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由廢銅屑制膽礬(CuSO4·5H2O)的實驗流程如下:
(1)洗滌銅屑油污的試劑為5% Na2CO3溶液,這是利用了Na2CO3溶液的 性.
(2)溶解銅屑一種方案是:將銅屑加入到稀硫酸與雙氧水的混和液中并用30~40℃水浴加熱,一段時間后,銅完全溶解,得到硫酸銅溶液。
①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②反應溫度不能超過40℃的原因是 .
(3)由硫酸銅溶液獲得膽礬的操作依次為 、 、過濾、洗滌、干燥。
(1)堿 (2)①Cu+H2O2+H2SO4=CuSO4+2H2O (條件不寫不扣分) ②防止H2O2分解
(3)蒸發(fā)濃縮、冷卻結晶(各1分,共2分)
解析試題分析:(1)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離子反應為CO32-+H2O?HCO3-+OH-,HCO3-+H2O?H2CO3+OH-,溶液呈堿性,油污在堿性條件下發(fā)生水解,所以洗滌銅屑油污的試劑為5% Na2CO3溶液,這是利用了Na2CO3溶液的堿性,故答案為:堿; (2)①雙氧水具有氧化性,銅屑加入到稀硫酸與雙氧水的混和液中,雙氧水將銅氧化成Cu2+,Cu2+與SO42-結合得到產物硫酸銅,反應為Cu+H2O2+H2SO4=CuSO4+2H2O,故答案為:Cu+H2O2+H2SO4=CuSO4+2H2O; ②過氧化氫易分解,反應溫度不能超過40℃,防止H2O2分解,故答案為:防止H2O2分解; (3)硫酸銅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可用結晶法提純,在粗產品硫酸銅中,加適量水,加熱成飽和溶液,趁熱過濾除去不溶性雜質,蒸發(fā)濃縮,濾液冷卻,析出硫酸銅,得到純的硫酸銅,故答案為:蒸發(fā)濃縮;冷卻結晶.
考點:本題主要考查了實驗室由廢銅屑制膽礬,依據實驗流程圖結合相關銅的化合物的性質是解答的關鍵,題目難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現要測定某氯化亞鐵和氯化鐵混合物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按以下步驟進行實驗:
Ⅰ.請根據上面流程,回答以下問題:
(1)操作Ⅰ所用到的玻璃儀器除燒杯、玻璃棒外,還必須有 、 (填儀器名稱)。
(2)請寫出加入溴水發(fā)生的離子反應方程式: 。
(3)將沉淀物加熱,冷卻至室溫,用天平稱量其質量為b1 g,再次加熱并冷卻至室溫稱量其質量為b2 g,若b1-b2="0.3" g,則接下來還應進行的操作是 。
若蒸發(fā)皿質量是W1 g,蒸發(fā)皿與加熱后固體總質量是W2 g,則樣品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是 。
Ⅱ.有同學提出,還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來測定:
(1)溶解樣品改用了硫酸,而不再用鹽酸,為什么? 。
(2)選擇的還原劑是否能用鐵 (填“是”或“否”),原因是: 。
(3)若滴定用掉c mol/L KMnO4溶液b mL,則樣品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已知離子反應:Fe3++3SCN-Fe(SCN)3具有反應迅速、現象明顯等特點,是檢驗Fe3+常用的方法之一。某化學興趣小組為探究Fe(SCN)3的性質,做了以下實驗:
①取10 mL l mol·L-1FeCl3溶液,滴加3~4滴濃KSCN溶液,振蕩后溶液立即變成紅
色。
②取少量紅色溶液,滴加少許濃硝酸,靜置,溶液紅色褪去,同時產生大量的紅棕色氣
體混合物A。
③將該氣體混合物A通入過量的Ba(OH)2溶液中,產生白色沉淀B和剩余氣體C。
氣體C無色無味,能使燃燒的木條熄滅,可排放到空氣中,不會改變空氣的成分。
④過濾,向白色沉淀B中滴加少量稀硝酸,沉淀完全溶解,同時產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
渾濁的無色無味氣體D。
⑤、谥蟹磻笕芤荷僭S,滴加BaCl2溶液,產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E。
根據上述實驗現象,回答下列問題:
(1)B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_____;E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
(2)混合氣體A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學式)。
(3)該興趣小組同學根據以上實驗現象分析得出結論:Fe(SCN)3具有還原性,則實驗②中反應時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____(填元素符號)。根據元素C、S、N的原子結構和共價鍵的相關知識推斷出SCN-的結構式為_________________。
(4)實驗②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該興趣小組同學從上述實驗中得到啟發(fā),若用SCN-間接檢驗Fe2+時應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某實驗小組欲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質,發(fā)現實驗室里盛放兩種固體的試劑瓶丟失了標簽。于是,他們先對固體A、B進行鑒別,再通過實驗進行性質探究。
