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閱讀文章,回答問題:
關(guān)于落體運動,古代科學家薩爾維亞蒂有如下論述:…我們已經(jīng)看到不同密度的物體速度之差在那些阻力巨大的介質(zhì)中是十分顯著的;例如,在水銀介質(zhì)中,黃金不僅比鉛塊沉底更快,而且它是僅有的下沉的物質(zhì);所有其他的金屬和巖石都漂浮在水銀表面。另一方面在空氣中,黃金、鉛、銅、巖石以及其他密度較大的材料做的球之間速度的差別是如此的微小,從100庫比特高(注:一種古希臘計量長度單位)下落的黃金球距離黃銅球一定不會超過四指寬。觀察到這一點,我得出的結(jié)論是:在完全沒有阻力的介質(zhì)中所有的物體以相同的速度下落。節(jié)選自《關(guān)于兩門新科學的對話》
(1)此閱讀材料主要說明:落體運動的差異與__________的關(guān)系。
(2)文中提到了水銀和空氣。若比較在水銀中和水中的下落情況,不同物體下落的差異在__________中較小;若比較在水中和在空氣中下落情況,不同物體下落的差異在________中較大。
(3)根據(jù)閱讀材料,可以推斷:各種物體在真空中下落的情況_________差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閱讀文章,回答問題: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玉兔”號月球車和著陸器)以近似為零的速度實現(xiàn)了月面軟著落。如圖24為“嫦娥三號”運行的軌道示意圖。
由于月球表面無大氣,因此,嫦娥三號無法利用氣動減速的方法著陸,只能靠自身推進系統(tǒng)不斷減速以便在預(yù)定區(qū)域安全著陸。為了保證著陸過程可控,研制團隊經(jīng)過反復論證,提出“變推力推進系統(tǒng)”的設(shè)計方案,研制出推力可調(diào)的7500N變推力發(fā)動機,經(jīng)過多次點火試車和相關(guān)試驗驗證,破解著陸減速的難題。
探測器動力下降過程是一個時間較短、速度變化很大的過程,無法依靠地面實時控制。為確保探測器在著陸段自主制導、導航與控制。研制團隊充分考慮了月壤物理力學特性對著陸沖擊、穩(wěn)定性等影響,研制出全新的著陸緩沖系統(tǒng),確保探測器實施軟著陸過程中,在一定姿態(tài)范圍內(nèi)不翻倒、不陷落,并為探測器工作提供牢固的支撐。
(1)觀察圖24可知,嫦娥三號在運行過程中至少經(jīng)歷了__________次軌道修正;
(2)以近似為零的速度在月面軟著陸,指的是探測器相對月面近似為__________ 狀態(tài)。
(3)動力下降過程是一個時間__________ 、速度變化_____________的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利用如圖23所示的裝置做如下實驗:小球從左側(cè)斜面上的O點由靜止釋放后沿斜面向下運動,并沿右側(cè)斜面上升。在斜面上先后鋪墊三種粗糙程度逐漸降低的材料后,小球沿右側(cè)上升的最高位置依次為A、B、C。根據(jù)三次實驗結(jié)果的對比,可以得到的結(jié)論是:右側(cè)斜面越________,小球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表是小麗在實驗中記錄的實驗數(shù)據(jù),請根據(jù)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歸納出水產(chǎn)生的壓強p與水的深度h的關(guān)系:p=_________。
h/m | 0.05 | 0.10 | 0.15 | 0.20 | 0.25 | 0.30 |
p/Pa | 490 | 980 | 1470 | 1960 | 2450 | 294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小麗學習機械效率后,想知道不同的動滑輪提升相同重物的機械效率是否相同。于是她用三個自重不同的動滑輪,進行了如圖22所示的實驗,測得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1)在實驗中,彈簧測力計應(yīng)豎直向上_________拉動;
(2)第③次實驗中,動滑輪的機械效率為_____________%;
(3)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得出的結(jié)論是:當_______________一定時,動滑輪越重,其機械效率越_______________。
序號 | 動滑輪自重G0/N | 被提鉤碼重力G/N | 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F/N | 動滑輪的機械效率 |
① | 0.2 | 6 | 3.2 | 93.8% |
② | 0.5 | 6 | 3.4 | 88.2% |
③ | 1.5 | 6 | 4.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在探究“彈性勢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guān)”時,小明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彈性勢能的大小與彈簧被壓縮的程度有關(guān);
猜想二:彈性勢能的大小與彈簧的材料有關(guān)。
為此,小明選用長度和粗細分別相同,但材料不同的兩根彈簧A和B,小球、木塊等器材,利用如圖21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實驗。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表。
