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50363  150371  150377  150381  150387  150389  150393  150399  150401  150407  150413  150417  150419  150423  150429  150431  150437  150441  150443  150447  150449  150453  150455  150457  150458  150459  150461  150462  150463  150465  150467  150471  150473  150477  150479  150483  150489  150491  150497  150501  150503  150507  150513  150519  150521  150527  150531  150533  150539  150543  150549  150557  211419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7.小明發(fā)現(xiàn)家中一枚戒指生滿了銅綠,他和同學利用這枚戒指展開了研究性學習.
[查閱資料]真金在空氣中不會生銹,生滿銅綠的“金戒指”材質為銅鋅合金;
銅長期露置在潮濕的空氣中能生成銅綠,其主要成分是堿式碳酸銅,堿式碳酸銅受熱易分解生成CuO、H2O和CO2
[實驗探究]將該枚戒指加入過量稀鹽酸,有氣泡產(chǎn)生,溶液由無色逐漸變?yōu)樗{綠色.
(1)小明認為:氣體中除了含有CO2,還可能含有少量H2 .
(2)小紅認為藍綠色溶液中的溶質只有氯化鋅.小華認為溶液中的溶質除了氯化鋅外,還應該含有CuCl2、HCl.他取適量上述藍綠色溶液,加入光亮的鐵片,觀察到了現(xiàn)象:①有氣泡產(chǎn)生,②有紅色物質析出,證實了自己的觀點.
(3)小娟取適量新制的FeCl2溶液,加入鋅粒,一段時間后,溶液顏色變淺.結合小華的實驗可推知:鐵、鋅、銅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弱到強的順序是Cu、Fe、Zn.
(4)小明想進一步探究“金戒指”中銅元素的含量,取一枚同材質的“金戒指”,稱得質量為3.8g.在老師的指導下,將“金戒指”經(jīng)濃硝酸氧化、堿化等步驟處理后,最終得到純凈的氧化銅,稱得質量仍然為3.8g(實驗過程中銅元素損失忽略不計).則“金戒指”中銅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是多少?(寫出計算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下列圖象分別與選項中的操作相對應,其中不合理的是( 。
A.分別向等質量的鋅粉和鐵粉中滴加稀硫酸
B.向氯化鈣和鹽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鈉溶液
C.加熱一定質量的高錳酸鉀固體制氧氣
D.向一定量鹽酸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下列有關尿素[CO(NH22]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它是一種化合物
B.尿素分子中碳、氫原子個數(shù)比為1:4
C.尿素由碳、氧、氮、氫四種元素組成
D.尿素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frac{14}{60}$×100%=23.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有A、B、C、D四種原子,已知它們的核電荷數(shù)依次增大且為四個連續(xù)的數(shù).B和D的原子核里質子數(shù)和中子數(shù)相等,A和C的原子核里質子數(shù)比中子數(shù)少1,已知B原子核外有10個電子.
(1)根據(jù)以上事實填寫如表:
原子種類質子數(shù)中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核電荷數(shù)
A
B10
C
D
(2)分析表中的數(shù)據(jù),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規(guī)律?
①質子數(shù)=核電荷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
②質子數(shù)不一定等于中子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3.在化學的學習中,同學知道:聚乙烯燃料只含C、H兩種元素,如用焚燒方法處理廢棄塑料會造成大氣污染.化學興趣小組對聚乙烯塑料在空氣中燃燒生成的碳的氧化物的組成進行探究.
[提出猜想]A、只有CO2;B、只有CO;C、你的假想是既有CO又有CO2
[查閱資料]微量CO遇到浸有磷鉬酸溶液的氯化鈀黃色試紙,
試紙立即變藍;而CO2遇該試紙不變色.
[設計方案]化學興趣小組在老師的指導下,設計圖所示實驗,

通過觀察裝置B、裝置C的實驗現(xiàn)象,驗證猜想.
[實驗探究]請你幫助他們寫成實驗報告.
實驗步驟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及化學方程式
點燃酒精燈加熱,隨即打開彈簧夾,通入干燥的空氣.觀察裝置B、裝置C中的現(xiàn)象裝置B中的現(xiàn)象是:黃色試紙變藍
裝置C中的現(xiàn)象是: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假想C成立,
裝置C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CO2═CaCO3↓+H2O
[討論](1)根據(jù)實驗結論,從環(huán)保角度考慮,實驗中應對尾氣進行處理.處理方法是將尾氣點燃.
(2)聚乙烯塑料在空氣中燃燒,生成物中除了CO2、CO外,還應有的物質是水.
