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復習第五天―――指、對數函數,二次函數
假期復習第四天―――函數的奇偶性,單調性
2004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一)
文科綜合能力測試
第Ⅰ卷(選擇題 共140分)
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科學技術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對人類文明發(fā)展產生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卮12~15題。
12.春秋戰(zhàn)國時期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產生了深遠的社會影響,這些影響不包括
A.促使井田制瓦解 B.導致地主階級興起
C.強化了周王室的統(tǒng)治 D.引發(fā)改革變法的時代風潮
13.明清時期引進、推廣高產作物玉米和甘薯所產生的重要影響是
①養(yǎng)活了眾多人口 ②經濟作物專業(yè)生產區(qū)域擴大 。
③導致了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xiàn) ④提高了農業(yè)生產商品化程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在西方,火藥、指南針和印刷術對于推翻封建統(tǒng)治、開拓世界市場、推動科學革命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它們在明清時期的中國卻未能推進社會變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當時的中國
A.固守農耕自然經濟生產方式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國侵擾
C.國家分裂、國力衰弱 D.經濟停滯倒退
15.鴉片戰(zhàn)爭后主張引進西方先進科技、“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著作是
A.魏源的<<海國圖志>> B.徐繼畬的<<瀛環(huán)志略>>
C.姚瑩的<<康?紀行>> D.洪仁?的<<資政新篇>>
文字資料和文物都是了解和研究歷史的重要依據。回答16~19題。
16.系統(tǒng)總結6世紀以前黃河中下游地區(qū)農牧業(yè)生產經驗的著作是
A.《夢溪筆談》 B.《汜勝之書》 C.《齊民要術》 D.《農政全書》
17.作品有“詩史’之稱的唐代詩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杜牧
18.圖4為西夏木活字(佛經)印本。關于這一印本及其所傳遞的歷史信息,下列選項中不正確的是
A.西夏與宋朝文化交流密切
B.西夏文明已發(fā)展到較高的程度
C.西夏文字的創(chuàng)制沒有仿照漢字
D.西夏木活字印本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早的木活字印本
19.圖5為宋代濟南劉家功夫針鋪印記,其上部文字為:“濟南
劉家功夫針鋪”;中部文字為“認門前白兔兒為記”;下部文
字為“收買上等鋼條,造功夫細針,不誤宅院使用,轉賣興
販,別有加饒,請記白”。從該“印記”中能夠獲取的準確歷
史信息是
A.宋代開始生產鋼針
B.宋代出現(xiàn)中國最早的商標、廣告
C.宋代已有集原料收購、生產加工和批發(fā)販賣為一體的經營方式
D.宋代出現(xiàn)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
中俄關系在中國對外關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卮20-23題。
20.確定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廣大地區(qū)屬于中國領土的中俄邊界條約簽訂于
A.順治時期 B.康熙時期 C.雍正時期 D.乾隆時期
21.沙俄借以侵吞中國烏蘇里江以東大片領土的不平等條約是
A.中俄《璦琿條約》 B.中俄《北京條約》
C.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 D.中俄<<改訂條約>>
22.下列關于俄國十月革命對中國影響的表述,正確的是
A.新文化運動興起 B.先進知識分子提出向俄國學習
C.孫中山發(fā)起護法運動 D.<<中俄聲明>>簽訂
23.下列關于新中國與蘇聯(lián)關系的表述,正確的是
A.蘇聯(lián)是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國家
B.蘇聯(lián)要求建立聯(lián)合艦隊導致中蘇關系急劇惡化
C.蘇聯(lián)撕毀兩國經濟技術合作協(xié)議直接導致中國三年經濟困難
D.20世紀7o年代中蘇關系開始改善
第Ⅱ卷(共160分)
37.(32分)閱讀以下材料并回答問題。
(1)讀圖7,指出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圍發(fā)生了什么變化,世界各民族、各地區(qū)之間的關系出現(xiàn)了怎樣的發(fā)展趨勢。(4分)
材料一
1992年是哥倫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許多國家紛紛舉行紀念活動,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強烈不滿。他們打出的一條標語上寫著:“你們慶祝的是我們的苦難”。
(2)結合所學知識,全面評價哥倫布航行到美洲的歷史影響。(8分)
材料二
有人描述20世紀初世界經濟聯(lián)系日益密切的情況時指出,倫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邊喝下午茶,一邊打電話訂購世界上任何產品,想訂購多少悉聽尊便,并放心地等著這些東西送到自家門口;同時,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財富投資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資源開發(fā)和新的冒險事業(yè)中,例如非洲的礦山,或上海的洋行: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價和舒適的交通工具,立即動身去任何國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適的旅館;他隨身攜帶的金幣可以在世界各個地方兌換成當地貨幣而通行無阻。
(3)根據材料二,指出20世紀初各國經濟聯(lián)系日益密切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從中受益的主要是哪些國家。(10分)
2004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一)
假期復習第三天―――函數的值域,反函數
假期復習第二天――――――函數
假期復習第一天――――――集合與簡易邏輯
2004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老課程)
文科綜合能力測試
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兩部分。
第Ⅰ卷
注意事項:
1.答第I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姓名、準考證號、考試科目涂寫在答題卡上。
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3.本卷共35小題,每小題4分,共140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城市的發(fā)展水平可以反映一個歷史時期的社會經濟狀況;卮12-15題。
12.下列關于唐長安城的表述,正確的是
①宮殿宏偉,街道整齊
②注重城市綠化,建有排水設施
③突破“坊”“市”界限,商業(yè)活動沒有區(qū)域限制
④是當時的國際大都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宋朝張擇端所繪《清明上河圖》反映了當時哪一城市的繁華景象?