(1)分別加熱固體A、B,發(fā)現固體A受熱產生的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A受熱分解的化學方
程式為 。
(2)稱取兩種固體各2 g,分別加入兩個小燒杯中,再各加10 mL 蒸餾水,振蕩,測量溫度變化;待
固體充分溶解,恢復至室溫,向所得溶液中各滴入2滴酚酞溶液。
①發(fā)現Na2CO3固體完全溶解,而NaHCO3固體有剩余,由此得出結論 。
②同學們在兩燒杯中還觀察到以下現象。其中,盛放Na2CO3的燒杯中出現的現象是 (填字母序號)。
a.溶液溫度下降 b.溶液溫度升高
c.滴入酚酞后呈淺紅色 d.滴入酚酞后呈紅色
(3)如圖所示,在氣密性良好的裝置Ⅰ和Ⅱ中分別放入藥品,將氣球內的固體同時倒入試管中。
①兩試管中均產生氣體, (填“Ⅰ”或“Ⅱ”)的反應程度更為劇烈。
②反應結束后,氣球均有膨脹,恢復至室溫,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裝置Ⅰ的氣球體積較大 b.裝置Ⅱ的氣球體積較大
c.生成氣體的體積根據鹽酸計算 d.生成氣體的體積根據固體計算
(4)同學們將兩種固體分別配制成0.5 mol·L-1的溶液,設計如下方案并對反應現象做出預測:
實驗方案 | 預測現象 | 預測依據 |
操作1:向2 mL Na2CO3溶液中滴加1 mL 0.5 mol·L-1CaCl2溶液 | 有白色 沉淀 | Na2CO3溶液中的CO32-濃度較大,能與CaCl2發(fā)生反應 (寫離子方程式)。 |
操作2:向2 mL NaHCO3溶液中滴加1 mL 0.5 mol·L-1CaCl2溶液 | 無白色 沉淀 | NaHCO3溶液中的CO32-濃度很小,不能與CaCl2反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鐵及其化合物在生產和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1)氧化鐵是重要工業(yè)顏料,用廢鐵屑制備它的流程如下:回答下列問題:
①操作Ⅰ、Ⅱ的名稱分別是____、____。
②寫出在空氣中煅燒FeCO3的化學方程式 ;
③煅燒如果不充分,產品中將有Fe2+存在,試設計實驗檢驗產品中有無Fe2+。
(2)有些同學認為KMnO4溶液滴定也能進行鐵元素含量的測定。稱取2.850g綠礬(FeSO4·7H2O)產品,溶解,在250mL容量瓶中定容;量取25.00mL待測溶液于錐形瓶中;用硫酸酸化的0.01000mol/LKMnO4溶液滴定至終點,消耗KMnO4溶液體積的平均值為20.00mL。
①寫出酸性KMnO4溶液與FeSO4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②計算上述樣品中FeSO4·7H2O的質量分數為 [已知M(FeSO4·7H2O)=278g/mol]
③滴定達到終點時錐形瓶中溶液顏色變化為
④下列操作會導致樣品中FeSO4·7H2O的質量分數的測定結果偏高的有_____________。
a.未干燥錐形瓶
b.盛裝標準液的滴定管沒有用標準液潤洗
c. 滴定終點時滴定管尖嘴中產生氣泡
d.量取待測液,視線注視刻度時開始平視、結束俯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某小組同學設計實驗探究Fe3+與Fe2+相互轉化,實驗方案及現象如下:
Ⅰ. 配制FeCl2溶液
取部分變質的氯化亞鐵固體[含有難溶性雜質Fe(OH)2Cl],向其中加入稀鹽酸,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適量鐵粉。
Ⅱ. 實驗探究Fe3+與Fe2+相互轉化
實驗1:
0.1 mol/L FeCl2溶液無明顯現象溶液變紅
實驗2:
0.1 mol/L FeCl3溶液溶液變紅溶液紅色未褪去
寫出Fe(OH)2Cl與鹽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2)請用離子方程式解釋實驗1中滴加氯水后溶液變紅的原因 。
(3)實驗2的現象與預測不同, 為探究可能的原因,該小組同學又進行了如下實驗,方案及現象如下:
步驟1:10 mL 0.1 mol/L KI溶液溶液明顯變黃
步驟2:將黃色溶液分為三份:
試管1 取2 mL黃色溶液溶液變紅
試管2 取3 mL黃色溶液溶液變藍
試管3 取3 mL黃色溶液取上層溶液溶液變藍(比試管2中溶液顏色深)
① 試管2中滴加K3[Fe(CN)6]檢驗的離子是 。
② 黃色溶液中含有的溶質微粒有K+、Cl-和 。
③ 綜合上述實驗現象,得出的實驗結論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綠礬(FeSO4·7H2O)是治療缺鐵性貧血藥品的重要成分。下面是以市售鐵屑(含少量錫、氧化鐵等雜質)為原料生產純凈綠礬的一種方法:
查詢資料,得有關物質的數據如下表:
25℃時 | pH值 |
飽和H2S溶液 | 3.9 |
SnS沉淀完全 | 1.6 |
FeS開始沉淀 | 3.0 |
FeS沉淀完全 | 5.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工業(yè)上用洗凈的廢銅屑作原料來制備硝酸銅。為了節(jié)約原料和防止污染環(huán)境,宜采取的方法是
A.Cu+HNO3(濃)→ Cu(NO3)2 | B.Cu+HNO3(稀)→ Cu(NO3)2 |
C.Cu CuOCu(NO3)2 | D.Cu CuSO4Cu(NO3)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