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圖甲為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裝置示意圖.圖中打點計時器的電源為50Hz的交流電源,打點的時間間隔用△t表示.在小車質量未知的情況下,某同學設計了一種方法用來研究“在外力一定的條件下,物體的加速度與其質量間的關系”.

(1)完成下列實驗步驟中的填空:
①平衡小車所受的阻力:小吊盤中不放物塊,調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用手輕撥小車,直到打點計時器打出一系列等間距的點.
②按住小車,在小吊盤中放入適當質量的物塊,在小車中放入砝碼.
③打開打點計時器電源,釋放小車,獲得帶有點跡的紙帶,在紙帶上標出小車中砝碼的質量m.
④按住小車,改變小車中砝碼的質量,重復步驟③.
⑤在每條紙帶上清晰的部分,每5個間隔標注一個計數(shù)點.測量相鄰計數(shù)點的間距s1,s2,…求出與不同m相對應的加速度a.
⑥以砝碼的質量m為橫坐標,$\frac{1}{a}$為縱坐標,在坐標紙上作出$\frac{1}{a}$-m關系圖線.若加速度與小車和砝碼的總質量成反比,則$\frac{1}{a}$與m應成線性關系(填“線性”或“非線性”).
(2)完成下列填空:
①本實驗中,為了保證在改變小車中砝碼的質量時,小車所受的拉力近似不變,小吊盤和盤中物塊的質量之和應滿足的條件是遠小于小車和砝碼的總質量.
②設紙帶上三個相鄰計數(shù)點的間距為s1、s2和s3.a(chǎn)可用s1、s3和△t表示為a=$\frac{{s}_{3}-{s}_{1}}{50△{t}^{2}}$.圖乙為用米尺測量某一紙帶上的s1、s3的情況,由圖可讀出s1=24.2mm,s3=47.3mm,由此求得加速度的大小a=1.16m/s2
③圖丙為所得實驗圖線的示意圖.設圖中直線的斜率為k,在縱軸上的截距為b,若牛頓定律成立,則小車受到的拉力為$\frac{1}{k}$,小車的質量為$\frac{k}$.

分析 (1)①平衡摩擦力的標準為小車可以勻速運動,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點跡間隔均勻;⑥由牛頓第二定律得出表達式,從而進行判斷.
(2)為了保證在改變小車中砝碼的質量時,小車所受的拉力近似不變,小吊盤和盤中物塊的質量之和應該遠小于小車和砝碼的總質量.
根據(jù)連續(xù)相等時間內(nèi)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得出加速度.
由牛頓第二定律得出$\frac{1}{a}$-m的表達式,結合圖線的斜率和截距進行求解.

解答 解:(1)平衡摩擦力的標準為小車可以勻速運動,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點跡間隔均勻.
由a=$\frac{F}{m}$得,$\frac{1}{a}=\frac{m}{F}$,知$\frac{1}{a}$與m應成線性關系.
(2)①設小車的質量為M,小吊盤和盤中物塊的質量為m,設繩子上拉力為F,
以整體為研究對象有mg=(m+M)a
解得a=$\frac{mMg}{M+m}=\frac{mg}{1+\frac{m}{M}}$,故有M>>m,即只有M>>m時才可以認為繩對小車的拉力大小等于小吊盤和盤中物塊的重力.
②根據(jù)${s}_{3}-{s}_{1}=2a{T}^{2}$得,T=5△t,則a=$\frac{{s}_{3}-{s}_{1}}{50△{t}^{2}}$,由圖可讀出s1=24.2mm,s3=47.3mm,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a=1.16m/s2
③設小車質量為M,小車受到外力為F,由牛頓第二定律有F=(m+M)a;
所以$\frac{1}{a}=\frac{m}{F}+\frac{M}{F}$,則$\frac{1}{a}-m$圖象的斜率為$\frac{1}{F}$,故F=$\frac{1}{k}$,縱軸截距為b=$\frac{M}{F}=kM$,
則M=$\frac{k}$.
故答案為:(1)①等間距 ⑥線性。2)①遠小于小車和砝碼的總質量(填“遠小于小車的質量”也可以)、$\frac{{s}_{3}-{s}_{1}}{50△{t}^{2}}$,24.2(23.9~24.5之間) 47.3(47.0~47.6之間) 1.16(1.13~1.19之間)、$\frac{1}{k}$,$\frac{k}$

點評 實驗問題要掌握實驗原理、注意事項和誤差來源;遇到涉及圖象的問題時,要先根據(jù)物理規(guī)律寫出關于縱軸與橫軸的函數(shù)表達式,再根據(jù)斜率和截距的概念求解即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關于電流和電阻,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電流的方向與導體中正電荷的定向移動方向相同
B.金屬導體溫度降低時,由于自由電子的熱運動減慢,所以電流減小
C.對給定的導體,由R=U可知,通過導體的電流I越大,導體的電阻R越小
D.兩個定值電阻連接后的總電阻一定比其中某個電阻的阻值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當使用多用電表測量物理量時,多用電表表盤示數(shù)如圖所示.

