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4.光滑的水平面上固定一光滑的柱子,一根細線的一端固定在柱子上,另一端系著一光滑的小球,細線處于伸直狀態(tài).現(xiàn)給小球一垂直于細線的速度,使小球繞柱子轉動,在整個過程中,細線始終垂直于小球的速度,最終細線完全繞在柱子上.在該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小球運動的線速度越來越大B.小球運動的加速度越來越大
C.小球運動的角速度越來越大D.細線的拉力越來越大

分析 小球在光滑水平面內繞柱子轉動,細線的拉力方向始終與速度方向垂直,拉力不做功,小球的線速度大小不變,結合加速度、角速度與半徑的關系分析其變化,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分析細線拉力的變化.

解答 解:A、小球繞柱子轉動,細線的拉力方向始終與速度方向垂直,拉力不做功,小球的線速度大小不變,故A錯誤.
B、根據(jù)a=$\frac{{v}^{2}}{r}$知,線速度大小不變,半徑減小,則加速度越來越大,故B正確.
C、根據(jù)$ω=\frac{v}{r}$知,線速度大小不變,半徑減小,則角速度越來越大,故C正確.
D、根據(jù)F=m$\frac{{v}^{2}}{r}$知,線速度大小不變,半徑減小,則拉力越來越大,故D正確.
故選:BCD.

點評 解決本題的關鍵抓住拉力不做功,小球的動能不變,這是解決本題的突破口,知道線速度、角速度、加速度之間的關系,并能靈活運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4.如圖所示的皮帶傳動裝置中,a、b兩輪同軸,a,b,c半徑關系為ra:rb=2:1,rb:rc=2:1.若傳動中皮帶不打滑,則a、b、c三點(  )
A.線速度大小之比為2:1:1B.角速度大小之比為2:2:1
C.周期之比為1:1:2D.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為2: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如圖所示,質點做簡諧振動的圖象,由此可知(  )
A.t=0時,質點的位移、速度均為零
B.t=1s時,質點的位移為正向最大,速度為零,加速度為負向最大
C.t=2s時,質點的位移為零,速度為負向最大值,加速度達最大
D.質點的振幅為5cm,周期為2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氣缸內封閉有一定質量的理想氣體,其p-V圖象如圖所示,在其由a狀態(tài)變化到v狀態(tài)過程中( 。
A.氣體分子的平均動能增大
B.氣體從外界吸收熱量
C.外界對氣體做功
D.單位時間內碰撞單位面積的容器壁的氣體分子數(shù)一定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兩個星球半徑之比2:3,表面重力加速度之比1:2,求:
(1)兩個星球質量之比;
(2)兩個星球上第一宇宙速度之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9.一個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如果保持半徑不變每秒轉速增加到原來的2倍,所需向心力就比原來的大3N,則物體用原來轉速時的向心力為1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某待測電阻Rx(阻值約20Ω).現(xiàn)在要較準確地測量其阻值,且測量時要求兩電表的讀數(shù)均大于其量程的$\frac{1}{3}$,實驗室還有如下器材:
A.電流表A1(量程150mA,內阻r1約為10Ω)
B.電流表A2(量程20mA,內阻r2=30Ω)
C.定值電阻R0(100Ω)
D.滑動變阻器R(0至10Ω之間)
E.直流電源E(電動勢約4V,內阻較。
F.開關S與導線若干
(1)在圖中虛線框內畫出測量電阻Rx的電路圖,并將圖中元件標上相應符號;
(2)用已知量和一組直接測得的量寫出測量電阻Rx的表達式為$\frac{{I}_{2}^{\;}{(r}_{2}^{\;}{+R}_{0}^{\;})}{{I}_{1}^{\;}{-I}_{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用比值法定義物理量是物理學中常用的思想方法,下列物理量的表達式不是由比值法定義的是( 。
A.加速度a=$\frac{F}{m}$B.電阻R=$\frac{U}{I}$C.電容C=$\frac{Q}{U}$D.電場強度E=$\frac{F}{q}$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根據(jù)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質量要隨著物體運動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即m=$\frac{{m}_{0}}{\sqrt{1-\frac{{v}^{2}}{{c}^{2}}}}$,請討論:
(1)如果你使一個物體加速、加速、再加速,它的速度會增加到等于光速甚至大于光速嗎?為什么?
(2)光有靜止質量嗎?如果有,情況將會怎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