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5.維生素C(簡稱Vc,又稱抗壞血酸),易溶于水,易被氧化.人體缺乏Vc可能引發(fā)多種疾病.水果和蔬菜中含有豐富的Vc.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對它進行如下探究:
探究一:測定飲料中Vc的含量.
【查閱資料】Vc能和高錳酸鉀反應,使紫色的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設計方案】分別向盛有1mL等濃度高錳酸鉀稀溶液的四只試管逐滴滴加果味飲料、蘋果汁、梨汁和0.04%的Vc溶液,邊滴邊振蕩,直至高錳酸鉀溶液恰好褪色.
【實驗數(shù)據】
果味飲料 蘋果汁  梨汁0.04%的Vc溶液 
 滴加的滴數(shù) 4010  205 
【實驗結論】分析數(shù)據可知,Vc含量最高的飲料是蘋果汁,含量為0.02%(各液體密度的差別和每一滴的體積差別忽略不計).
探究二:蔬菜放置時間的長短對其Vc含量是否有影響.
【設計方案】請你用新鮮的黃瓜、放置一周的黃瓜、高錳酸鉀稀溶液和必要的儀器設計實驗方案:將新鮮黃瓜和放置一周的黃瓜分別搗碎,用紗布將汁液分別擠入兩個燒杯中,向取有等量高錳酸鉀稀溶液的兩支試管中,分別滴入上述兩種黃瓜汁,邊滴邊振蕩,直到高錳酸鉀溶液剛好褪色,記錄滴數(shù).
【實驗結論】按上述方案實驗,根據(剛好褪色時)兩種黃瓜的汁液所用的滴數(shù)不同這一實驗結果,分析得出蔬菜放置時間的長短對其Vc的含量有影響.
【實驗反思】化學實驗需要控制變量.下列情況不會影響到測定結果的是C.
A.每次實驗所用的果汁顏色不同                     B.量取的被測物質的體積不同
C.試管的大小不同                                           D.沒有用同一規(guī)格膠頭滴管滴加.

分析 探究一:【實驗結論】結合題中資料,分析所得實驗數(shù)據,判斷Vc含量;
探究二:【設計方案】利用Vc與高錳酸鉀的反應特點,設計實驗檢驗兩種黃瓜中Vc的含量;
【實驗反思】評價所涉及因素對測定結果的影響.

解答 解:探究一:【實驗結論】Vc能使高錳酸鉀溶液褪色,三種水果飲料中,蘋果汁只滴入10滴溶液即呈無色,而其它兩種則分別需要滴入40滴和20滴;而0.04%的標準Vc溶液滴入5滴后溶液為無色,可知蘋果汁中Vc含量為標準溶液的一半;
故答案為:蘋果汁;0.02%;
探究二:
【設計方案】取等量的兩種黃瓜的汁滴加高錳酸鉀溶液,記錄下溶液無色時所滴入瓜汁的滴數(shù);
故答案為:將新鮮黃瓜和放置一周的黃瓜分別搗碎,用紗布將汁液分別擠入兩個燒杯中,向取有等量高錳酸鉀稀溶液的兩支試管中,分別滴入上述兩種黃瓜汁,邊滴邊振蕩,直到高錳酸鉀溶液剛好褪色,記錄滴數(shù)(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實驗結論】根據高錳酸鉀溶液剛好褪色時所用兩種黃瓜的汁液的滴數(shù)不同,分析得出蔬菜放置時間的長短對其Vc含量有影響;
故答案為:(剛好褪色時)兩種黃瓜的汁液所用的滴數(shù)不同(與方案對應合理即可);
【實驗反思】A、果汁的顏色會影響對溶液顏色的判斷,因此,不同顏色的果汁會影響測定結果;
B、量取的被測物質的體積不同,屬于我們要研究的結果,這個數(shù)據結果恰好是我們所要的實驗結果,所以滴入液體體積的不同會影響實驗的結果;
C、試管的形狀對反應無影響也不會影響測定結果;
D、沒有用同一規(guī)格膠頭滴管滴加,則滴入液體體積也不相同,測定時的滴數(shù)則不能作為判斷的依據;
故選C.

點評 本題通過信息考查了學生分析問題能力,注意需要控制變量的化學實驗,在進行實驗時所有會影響實驗結果的變量都需要控制,否則會使實驗失去意義.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過氧化氫溶液在催化劑的條件下能迅速分解生成氧氣和水,分液漏斗可以通過調節(jié)塞控制液體的滴加速度.回答下列制取O2的問題:

(1)分液漏斗中應放入的物質是過氧化氫溶液,錐形瓶中應放入的物質是二氧化錳
(2)寫出該方法制取O2的化學式表達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要收集一瓶純凈的O2,應選擇裝置 (填字母)D
(3)某同學在觀察到錐形瓶內有大量氣泡時,開始用B裝置收集O2,過一段時間后,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瓶口、瓶中和瓶底,都未見木條復燃.其原因可能是裝置漏氣.
(4)A裝置還能制取另一種氣體,制取該氣體的化學式表達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5)若實驗時用此法代替KMnO4,加熱制取O2,則優(yōu)點是②(填編號).
①生成物只有氧氣②不需加熱③需加熱
(6)錐形瓶中的反應很劇烈,請?zhí)岢鰧嶒灠踩⒁馐马棦伲ㄌ罹幪枺?br />①控制液體的滴加速度
②用體積較小的錐形瓶
③加熱錐形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元素周期表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如圖所示是周期表的一格.
(1)從圖中你能獲取的信息是(答兩條):
①氯元素或元素符號Cl;②質子數(shù)(或原子序數(shù)或核外電子數(shù))為17或相對原子質量35.45.
(2)在化學反應中,該元素易得到(填“得到”或“失去”)電子形成陰(填“陽”或“陰”)離子,其離子符號為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3.化學學習小組的同學們在探究氫氧化鈉的性質時,將二氧化碳通入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大試管中,如圖所示,結果同學們沒有觀察到明顯現(xiàn)象,于是他們展開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二氧化碳是否與氫氧化鈉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同學們取少量大試管中的液體于另一支試管中,滴加足量的稀鹽酸,觀察到有氣泡冒出.
證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發(fā)生了反應.
探究二:反應后大試管中的溶液所含溶質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猜想】佳佳認為溶質是Na2CO3,貝貝認為溶質是Na2CO3和NaOH.
【查閱資料】CaCl2溶液呈中性.
【實驗驗證】貝貝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想,進行了如下實驗,請你補充完整.
實驗操作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
①取一定量大試管中的溶液于試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過濾
②向濾液中滴加適量酚酞
貝貝的猜想成立
【實驗反思】同學們聯(lián)想到了氫氧化鈉與稀硫酸發(fā)生中和反應也觀察不到明顯現(xiàn)象,為了確定其反應是否反生,有同學設計了如下的實驗方案:先用pH試紙測定氫氧化鈉溶液的pH,然后向其中滴加稀硫酸,邊滴邊測定混合溶液的pH.請你分析上述方案中,為什么要“當測定的pH小于或等于7”,才可證明發(fā)生反應了,其原因是排除因硫酸的加入,稀釋氫氧化鈉溶液而引起pH減小因素的干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根據圖中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線,回答問題.
(1)20℃時,KNO3的溶解度為30g;
(2)10℃時,將50gKNO3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質量為120g;
(3)在保持溶質和溶劑質量都不變時,要使飽和KNO3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升高溫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下列化學反應中,屬于置換反應的是( 。
A.C+2CuO$\frac{\underline{\;高溫\;}}{\;}$2Cu+CO2B.C+O2$\frac{\underline{\;點燃\;}}{\;}$CO2
C.CO2+C$\frac{\underline{\;高溫\;}}{\;}$2COD.2C2H2+5O2$\frac{\underline{\;點燃\;}}{\;}$4C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7.氫氧化鈉是化學實驗室中常用的試劑.
(1)氫氧化鈉固體曝露在空氣中,容易吸收水分發(fā)生潮解;它還能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這一變化的化學方程式可表示為2NaOH+CO2=Na2CO3+H2O.所以氫氧化鈉固體必須密封保存.
(2)實驗室盛放氫氧化鈉溶液的試劑瓶不能用玻璃塞,其原因是在常溫下,氫氧化鈉與玻璃中的二氧化硅緩慢地發(fā)生反應,產物使瓶口與瓶塞粘合在一起,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SiO2+2NaOH═Na2Si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下列各組物質中,前者屬單質,后者屬氧化物的是(  )
A.稀有氣體  硝酸鉀B.赤鐵礦石  鋼
C.金剛石    水D.二氧化硫  碘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5.有一種無色液體A通電后正極產生無色氣體B,負極產生無色氣體C,將C和空氣混合點燃后會發(fā)生爆炸.將紫黑色固體加熱能得到B.將銀白色的金屬絲D放入B中燃燒,火星四射并放出大量的熱,生成黑色固體E.將暗紅色固體放入B中燃燒產生濃厚的白煙.請寫出:
(1)A、B、C、D、E的化學式:AH2O,BO2,CH2,DFeEFe3O4
(2)寫出各步化學反應的方程式,并注明基本反應類型(“化合反應”或“分解反應”):
①2H2O$\frac{\underline{\;通電\;}}{\;}$2H2↑+O2↑,分解反應;
②2H2+O2$\frac{\underline{\;點燃\;}}{\;}$2H2O,化合反應;
③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分解反應;
④3Fe+2O2$\frac{\underline{\;點燃\;}}{\;}$Fe3O4,化合反應;
⑤4P+5O2$\frac{\underline{\;點燃\;}}{\;}$2P2O5,化合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