(1)若此時選擇開關對準×100Ω擋,則被測電阻的阻值為2800Ω.若用多用電表測量另一個電阻的阻值發(fā)現(xiàn)指針偏離最左端角度很大,則應該換用倍率更低(填“高”或“低”)的擋位,換擋后還要歐姆調零,用完電表后把選擇開關撥到OFF擋或者交流電壓最高擋.
(2)圖2是一個多量程多用電表的簡化電路圖,測量電流、電壓和電阻各有兩個量程.當轉換開關S旋到位置3時,可用來測量電阻;當S旋到位置1、2時,可用來測量電流,其中S旋到位置1時量程較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8.假設地球可視為質量均勻分布的球體.已知地球表面兩極處的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0、地球的半徑為R,地球自轉的周期為T,引力常量為G.則可知( 。
A.地球的質量為 $\frac{{g}_{0}{R}^{2}}{G}$
B.地球表面赤道處的重力加速度大小為 $\frac{4{π}^{2}R}{{T}^{2}}$
C.近地衛(wèi)星在軌道運行的加速度大小為 $\frac{4{π}^{2}R}{{T}^{2}}$
D.地球同步衛(wèi)星在軌道運行的加速度大小為$\root{3}{\frac{16{g}_{0}{R}^{2}{π}^{2}}{{T}^{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5.如圖所示,A、B兩質點以相同的水平速度v0拋出,A在豎直面內(nèi)運動,落地點P1,B沿光滑斜面運動,落地點為P2,不計空氣阻力,比較P1、P2 在x軸方向上距拋出點的遠近關系及落地瞬時速度的大小關系,則有( 。
A.P1較近B.P1、P2一樣遠
C.A落地時,速率大D.A、B落地時,速率一樣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如圖所示,在x軸上,坐標為0處固定一個電量為-Q的負點電荷,坐標為+1處固定一個電量為+4Q的正點電荷.那么,在x坐標軸上,電場強度方向沿x軸正方向的點所在區(qū)域是(-1,0)和(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2.騎自行車的人沿著直線從靜止開始運動,運動后,在第1s、第2s、第3s、第4s內(nèi),通過的路程分別為1m、2m、3m、4m,有關其運動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前4 s內(nèi)的平均速度是2.5 m/sB.在第3、4 s內(nèi)平均速度是3.5 m/s
C.第3 s末的瞬時速度一定是3 m/sD.第2s內(nèi)的平均速度是1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9.2012年11月,“殲15”艦載機在“遼寧號”航空母艦上著艦成功.圖(a)為利用阻攔系統(tǒng)讓艦載機在飛行甲板上快速停止的原理示意圖.飛機著艦并成功鉤住阻攔索后,飛機的動力系統(tǒng)立即關閉,阻攔系統(tǒng)通過阻攔索對飛機施加一作用力,使飛機在甲板上短距離滑行后停止.某次降落,以飛機著艦為計時零點,飛機在t=0.4s時恰好鉤住阻攔索中間位置,其著艦到停止的速度一時間圖線如圖(b)所示.假如無阻攔索,飛機從著艦到停止需要的滑行距離約為1 000m.已知航母始終靜止,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為g.則( 。
A.在0.4 s~2.5 s時問內(nèi),阻攔索的張力幾乎不隨時間變化
B.從著艦到停止,飛機在甲板上滑行的距離約為無阻攔索時的$\frac{1}{10}$
C.在滑行過程中,飛行員所承受的加速度大小不會超過2.5g
D.在0.4 s~2.5 s時間內(nèi),阻攔系統(tǒng)對飛機做功的功率逐漸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如圖所示,直線a和曲線b分別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駛的汽車a和b的位移一時間(x-t)圖線,由圖可知(  )
A.在時刻tl,a車與b車相遇
B.在時刻t2,a、b兩車運動方向相反
C.在tl到t2這段時間內(nèi),b車的位移比a車小
D.在tl到t2這段時間內(nèi),b車的速率一直比a車的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