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4.半徑分別為r和2r的同心圓形的光滑導軌固定在同一水平面內,一長為r、質量分布均勻的直導體棒AB置于圓導軌上,BA的延長線過圓導軌中心O,裝置的俯視圖如圖所示.整個裝置位于一磁感應強度大小為B的勻強磁場中,方向豎直向下.在內、外圓導軌間對稱地接有三個阻值均為R的電阻.直導體棒在垂直作用于導體棒AB中點的水平外力F作用下,以角速度ω繞O點順時針勻速轉動,在轉動過程中始終與導軌保持良好接觸,導體棒和導軌電阻均可忽略.求:
(1)導體棒產生的感應電動勢;
(2)流過導體棒的感應電流;
(3)外力大小.

分析 (1)根據:△t時間內導體棒掃過的面積和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求出感應電動勢.或根據E=BL$\overline{v}$及v=ωr求解.
(2)三個電阻為并聯(lián)關系,求得總電阻,再由歐姆定律求流過導體棒的感應電流.
(3)根據平衡條件和安培力公式結合求解外力的大。

解答 解:(1)解法一:△t時間內導體棒掃過的面積為 $△S=({π•4{r^2}-π{r^2}})•\frac{ω△t}{2π}=\frac{{3{r^2}ω△t}}{2}$
感應電動勢為 ${E_感}=\frac{△Φ}{△t}=\frac{B△S}{△t}=\frac{{3Bω{r^2}}}{2}$;
解法二:E=$BL\overline v=B•r•\frac{ωr+ω•2r}{2}$=$\frac{3}{2}$Bωr2
(2)三個電阻為并聯(lián)關系:總電阻為 ${R_總}=\frac{R}{3}$
流過導體棒的感應電流 I=$\frac{E_感}{R_總}=\frac{{\frac{3}{2}Bω{r^2}}}{{\frac{R}{3}}}$=$\frac{9Bωr2}{2R}$;
(3)解法一:外力 $F=B{I_總}L=B•\frac{{9Bω{r^2}}}{2R}•r=\frac{{9ω{B^2}{r^3}}}{2R}$
解法二:F=$\frac{P}{\overline v}=\frac{{{E_感}{I_總}}}{\overline v}$=$\frac{9B2ωr3}{2R}$.
答:
(1)導體棒產生的感應電動勢是$\frac{3Bω{r}^{2}}{2}$;
(2)流過導體棒的感應電流是$\frac{9Bωr2}{2R}$;
(3)外力大小是$\frac{9B2ωr3}{2R}$.

點評 本題的關鍵要掌握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和轉動切割感應電動勢公式E=$\frac{1}{2}$BL2ω,知道能量是如何轉化的.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水平虛線邊界MN的下方存在著正交的勻強電場和勻強磁場,電場強度為E,磁感應強度為B.一帶電微粒自MN上方距離為h的高處由靜止下落,從P點進入場區(qū),做了一段勻速圓周運動,從S點射出場區(qū),軌跡如圖所示,則( 。
A.所加勻強電場的場強方向一定豎直向上
B.微粒從P點運動到S點的過程中其電勢能先減小后增大
C.在正交的電磁場中微粒做圓周運動的半徑為$\frac{E}{B}\sqrt{\frac{h}{g}}$
D.微粒從P點運動到S點的過程中的電勢能和重力勢能之和一定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5.地球同步衛(wèi)星從地面上看去它好像是靜止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牛頓第一定律是科學家憑空想象出來的,沒有實驗依據
B.牛頓第一定律無法用實驗直接驗證,因此是不成立的
C.靜止的火車啟動時,速度變化慢,是因為靜止的物體慣性大的緣故
D.乒乓球可以快速抽殺,是因為乒乓球的慣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9.如圖甲所示,在某電場中建立x坐標軸,A、B為x軸上的兩點,xA、xB分別為A、B兩點在x軸上的坐標值.一電子僅在電場力作用下沿x軸運動,該電子的電勢能Ep隨其坐標x變化的關系如圖乙所示,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該電場一定不是孤立點電荷形成的電場
B.A點的電場強度小于B點的電場強度
C.電子由A點運動到B點的過程中電場力對其所做的功W=EpA-EpB
D.電子在A點的動能小于在B點的動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的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

