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汽車在水平地面轉(zhuǎn)彎時,地面的靜摩擦力達到最大,當汽車的速度增這原來的3倍時,則汽車拐彎的半徑必須( 。
A.減為到原來的$\frac{1}{2}$B.減為到原來的$\frac{1}{4}$C.增為原來的9倍D.增為原來的3倍

分析 汽車在水平彎道上做勻速圓周運動,靠靜摩擦力提供向心力,根據(jù)向心力公式求解即可.

解答 解:汽車在水平彎道轉(zhuǎn)彎時,地面的靜摩擦力達到最大,根據(jù)向心力公式得:
${f}_{max}=m\frac{{v}^{2}}{r}$,
當汽車的速度增這原來的3倍時,最大靜摩擦力不變,則有:
${f}_{max}=m\frac{{(3v)}^{2}}{R}$
解得:R=9r,故C正確,ABD錯誤.
故選:C

點評 解決本題的關(guān)鍵知道汽車拐彎時向心力的來源,結(jié)合最大靜摩擦力不變求解,難度適中.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7.如圖所示,A、B兩物體疊放在一起,開始用手托住,讓它們緊靠在墻邊處于靜止.然后手釋放,則下列說法正確是( 。
A.A對B一定沒有彈力B.A和B都只受到重力
C.A和B都受到墻邊給的彈力D.A和B都受到墻邊給的摩擦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欲劃船渡過一寬100m的河,船相對靜水速度v1=5m/s,水流速度v2=3m/s,則( 。
A.過河最短時間為33.3sB.過河最短時間為25s
C.過河位移最短所用的時間是12.5sD.過河位移最短所用的時間是25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在油膜法估測分子的直徑的實驗中,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
A.將純油酸直接滴在水面上
B.向量筒中滴100滴酒精油酸溶液,讀出其體積V
C.用試管向水面倒油酸溶液少許
D.在計算油膜面積時,凡是占到方格的一部分的都計入方格的總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4.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是合外力和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4.一個有一定厚度的圓盤,可以繞通過中心垂直于盤面的水平軸轉(zhuǎn)動,用下面的方法測量它勻速轉(zhuǎn)動時的角速度.實驗器材:電磁打點計時器,米尺,紙帶,復寫紙片.
實驗步驟:
(1)如圖所示,將電磁打點計時器固定在桌面上,將紙帶的一端穿過打點計時器的限位孔后,固定在待測圓盤的側(cè)面上,使得圓轉(zhuǎn)動時,紙帶可以卷在圓盤側(cè)面上.
(2)啟動控制裝置使圓盤轉(zhuǎn)動,同時接通電源,打點計時器開始打點.
(3)經(jīng)過一段時,停止轉(zhuǎn)動和打點,取下紙帶,進行測量.
a.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有圓盤的半徑r和紙帶上n個點之間的距離s,(寫文字和相應的字母),由已知量和測得量表示的角速度的表達式為ω=$\frac{s}{(n-1)Tr}$(用T表示打點計時器的打點周期)
b.某次實驗測得圓盤半徑r=5.50×10-2m,得到紙帶一段如圖所示.求得角速度為6.7rad/s.(結(jié)果保留二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下端有一擋板的光滑斜面,一輕彈簧的兩端分別連接有兩個質(zhì)量均為3kg的物塊A與B,靜置在斜面上如圖甲所示.A物塊在斜面上從彈簧的原長處由靜止釋放后下滑的加速度隨彈簧的形變量的關(guān)系如圖乙所示.現(xiàn)讓A物塊從彈簧原長處以1.5m/s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運動到最高位置時,B物塊恰好對擋板無壓力(重力加速度取10m/s2).求:

(1)斜面的傾角θ;
(2)A物塊運動到最高位置時彈簧的彈性勢能;
(3)A物塊到最高位置后繼續(xù)運動過程中的最大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盧瑟福的α粒子散射實驗結(jié)果說明了原子具有核式結(jié)構(gòu)
B.γ射線是波長很短的電磁波
C.太陽內(nèi)部進行的熱核反應屬于重核的裂變
D.觀察者與波源互相遠離時接收到波的頻率與波源頻率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9.如圖所示,有一束平行于等邊三棱鏡截圖ABC的單色光從空氣射向E點,并偏折到F點,已知入射方向與邊AB的夾角為θ=30°,E、F分別為邊AB、BC的中點,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棱鏡的折射率為$\sqrt{3}$
B.光在F點發(fā)生全反射
C.光從空氣進入棱鏡,波長變短
D.光從空氣進入棱鏡,波速變小
E.從F點出射的光束與入射到E點的光束平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