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以天青石(主要成分為SrSO4)為原料制備六水氯化鍶(SrCl2•6H2O),由流程可知,天青石和碳隔絕空氣高溫焙燒生成CO、SrS,SrS加鹽酸后溶液中除含有Sr2+和Cl-外,還含有少量Ba2+雜質(zhì),然后加硫酸生成硫酸鋇沉淀,所以過濾后濾渣為硫酸鋇,過濾1后的濾液中含有氯化鍶,將溶液蒸發(fā)濃縮、冷卻結晶,然后從溶液中將晶體過濾出來,洗滌除去表面的雜質(zhì)離子并進行干燥即獲得SrCl2•6H2O.
(1)處于過渡元素之前的同主族相鄰的3、4兩周期元素原子序數(shù)差8,相鄰的4、5兩周期元素原子序數(shù)差18;
(2)天青石在燃燒前應進行研磨粉碎,目的是增加反應物的接觸面積;SrSO4中只有S被還原,1mol的S轉移8mol的電子,反應后生成的-2價硫離子,據(jù)此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鹽酸過量會使反應②的速率過慢,用HCl溶解SrS后的溶液中含有雜質(zhì)鋇離子,加入硫酸的后生成硫酸鋇沉淀從而除去溶液中Ba2+雜質(zhì);過濾1后的濾液中含有氯化鍶,將溶液蒸發(fā)濃縮、冷卻結晶,然后從溶液中將晶體過濾出來,洗滌除去表面的雜質(zhì)離子并進行干燥即獲得SrCl2•6H2O;
(4)由Ba2+濃度及硫酸鋇溶度積計算溶液中SO42-的濃度,再根據(jù)SrSO4的溶度積計算濾液中Sr2+的最大濃度;
(5)①反應過程中用含F(xiàn)e3+的溶液作指示劑,用NH4SCN標準溶液滴定剩余的AgNO3,滴入最后一滴后溶液變化為血紅色證明反應達到終點;
②組成相似的難溶電解質(zhì),溶解度與溶度積成正比,則Ksp越大溶解度越大,此現(xiàn)象說明AgCl沉淀會轉化為AgSCN沉淀;?
③根據(jù)關系式NH4SCN~AgNO3可知,計算過量的AgNO3的物質(zhì)的量,而AgNO3總物質(zhì)的量為0.012 mol,所以得到與SrCl2反應的AgNO3物質(zhì)的量計算純度.
解答 解:(1)鍶(Sr)與Mg同主族,比Mg周期數(shù)大2,Sr在Mg的下兩個周期,Mg的原子序數(shù)為12,則Sr的原子序數(shù)為12+8+18=38,
故答案為:38;
(2)天青石焙燒前先研磨粉碎,其目的是為了增加反應物的接觸面積,提高化學反應速率,從而提高原料的轉化率,在焙燒的過程中若只有S被還原,1mol的S轉移8mol的電子,由于在反應前元素的化合價為+6價,所以反應后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因此碳與天青石在高溫下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SrSO4+4C$\frac{\underline{\;高溫\;}}{\;}$SrS+4CO↑,
故答案為:粉碎;SrSO4+4C$\frac{\underline{\;高溫\;}}{\;}$SrS+4CO↑;
(3)SrS加鹽酸:SrS+2HCl=SrCl2+H2S↑,鹽酸不宜過稀,否則鹽酸過量會使反應速率過慢,在用HCl溶解SrS后的溶液中加入硫酸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Ba2+雜質(zhì),過濾后濾渣為硫酸鋇,過濾1后的濾液中含有氯化鍶,將溶液蒸發(fā)濃縮、冷卻結晶,然后從溶液中將晶體過濾出來,洗滌除去表面的雜質(zhì)離子并進行干燥即獲得SrCl2•6H2O,
故答案為:鹽酸過量會使反應②的速率過慢;除去溶液中Ba2+雜質(zhì);蒸發(fā)濃縮、冷卻結晶;
(4)由于在Ba2+濃度為1×10-5 mol/L,BaSO4的溶度積常數(shù)為1.1×10-10,所以c(SO42-)=$\frac{1.1×1{0}^{-10}}{1×1{0}^{-5}}$mol/L=1.1×10-5mol/L,而SrSO4的溶度積常數(shù)為3.3×10-7,所以c(Sr2+)=$\frac{3.3×1{0}^{-7}}{1.1×1{0}^{-5}}$mol/L=0.03mol/L,
故答案為:0.03mol/L;
(5)①Ag+ 完全以AgSCN白色沉淀的形式析出后,再滴加KSCN溶液,就會與Fe3+產(chǎn)生絡合物是溶液變?yōu)榧t色,因此滴定達到終點時:滴入最后一滴NH4SCN溶液,溶液由無色突然變?yōu)檠t色,且30 s不褪色,
故答案為:滴入最后一滴NH4SCN溶液,溶液由無色突然變?yōu)檠t色,且30 s不褪色;
②到達終點后,則必須輕輕搖動錐形瓶,(此時不得劇烈搖動)以減少誤差,AgCl沉淀會轉化為AgSCN沉淀,組成相似的難溶電解質(zhì),溶解度與溶度積成正比,則Ksp越大溶解度越大,這說明Ksp(AgCl)>Ksp(AgSCN),劇烈搖動,誤差會使n(Cl-)測定值偏低,
故答案為:>;
③根據(jù)關系式NH4SCN~AgNO3可知,過量的AgNO3的物質(zhì)的量為0.1 mol/L×0.02 L=0.002mol,而AgNO3總物質(zhì)的量為0.012 mol,所以與SrCl2反應的AgNO3物質(zhì)的量為0.01 mol,求出n?SrCl2?=0.005 mol,原氯化鍶樣品的純度=$\frac{0.005mol×(87.6+71+108)g/mol}{2g}$×100%≈66.6%,
故答案為:66.6%.
