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分別用含有32P的T2噬菌體和含有35S的T2噬菌體進行侵染實驗 | |
B. | 用32P標記T2噬菌體的蛋白質(zhì),用35S標記T2噬菌體的DNA | |
C. | 用含有充足有機物的完全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T2噬菌體 | |
D. | 該實驗證明了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zhì) |
分析 噬菌體屬于病毒,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細胞內(nèi),而不能在沒有細胞的培養(yǎng)基上生存和繁殖.
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步驟:分別用35S或32P標記噬菌體→噬菌體與大腸桿菌混合培養(yǎng)→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細菌→在攪拌器中攪拌,然后離心,檢測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質(zhì).
結(jié)論:DNA是遺傳物質(zhì).
解答 解:A、在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中,赫爾希和蔡斯分別用含有32P的T2噬菌體和含有35S的T2噬菌體進行侵染實驗,A正確;
B、用32P標記T2噬菌體的DNA,用35S標記T2噬菌體的蛋白質(zhì),B錯誤;
C、噬菌體只能寄生在細菌細胞內(nèi),不能直接用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C錯誤;
D、由于噬菌體的蛋白質(zhì)外殼留在外面,DNA注入到細菌內(nèi),根據(jù)放射性的分布證明DNA是遺傳物質(zhì),不能證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zhì),D錯誤.
故選:A.
點評 本題難度適中,屬于考綱中識記、理解層次的要求,著重考查了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過程中的放射性標記、實驗的步驟、實驗結(jié)果等知識;考生要特別明確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和肺炎雙球菌的轉(zhuǎn)化實驗均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zhì).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該時期發(fā)生在減數(shù)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 | |
B. | 該細胞減數(shù)分裂能產(chǎn)生3種精細胞 | |
C. | C1D2和D1C2具有相同的基因表達產(chǎn)物 | |
D. | C1D2和D1C2可能成為C、D的隱性基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江蘇蘇北三市徐州、連云港、宿遷高三最后一次模擬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油菜種子成熟過程中部分有機物的變化如曲線圖所示。將不同成熟階段的種子制成勻漿后檢測,結(jié)果正確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江蘇蘇北三市徐州、連云港、宿遷高三最后一次模擬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為物質(zhì)跨膜運輸方式模式圖,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可以通過該方式進行
B.圖示的物質(zhì)運輸過程與細胞膜的流動性無關
C.圖中所示的物質(zhì)跨膜運輸方式為協(xié)助擴散
D.膜上蛋白質(zhì)分子都可以參與物質(zhì)的跨膜運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激素甲是生長素,激素乙是細胞分裂素 | |
B. | 高濃度的生長素對側(cè)芽的萌動起抑制作用 | |
C. | 高濃度的細胞分裂素對側(cè)芽萌動起促進作用 | |
D. | 激素甲和激素乙在植物側(cè)芽生長中起拮抗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馬鈴薯甲蟲與殺蟲劑之間存在著生存斗爭 | |
B. | 馬鈴薯甲蟲抗藥基因的產(chǎn)生是自然選擇的結(jié)果 | |
C. | 馬鈴薯甲蟲在第12年后逐步適應環(huán)境 | |
D. | 馬鈴薯甲蟲種群個體間存在性狀差異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無籽番茄的培育 | B. | 無籽西瓜的培育 | ||
C. | 桃樹枝條嫁接到梨樹干 | D. | 胡蘿卜塊莖培養(yǎng)成胡蘿卜植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脂肪是由 C、H、O 三種元素組成的 | B. | 脂肪水解轉(zhuǎn)變成甘油和脂肪酸 | ||
C. | 脂肪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更大 | D. | 脂肪中O元素的含量少,C、H 含量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