(1)如表為某同學記錄的3組實驗數據,并做了部分計算處理.請計算出第3組實驗中的T=2.02s,g=9.68m/s2
組次123
擺長L/cm80.0090.00100.00
50次全振動的時間t/s90.095.5101.0
振動周期T/s1.801.91
重力加速度g/(m•s-29.749.73
(2)若有三位同學用多組實驗數據做出的T2-L圖線的示意圖如圖2中的a、b、c所示,其中a和b平行,b和c都過原點,圖線b對應的g值最接近當地重力加速度的值.則C
(A)圖線a對應的g值大于圖線b對應的g值
(B)圖線c對應的g值小于圖線b對應的g值
(C)出現圖線c的原因可能是誤將49次全振動記為50次
(D)出現圖線a的原因可能是誤將懸點到小球下端的距離記為擺長L
(3)某同學用細線和鐵鎖制成一個單擺,如圖3所示.由于只有一根量程為30cm的刻度尺,于是他在細線上的A點做了一個標記,使得懸點O到A點間的細線長度小于刻度尺量程.保持該標記以下的細線長度不變,通過改變O、A間細線長度以改變擺長.實驗中,當O、A間細線的長度分別為l1、l2時,測得相應單擺的周期為T1、T2.由此可得重力加速度g=$\frac{4{π}^{2}({l}_{1}-{l}_{2})}{{T}_{1}^{2}-{T}_{2}^{2}}$(用l1、l2、T1、T2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實驗中采用如圖所示的裝置.
(1)本實驗應用的實驗方法是C.
A.假設法              B.理想實驗法
C.控制變量法          D.等效替代法
(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BD.
A.平衡摩擦力時,應將盤及盤中的砝碼用細繩通過定滑輪系在小車上
B.每次改變小車的質量時,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實驗時,先放開小車,再接通打點計時器電源
D.在每次實驗中,應使小車和砝碼的質量遠大于砂和小桶的總質量
(3)如圖所示是某一次打點計時器打出的一條記錄小車運動的紙帶,取計數點A、B、C、D、E、F、G.紙帶上兩相鄰計數點的時間間隔為T=0.10s,用刻度尺測量出各相鄰計數點間的距離分別為AB=1.50cm,BC=3.88cm,CD=6.26cm,DE=8.67cm,EF=11.08cm,FG=13.49cm,則小車運動的加速度大小a=2.40m/s2,打紙帶上E點時小車的瞬時速度大小vE=0.99m/s.(結果均保留兩位小數)

(4)某同學測得小車的加速度a和拉力F的數據如下表所示:(小車質量保持不變)請根據表中的數據在坐標圖上作出a-F圖象;圖象不過坐標原點的原因可能是平衡摩擦過度或木板一端墊得過高.
F(N)0.200.300.400.500.60
a(m/s20.300.400.480.600.7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3.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物體豎直向上作勻加速運動時出現失重現象
B.物體豎直向下加速運動時出現失重現象
C.物體處于失重狀態(tài)時,地球對它的引力減小或消失
D.物體處于超重狀態(tài)時,地球對物體的引力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如圖所示,A、B是兩根豎直立在地上的木樁,輕繩系在兩木樁上不等高的P、Q兩點,C為光滑的質量不計的滑輪,下面懸掛著重物G,下列操作中,重物未觸地,輕繩的張力大小的變化情況是(  )
A.保持結點P的位置不變,Q點稍微向下移動時,張力變小
B.保持結點P的位置不變,Q點稍微向上移動時,張力變大
C.僅僅將A、B距離稍微拉大,繩的拉力將變小
D.僅僅將A、B距離稍微拉大,繩的拉力將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