點評 本題考查六水氯化鍶制備實驗方案的設計,為高頻考點,把握制備流程中發(fā)生的化學反應及物質(zhì)分離方法為解答的關鍵,涉及原子序數(shù)、反應速率、氧化還原反應、滴定原理等,注意信息與所學知識的綜合應用,綜合性較強,題目難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實驗 | 現(xiàn)象 | 實驗結論 | |
A | 將SO2氣體通入紫色石蕊試液中 | 溶液先變紅后褪色 | 二氧化硫具有酸性和漂白性 |
B | 將小蘇打和硫酸應生成的氣體,通入一定濃度的Na2SiO3溶液中 | 出現(xiàn)白色膠狀沉淀 | 酸性:H2SO4>H2CO3>H2SiO3 |
C | 將光亮的鎂條放入盛有NH4Cl溶液的試管中 | 有大量氣泡產(chǎn)生 | 反應中有NH3產(chǎn)生 |
D | 試管a出現(xiàn)白色沉淀,試管b出現(xiàn)黃色沉淀 | 溶度積:Ksp(AgCl)>Ksp(AgI)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H2 | B. | Cu(OH)2懸濁液 | C. | HBr | D. | Br2的CCl4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相同質(zhì)量的乙烯和甲烷完全燃燒后產(chǎn)生的水的質(zhì)量相同 | |
B. | 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酸性KMnO4溶液都可以鑒別乙烯和乙烷 | |
C. | 無論乙烯與Br2的加成,還是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都與分子內(nèi)含有碳碳雙鍵有關 | |
D. | 乙烯的化學性質(zhì)比乙烷的化學性質(zhì)活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水的電離程度:A>B>C | |
B. | 該實驗不能證明Cu(OH)2的Ksp比Mg(OH)2的Ksp小 | |
C. | 原溶液中MgCl2和CuCl2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相等 | |
D. | 若向Mg(OH)2懸濁液中加入CuCl2溶液,一定會有Cu(OH)2生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高價鐵鹽可用于硬水的軟化 | |
B. | 鉀、鈉、鎂等活潑金屬著火時.不能用泡沫滅火器滅火 | |
C. | 生產(chǎn)水泥和玻璃均可用到碳酸鈣 | |
D. | 石英砂可用干生產(chǎn)粗硅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事 實 | 結 論 | |
A | CaCO3+2CH3COOH=(CH3COO)2Ca+CO2↑+H2O | 酸性:CH3COOH>H2CO3 |
B | 氫硫酸(H2S)放置在空氣中變渾濁 | 氧化性:O2>S |
C | Al(OH)3既溶于強酸又溶于強堿 | Al元素既有金屬性也有非金屬性 |
D | 反應A+2B?C達平衡后,升高溫度平衡正向移動 | 升高溫度,使v正增大、v逆減小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化學反應速率發(fā)生了改變 | |
B. | 有氣態(tài)物質(zhì)參加的可逆反應達到平衡后,改變了壓強 | |
C. | 某一條件的改變,使正、逆反應速率不再相等 | |
D. | 可逆反應達到平衡,使用了催化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CO(g)+$\frac{1}{2}$O2(g)═CO2(g)△H=-283.0 kJ•mol-1 | |
B. | $\frac{1}{2}$CH4(g)+O2(g)═$\frac{1}{2}$CO2(g)+H2O(l)△H=-802.3 kJ•mol-1 | |
C. | 2H2(g)+O2(g)═2H2O(g)△H=-571.6 kJ•mol-1 | |
D. | C(s)+$\frac{1}{2}$O2(g)═CO(g)△H=-110.5 kJ•mol-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