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一列簡諧橫波沿繩由A向B傳播,質(zhì)點A、B間的水平距離為x=3m,t=0時質(zhì)點A處于平衡位置,質(zhì)點B正處于正向最大位移處,且兩點之間只有一個波谷.質(zhì)點A的振動圖象如圖所示,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
A.波長為4m
B.波速大小1m/s
C.t=2s時,質(zhì)點A的動能為零
D.在t=0到t=4s內(nèi),質(zhì)點B通過的路程為4m

分析 由振動圖象讀出周期T.根據(jù)A、B兩質(zhì)點同一時刻的狀態(tài),結(jié)合波形分析確定它們之間水平距離與波長的關系,得到波長的通項,即能求出波速的通項,得到波速的最大值.

解答 解:A、由圖象可以看出該波的周期T=4s,t=0時刻,A處于平衡位置且向上振動,質(zhì)點B正處于正向最大位移處,且兩點之間只有一個波谷,則
$\frac{3}{4}λ=3m$
解得:λ=4m,
則波速v=$\frac{λ}{T}=1m/s$,故AB正確;
C、t=2s時,質(zhì)點A處于平衡位置,速度最大,動能最大,故C錯誤;
D、在t=0到t=4s內(nèi),質(zhì)點B振動了1個周期,則路程s=4A=4×0.4=1.6m,故D錯誤.
故選:AB

點評 本題關鍵要根據(jù)兩個質(zhì)點的振動狀態(tài),確定波長,即可求出波速.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某同學用如圖1所示裝置探究A、B兩球在碰撞中動量是否守恒.該同學利用平拋運動測量兩球碰撞前后的速度,實驗裝置和具體做法如圖1.

(1)為了使兩球碰撞為一維碰撞,所選兩球的直徑關系為:A球的直徑等于B球的直徑(“大于”、“等于”或“小于”);為減小實驗誤差,在兩球碰撞后使A球不反彈,所選用的兩小球質(zhì)量關系應為mA大于mB(選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2)在以下選項中,哪些是本次實驗必須進行的測量?AB
A、水平槽上未放B球時,測量A球落點位置到O點的距離
B、A球與B球碰撞后,測量A球與B球落點位置到O點的距離
C、A球和B球在空間飛行的時間
D、測量G點相對于水平槽面的高度
(3)已知mA和mB. E、F、J是實驗中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請你根據(jù)該同學實驗中所選小球和實驗的記錄紙判斷(圖2),A球沒有碰撞B球時的落點是F點(在E、F、J三個落點中選填),A球與B球碰撞后A球的落點是E點(在E、F、J三個落點中選填).該同學通過實驗數(shù)據(jù)說明在實驗中A、B兩球碰撞中動量守恒,請你用圖2中的字母寫出該同學判斷動量守恒的表達式是mAOF=mAOE+mBO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一質(zhì)點在外力作用下做直線運動,其速度v隨時間t變化的圖象如圖,在圖中標出的時刻中,質(zhì)點運動的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反,且加速度在增大的有(  )
A.t1B.t2C.t3D.t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如圖所示,空間內(nèi)有一個矩形區(qū)域ABCD,該區(qū)域被對角線BD分割成兩個直角三角形,其中三角形ABD中存在著豎直向下的勻強電場:三角形BCD中存在著垂直紙面的勻強磁場(圖中未畫出).一質(zhì)量為m,電荷量為q的正電粒子從A點水平以速度v0飛入該區(qū)域,然后BD中點P進入到勻強磁場區(qū)域,并剛好垂直BC邊飛出.已知AB=2L,AD=L,那么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勻強電場的電場強度大小為$\frac{2{mv}_{0}^{2}}{qL}$
B.經(jīng)過P點的速度為v0,方向與v0成45°
C.勻強磁場的磁感應強度大小為$\frac{{mv}_{0}^{2}}{qL}$,方向垂直紙面向里
D.若欲使粒子返回到電場區(qū)域,那么勻強磁場的磁感應強度至少要大于$\frac{(\sqrt{2}+1){mv}_{0}}{q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3.如圖所示,M、N為兩個等大的均勻帶電圓環(huán),其圓心分別為A、C,帶電量分別為+Q、-Q,將它們平行放置,A、C連線垂直于圓環(huán)平面,B為AC的中點,現(xiàn)有質(zhì)量為m、帶電量為+q的微粒(重力不計)從左方沿A、C連線方向射入,到A點時速度vA=1m/s,到B點時速度vB=$\sqrt{5}$m/s,則(  )
A.微粒從B至C做加速運動,且vC=3m/s
B.微粒先做減速運動,后做加速運動
C.微粒在整個運動過程中的最終速度為$\sqrt{5}$m/s
D.微粒最終可能返回至B點,其速度大小為$\sqrt{5}$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一彈簧振子,在振動過程中先后經(jīng)過A、B兩點,若它從A到B歷時0.1s,再從B回到A的最短時間為0.2s,則彈簧振子的振動頻率為( 。
A.1HzB.1.25HzC.2HzD.2.5Hz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黑體輻射的強度與頻率的關系是:隨著溫度的升高,各種頻率的輻射強度都增加,輻射強度極大值向頻率低的方向移動
B.太陽輻射的能量主要來自太陽內(nèi)部的熱核反應
C.紫外線照射到金屬鋅板表面時能夠發(fā)生光電效應,則當增大紫外線的照射強度時,從鋅粒表面逸出的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也隨之增大
D.14C能夠自發(fā)進行β衰變,考古專家利用14C的放射性來進行出土文物的年代測量
E.玻爾的原子模型中提出了定態(tài)和躍遷的概念,成功地解釋了氫原子光譜的實驗規(guī)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7.如圖所示,兩絕緣的物塊疊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物塊帶正電,質(zhì)量為m;電荷量為q.B不帶電.空間存在著與運動方向垂直的水平勻強磁場,磁感應強度為B.在B上作用一水平恒力F,A、B兩物體從靜止開始一起向右加速運動,關于兩物體的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兩物塊一起運動(相對靜止)的過程中,兩物塊間的彈力逐漸減小
B.在兩物塊一起運動(相對靜止)的過程中,兩物塊間的摩擦力逐漸減小
C.當速度達到v=$\frac{mg}{Bq}$時,A離開B的表面
D.相對滑動后,兩物塊間的摩擦力逐漸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8.已知金屬鈣的逸出功為2.7eV,氫原子的部分能級如圖所示,一群氫原子處于量子數(shù)n=4能級狀態(tài),則( 。
A.氫原子可能輻射6種頻率的光子
B.氫原子可能輻射5種頻率的光子
C.有3種頻率的輻射光子能使鈣發(fā)生光電效應
D.有4種頻率的輻射光子能使鈣發(fā)生光電效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