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5.下列關于實驗操作步驟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用于鑒定可溶性還原糖的斐林試劑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質的鑒定
B.脂肪的鑒定需要顯微鏡才能看到活組織中被染成橘黃色的脂肪顆粒
C.鑒定可溶性還原糖時,要加入斐林試劑甲液搖勻后,再加入乙液
D.用于鑒定蛋白質的雙縮脲試劑A液與B液要混合均勻后,再加入含樣品的試管中,且必須現配現用

分析 生物組織中化合物的鑒定:
(1)斐林試劑可用于鑒定還原糖,在水浴加熱的條件下,溶液的顏色變化為磚紅色(沉淀).斐林試劑只能檢驗生物組織中還原糖(如葡萄糖、麥芽糖、果糖)存在與否,而不能鑒定非還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質可與雙縮脲試劑產生紫色反應.
(3)脂肪可用蘇丹Ⅲ染液(或蘇丹Ⅳ染液)鑒定,呈橘黃色(或紅色).
成熟細胞處于較高濃度溶液中時發(fā)生質壁分離,處于較低濃度或清水中時又能發(fā)生質壁分離的復原.

解答 解:A、用于鑒定可溶性還原糖的斐林試劑甲液和乙液,由于乙液的濃度較高,所以不可直接用于蛋白質的鑒定,A錯誤;B、對細胞的觀察需要顯微鏡,所以花生子葉切片中脂肪的鑒定需要用顯微鏡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黃色的脂肪顆粒,B正確;
C、用斐林試劑鑒定可溶性還原糖時,應將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勻后加入待測組織樣液,C錯誤;
D、用于鑒定蛋白質的雙縮脲試劑A液與B液不能混合,應先加入雙縮脲試劑A液到含樣品的試管中,振蕩均勻后,再滴加雙縮脲試劑B液,D錯誤.
故選:B.

點評 此題考查檢測還原糖的實驗、檢測蛋白質的實驗、檢測脂肪的實驗,對于此類試題,需要考生注意基礎知識的積累,如實驗的原理、實驗采用的試劑及試劑的使用方法、實驗現象等,難度不大,屬于考綱中識記層次的考查.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下列對酶和激素的共同點敘述中正確的是( 。
A.激素和酶的功能都具有高效性B.激素的化學成分也是蛋白質
C.由內分泌細胞分泌D.二者在細胞外起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如圖為某細胞中分離得到的幾種細胞器模式簡圖,下列相關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能進行能量轉換的細胞器是甲和丙
B.乙、丁都具有單層膜,甲和丙都具有雙層膜
C.丁可以為細胞內各種反應的正常進行提供有利條件
D.生命活動旺盛的細胞中甲的數量比衰老的細胞要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下列有關核酸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DNA只分布在細胞核內
B.豌豆葉肉細胞中的核酸含有堿基是4種
C.SARS病毒的遺傳信息貯存在RNA中
D.核酸的基本組成單位是脫氧核苷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關于細胞核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不同的細胞內,核仁的大小和數量都是一定的
B.細胞核內的液體叫做細胞液
C.核膜為雙層膜,外膜的外表面附著有核糖體
D.核膜可與高爾基體膜直接連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落花本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能把“落花”轉化為“春泥”中無機鹽的生物是( 。
A.生產者B.初級消費者C.分解者D.初級消費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如圖是在感染部位,中性粒細胞從血液中遷移出來的第一階段,該過程不能表現出細胞膜(  )
A.具有流動性B.具有不對稱性
C.具有選擇透過性D.能夠進行信息交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研究者以大腸桿菌為實驗對象,運用同位素示蹤技術及密度梯度離心等方法完成蛋白質合成過程的相關研究,實驗過程及結果見表.
組別1組2組3組4組
培養(yǎng)條件培養(yǎng)液中氮源(無放射性)14NH4Cl15NH4Cl15NH4Cl14NH4Cl
培養(yǎng)液中碳源(無放射性)12C-葡萄糖13C-葡萄糖13C-葡萄糖12C-葡萄糖
添加的放射性標記物35S-氨基酸14C-尿嘧啶
操作和檢測操作核糖體放射性檢測有放射性有放射性
用溫和的方法破碎細菌,然后使用密度梯度離心
離心后核糖體位置輕帶重帶A
(1)核糖體的主要成分是rRNA和蛋白質,二者的裝配場所是核仁和核糖體;由第1組和第2組結果可知,核糖體位于重帶主要是因為這兩種成分含有15N和13C.
(2)以35S-氨基酸為原料合成蛋白質的過程稱為翻譯.若將第3組帶有放射性標記的大腸桿菌移入無放射性標記的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核糖體的放射性會隨時間延長而下降,這是因為合成的蛋白質會從核糖體上脫離.
(3)若用T4噬菌體侵染第2組的大腸桿菌,然后放在第4組的實驗條件下繼續(xù)培養(yǎng),請推測:
①短時間內,若T4噬菌體和大腸桿菌的蛋白質均是在第2組大腸桿菌原有的核糖體上合成,則表中A對應的核糖體位置應更多地集中在重帶(填“輕帶”或“重帶”).
②隨著時間延長,離心后出現多條核糖體帶,若位于重帶的核糖體出現放射性,則說明14C-尿嘧啶會出現在
RNA(或:mRNA;mRNA和tRNA)分子中:培養(yǎng)時間越長,該類分子與T4噬菌體(“大腸桿菌”或“T4噬菌體”)的DNA單鏈形成雜交分子的比例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糖類和脂質是細胞中兩種重要的有機物,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動物細胞膜上的脂質包括磷脂、膽固醇等
B.糖類中的淀粉、纖維素和糖原都完全由葡萄糖縮合而成
C.淀粉和脂肪水解的終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D.細胞內的糖類相比于脂肪更易于氧化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