(3)若判斷聚乙烯塑料中含有氫元素的實驗現(xiàn)象為點燃聚乙烯塑料,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干冷的燒杯,燒杯內(nèi)壁有水霧產(chǎn)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2.發(fā)酵粉是一種制作風味糕點的常見蓬松劑.某興趣小組擬對其化學成分進行如下探究.
【查閱資料】①發(fā)酵粉一般含有NH4HCO3、NaHCO3、明礬[KAl(SO42?12H2O]2種.
②已知反應: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提出假設】假設1:有NH4HCO3和NaHCO3;
假設2:有NaHCO3和明礬;
假設3:有NH4HCO3和明礬.
【方案與流程】
【問題與討論】
(1)步驟①的操作是在研缽中把發(fā)酵粉和熟石灰混合、研磨.
(2)氣體A為氨氣.若生成A,證明假設1或假設3可能成立;若不生成A,證明假設2成立.
(3)如果生成A,經(jīng)過步驟②和步驟③后,生成氣體B,證明假設1成立,寫出步驟②的化學方程式NH4HCO3$\frac{\underline{\;\;△\;\;}}{\;}$NH3↑+H2O+CO2↑和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1.已知2Al+Fe2O3$\frac{\underline{\;高溫\;}}{\;}$2Fe+Al2O3在化學上被稱為“鉛熱反應”,人們可利用該反應來焊接鐵軌.從反應中可以看出Al比Fe活潑,鎂和氧化銅也能發(fā)生類似的反應.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Mg+CuO$\frac{\underline{\;高溫\;}}{\;}$Cu+MgO.某化學活動小組學生在實驗室中進行鎂和氧化銅的反應實驗,充分反應之后,大家對于反應后的固體剩余物產(chǎn)生了疑問,請你幫助他們完成探究實驗.
【提出問題】反應后的固體剩余物是什么?
【做出假設】甲組同學認為:反應后的固體剩余物中一定只含有MgO和Cu;
乙組同學認為:反應后的固體剩余物中一定含有MgO和Cu,可能含鎂;
對于反應后的固體剩余物組成,你的假設是:一定含有MgO和Cu,可能含CuO.
【實驗探究】經(jīng)過查閱資料、回憶已學過的知識,大家決定設計如下的實驗對反應后的固體剩余物進行探究.
實驗操作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
①取少量反應后的固體剩余物于試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鹽酸.固體部分溶解,溶液為無色.甲組同學的結論正確.
②若取少量固體于試管中,進行與實驗①一樣的操作.固體部分溶解,產(chǎn)生氣泡,溶液為無色.乙組同學的假設正確(填“正確”或“錯誤”).
③若取少量固體于試管中,進行與實驗①一樣的操作.固體部分溶解,溶液變?yōu)樗{色你的假設正確.
【反思拓展】對于有多種物質參加的化學反應,要判斷充分反應后得到的剩余物的成分,需要考慮到反應物是否過量.由此聯(lián)想到:在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發(fā)生的中和反應后的剩余溶液中滴入無色酚酞試液,若酚酞試液不變紅,則反應不一定恰好完全反應(填“一定”或“不一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寫出下列元素名稱對應的符號
鎂Mg磷P氧O氫H碳C硫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9.某校同學對市場上的食品疏松劑進行了如下探究.
實驗一:甲小組的同學收集到一包主要成分是小蘇打(碳酸氫鈉)的疏松劑
(1)取樣品溶于適量的水中,測得溶液的pH大于7.
(2)向小蘇打樣品中滴加鹽酸,有大量氣泡產(chǎn)生,經(jīng)檢驗該氣體是二氧化碳.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HCO3+HCl═NaCl+H2O+CO2↑.
(3)同學們通過查閱資料,在老師的指導下采用了圖1所示裝置用小蘇打和純堿做了對比實驗.實驗中小試管內(nèi)沾有無水硫酸銅粉末的棉花球變成藍色,a燒杯中石灰水無明顯現(xiàn)象,b燒杯中石灰水出現(xiàn)白色渾濁.試回答:
①在實驗結束時,操作上要注意的問題是:先將燒杯a、b中的導氣管移出,再熄滅酒精燈.
②由實驗(3)可以得出的結論是碳酸鈉受熱不分解,碳酸氫鈉受熱分解出水和CO2等物質.北方農(nóng)村地區(qū)用“堿面”(碳酸鈉)蒸饅頭時,必須先將面粉發(fā)酵(產(chǎn)生一些有機酸)的原因是使堿面與酸反應生成CO2氣體(碳酸鈉受熱不分解).