序號 | 使用彈簧 | 被壓縮后彈簧長度/cm | 木塊移動距離s/cm |
① | 彈簧A | 5 | |
② | 彈簧A | 8 | |
③ | 彈簧B | 5 | |
④ | 彈簧B | 8 |
(1)彈簧將小球彈開的過程中,彈性勢能轉(zhuǎn)化成小球的___________能。
(2)針對猜想一的實驗探究中,自變量是_________,因變量是_____________。
(3)為探究猜想二,可選用實驗序號②和_________記錄的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若_________,則說明彈性勢能的大小與彈簧的材料有關(guān)。
(4)由于彈性勢能的大小不便用儀器測量,本實驗把彈性勢能的大小轉(zhuǎn)換為木塊移動距離的大小,這種研究方法叫轉(zhuǎn)換法。下列實驗中用到此方法的是___________。
A. 探究物體的浮沉條件 B. 探究液體內(nèi)部的壓強特點
C. 探究動滑輪的工作特點 D. 探究鐵塊的質(zhì)量與體積的關(guān)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小明用杠桿、一盒鉤碼和彈簧測力計等器材,做“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
(1)實驗開始時,杠桿的位置如圖20甲所示。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yīng)將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移動;或?qū)⒆蠖说钠胶饴菽赶騙_________移動(選填“左”或“右”)。
(2)小明調(diào)節(jié)杠桿水平平衡后,在杠桿左側(cè)掛2個鉤碼,圖20乙所示。要使杠桿水平平衡,應(yīng)在A處掛_____________個鉤碼。
(3)小明再次在杠桿的兩端掛上鉤碼,杠桿的狀態(tài)如圖20丙所示。小明又調(diào)節(jié)平衡螺母,使杠桿恢復水平平衡。然后記錄下動力、阻力、動力臂和阻力臂的數(shù)值。他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時,發(fā)現(xiàn)得不到正確的“杠桿的平衡條件”,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當彈簧測力計由豎直向上拉杠桿變成斜向上拉,如圖20丁所示。若杠桿仍在水平位置靜止,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一定__________(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為了研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小剛做了如圖18所示的實驗。
(1)實驗中,用力F拉動木板B在水平桌面上運動,物塊A相對桌面保持靜止時,繩對A的拉力與A受到的滑動摩擦力是_____________力。
(2)實驗中發(fā)現(xiàn),圖18甲、乙中的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不同。由此可知:滑動摩擦力與_________的大小有關(guān)。
(3)為了進一步深入研究有關(guān)問題,小剛又用一塊各側(cè)面光滑程度完全相同的物塊C替代物塊A,按照如圖19所示的三種方式,將物塊C放在木板B上進行三次實驗。當木板B在水平桌面上運動,且物塊C相對桌面保持靜止時,彈簧測力計三次示數(shù)分別為F2、F2、F3,則F1____F2_______F3。(選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在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時,同學們做了如圖17所示的一系列實驗。請你根據(jù)圖中給出的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物體A浸沒在水中所受浮力為____________N;
(2)根據(jù)圖乙和圖____________可知,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體積有關(guān)。
(3)根據(jù)圖丙和圖丁可知,浮力的大小與液體_______________有關(guā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根據(jù)實驗回答問題:
(1)在探究“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驗中,保持F1與F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用手將小車扭轉(zhuǎn)到如圖15所示的位置,松手后,小車將無法在此位置平衡。這樣操作的目的是為了說明二力平衡時,兩個力應(yīng)滿足__________ 的條件。
(2)在探究“同一直線上二力合成”的實驗中,每組實驗的三次操作,都要將彈簧右端點從位置A拉伸到位置B,如圖16所示。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保證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