子而帶負電,對電子束縛能力弱的物體失去電子而帶正電;
異種電荷相互吸引,同種電荷相互排斥,帶電體能吸引不帶電的輕小物體;

解答 解:A、一個帶正電的物體能夠吸引另一個物體,另一個物體帶負電或不帶電,錫箔屑被吸引過程帶正電,故A錯誤;
B、錫箔屑被吸引過程是加速過程,故B錯誤;
C、最后錫箔屑散開主要是因為錫箔屑帶正電,同種電荷相互排斥導致,故C錯誤,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了摩擦起電、電荷間的作用,涉及的知識點較多,但難度不大,掌握基礎知識即可解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實驗室可用如圖1所示的裝置來測量當?shù)氐闹亓铀俣龋豢缮扉L的輕繩一端固定,另一端拴住一小圓柱:將輕繩拉至水平后由靜止釋放,并在最低點附近放置一組光電門.若用圖2游標卡尺測出小圓柱的直徑d,用米尺測出懸點到圓柱重心的距離為l,并測出小圓柱通過光電門的擋光時間△t,由此可測量當?shù)氐闹亓铀俣萭.
①小圓柱的直徑d=1.02cm;
②重力加速度的表達式g=$\frac{nqdm0zh^{2}}{2{l(△t)}^{2}}$(請用題中所給字母表示).若測得的重力加速度比當?shù)刂亓铀俣绕,其可能原因米尺測出懸點到圓柱重心的距離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如圖所示,鉛球A的半徑為R,質量為M,另一質量為m的鉛球B,兩球球心的距離為d,設兩鉛球之間的萬有引力為F.若在鉛球A的內(nèi)部挖去一個半徑為$\frac{R}{2}$的球形空腔,空腔的球心在A的球心處,則挖去之后兩物體間的萬有引力為(  )
A.$\frac{1}{2}F$B.$\frac{3}{4}F$C.$\frac{7}{8}F$D.$\frac{15}{16}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6.若汽車受到的摩擦阻力大小不變,則以下關于汽車運動的分析中正確的是( 。
A.若汽車做勻速直線運動,則其發(fā)動機的功率將保持不變
B.若汽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則其發(fā)動機的功率將逐漸增大
C.若汽車做勻速直線運動,則其發(fā)動機的功率將逐漸增大
D.汽車上坡時一定要增大發(fā)動機的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3.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已知打點計時器所用電源的頻率為50Hz,當?shù)氐闹亓铀俣萭=9.80m/s2,測得所用的重物的質量為1.00kg.實驗中得到一條點跡清晰的紙帶如圖所示,把第一個點記作0,另選連續(xù)的4個點A、B、C、D作為測量的點.經(jīng)測量知道A、B、C、D各點到O點的距離分別為62.99cm、70.18cm、77.76cm、85.73cm.根據(jù)以上數(shù)據(jù),可知重物由O點運動到C點,重力勢能的減少量等于7.62 J,動能的增加量等于7.54 J(取三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3.在物理的發(fā)展過程中,許多物理學家的科學發(fā)現(xiàn)推動了人類歷史的進步,下列說法符合物理學史或物理理論的是( 。
A.慣性是牛頓第一定律涉及的重要物理概念
B.伽利略通過實驗和合理的推理提出:力并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C.牛頓曾想過,在足夠高的高山上以足夠大的水平速度拋出的物體不會再落在地球上
D.“如果電場線與等勢面不垂直,那么電場強度就有沿等勢面的分量,在等勢面上移動電荷時靜電力就要做功”這里用到的是歸納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如圖所示,公路上一輛汽車(可看成質點)以v1=12m/s的速度勻速行駛,汽車行至A點時,某人為搭車,從距公路30m遠的C處開始以v2=3m/s的速度正對公路勻速跑去,司機見狀途中剎車,汽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結果車停在B點時,人同時到達B點.已知A、B間的距離x=100m.試求:
(1)汽車在距A點多遠處開始剎車.
(2)剎車后汽車的加速度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某小組同學試圖探究物體從斜面頂端由靜止下滑到底端時速度的大小v與哪些因素有關.他們猜想v可能與斜面的傾角θ、斜面材料、物體的質量m三個因素有關,于是選用:一長方體木塊、100克砝碼片(可粘在木塊上表面)、兩個長度相同材料不同的斜面A和B進行試驗.按圖1所示,將木塊平放在斜面頂端,木塊由靜止下滑,用傳感器測得其到達底端時的v.改變相關條件,多次試驗,并將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中:
試驗序號θ斜面m(g)v(cm/s)
120°A200245
220°A300245
320°B200153
420°B300153
525°A200307
630°A200358
735°A200v7
840°A200438
945°A200470
1分析比較表中數(shù)據(jù)可得:v與物體質量無關.
②分析比較試驗序號1、5、6、8與9的數(shù)據(jù)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同一木塊,平放在長度相同的斜面頂端由靜止下滑,斜面傾角θ越大,物體滑到斜面底端時的速度越大.
③在試驗序號7中:v7大于$\frac{358+438}{2}$厘米/秒(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④完成上述試驗后,有同學提出新的猜想:v可能還與物體跟斜面的接觸面積有關.為了驗證猜想,應選擇圖2中(d)與(a)進行對比試驗[選填“(b)”、“(c)”或“(d)”],即可得出初步結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8.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的內(nèi)能是物體所有分子熱運動的動能和分子間的勢能之和
B.布朗運動就是液體分子或者氣體分子的熱運動
C.利用淺層海水和深層海水之間的溫度差制造一種熱機,將海水的一部分內(nèi)能轉化為機械能是可能的
D.氣體分子間距離減小時,分子間斥力增大,引力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