實驗二:乙小組的同學收集到一包名為“臭粉”的疏松劑,為探究其組成,進行實驗:
(1)“臭粉”為一種白色固體,易溶于水;
(2)取少量樣品與稀鹽酸混合后產(chǎn)生了可以使石灰水變混濁的氣體;
(3)取少量樣品加熱后,產(chǎn)生了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4)少量樣品與氫氧化鈉溶液混合后共熱,產(chǎn)生了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的臭氣.
調(diào)查后得知,“臭粉”的主要成分是初中化學課本中一種常見的鹽.
①你認為該鹽是NH4HCO3,它加熱后反應的方程式為NH4HCO3$\frac{\underline{\;\;△\;\;}}{\;}$NH3↑+H2O+CO2↑.
②用“臭粉”作疏松劑的油炸食品放置后再銷售和食用的原因可能是使煎炸產(chǎn)生的氨氣揮發(fā).
③某些小商販喜歡選用“臭粉”代替“小蘇打”作疏松劑的原因可能是等質量的碳酸氫銨生成氣體的量比碳酸氫鈉多.
實驗三:丙小組同學探究小蘇打、“臭粉”在制作食品過程中產(chǎn)生氣泡的原因
(1)兩種疏松劑產(chǎn)生的氣體中都含有CO2.推測產(chǎn)生這種氣體的原因有受熱分解出二氧化碳;與酸反應產(chǎn)生二氧化碳.
(2)小組的同學將少許面粉加入水中取上層液體用pH試紙測得:pH=7.猜測產(chǎn)生氣體的原因是受熱分解出的二氧化碳.
實驗四:丁小組的同學在某超市發(fā)現(xiàn)一種復合疏松劑--發(fā)酵粉,其成分見下表:
成分所用物質
碳酸鹽類碳酸氫鈉
酸性物質檸檬酸、酒石酸等
疏松劑明礬
其他成分淀粉、脂肪酸等
(1)這種疏松劑產(chǎn)生的氣體主要是CO2;產(chǎn)生這種氣體的原因是受熱分解出二氧化碳和與酸反應產(chǎn)生二氧化碳.
(2)為測定其中碳酸氫鈉的質量分數(shù),小組的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其主要實驗步驟如下:

Ⅰ.按圖2組裝儀器,將50.0g試樣放入錐形瓶中,加入足量某酸溶液;
Ⅱ.測量一定時間內(nèi)干燥管內(nèi)物質增加的質量(見圖3曲線);
Ⅲ.待錐形瓶中不再產(chǎn)生氣泡時,打開活塞B,從導管A處緩緩鼓入一定量的空氣;
Ⅳ.再次稱量干燥管內(nèi)物質增加的質量;
Ⅴ.重復Ⅲ和Ⅳ的操作,直至干燥管內(nèi)物質質量不變.
討論:
①步驟Ⅰ.加入樣品前還應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所加的酸溶液是稀硫酸.
②裝置乙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水蒸氣;從導管A處緩緩鼓入一定量的空氣時,裝置甲的作用是吸收鼓入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③請利用有關數(shù)據(jù)計算試樣中碳酸氫鈉的質量分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8.有人提出運用高科技可以使水變成汽油,小明認為可以用物質組成的觀點揭開這個騙局.以下是小明的實驗探究過程.
【提出問題】根據(jù)水的組成和汽油的組成判斷,水是否可以變成汽油?
【猜想與驗證】(1)探究水的組成.實驗裝置示意圖如圖:
通電一段時間后,經(jīng)過檢驗可知,試管1中的氣體是氫氣.
①試管2中的氣體是氧氣.
②檢驗試管2中氣體的方法:將帶火星的木條伸進試管內(nèi),木條復燃.
③水通電,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frac{\underline{\;通電\;}}{\;}$2H2↑+O2↑.
④該實驗說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2)探究汽油的組成.實驗操作如下:
實驗步驟實驗現(xiàn)象和化學方程式實驗目的
點燃使用汽油作燃料的油燈
將光潔干冷的小燒杯罩在油燈火焰的上方⑤現(xiàn)象:燒杯內(nèi)壁出現(xiàn)水霧.證明汽油在空氣中燃燒后的產(chǎn)物中有水
將內(nèi)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燒杯罩在油燈火焰的上方⑥現(xiàn)象石灰水變渾濁:證明汽油在空氣中燃燒后的產(chǎn)物中有二氧化碳
⑦該實驗說明:汽油的組成中肯定含有的2種元素為碳元素和氫元素.
【得出結論】因為汽油和水的組成元素不同,所以水不能變成汽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