A.蘇州 B.東京 C.泉州 D.臨安
14.呼和浩特城建成于明朝時期,這座城市的修建
A.適應了明王朝對蒙古作戰(zhàn)的需要 B.加強了蒙古地區(qū)與內地的貿易往來
C.密切了滿蒙關系 D.表明蒙古放棄了游牧生活方式
15.下列關于近代上海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近代第一個租界建于上海
B.洋務運動中近代軍事工業(yè)最早創(chuàng)建于上海
C.洋務派創(chuàng)辦第一個民用企業(yè)是在上海
D.是19世紀中國無產階級人數最多的城市
儒家學說的興衰與社會政治的發(fā)展變化息息相關;卮16-20題。
16.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直接原因是
A.儒生攻擊郡縣制。非議秦始皇 B.儒生主張“非攻”,反對兼并戰(zhàn)爭
C.秦的暴政與儒家仁政思想相抵觸 D.儒家的仁愛主張不利于秦始皇橫征暴斂
17.漢武帝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目的是
A.徹底拋棄法家思想
B.加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
C.向西域傳播儒家思想
D.使儒生成為官僚隊伍主體
18.科舉命題內容僅限于“四書五經”始于
A.北宋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9.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通過白話小說抨擊封建禮教的思想家是
A.陳獨秀 B.李大釗 C.魯迅 D.吳虞
20.“文革”后期江青等人借“批林批孔”將矛頭指向
A.周恩來 B.鄧小平 C.林彪 D.劉少奇
近代以來,政黨在社會歷史進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卮21-23題
21.中共“一大”確定,黨成立以后的中心任務是
A.組織工人階級,領導工人運動 B.發(fā)動農民進行土地革命
C.開展武裝斗爭奪取政權 D.同國民黨合作推動國民革命
22.第一次國共合作實現(xiàn)的標志是
A.1921年底孫中山會見共產國際代表馬林
B.1922年陳獨秀等共產黨人參加改組國民黨會議
C.1923年中共“三大”決定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
D.1924年中國國民黨“一大”召開
23.下列關于民主黨派的表述,正確的是
A.始終代表民族資產階級和上層小資產階級
B.自成立起就接受和擁護共產黨的領導
C.抗戰(zhàn)勝利后主張政治民主化,反對軍隊國家化
D.1948年后開始參與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的籌備工作
第Ⅱ卷
37.(38分)葡萄牙、西班牙的早期殖民擴張與英國在工業(yè)革命后的殖民擴張之間存在很大不同。
(1)指出早期殖民擴張時期的葡萄牙、西班牙與工業(yè)革命后的英國分別處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fā)展的什么階段?(6分)
(2)兩種殖民擴張的主要掠奪方式有何不同?(14分)
(3)兩種殖民擴張對本國資本主義發(fā)展分別產生了什么影響?(10分)
(4)擺脫殖民統(tǒng)治的國家到20世紀90年代大都仍屬于發(fā)展中國家,概括經濟全球化對它們的影響。(8分)
40.(30分)農民占了中國人口的絕大多數,解決他們面臨的問題,改善他們的生活是長期艱巨的任務。
材料一
中共中央1942年通過的《關于抗日根據地土地政策的決定》指出,農民是抗日與生產的基本力量,黨的政策是扶助農民,減輕地主的封建剝削,實行減租減息,保證農民的人權、政權、地權、財權,借以改善農民的生活,提高農民抗日與生產的積極性。地主中大多數是有抗日要求的,一部分開明紳士是贊成民主改革的。故黨的政策僅是扶助農民減輕封建剝削,而不是消滅封建剝削,故于減租減息之后又須實行交租交息政策,于保障農民的人權、政權、地權、財權之后,又須保障地主的人權、政權、地權、財權,借以聯(lián)合地主階級一致抗日。
《解放日報》
(1)中共在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與抗日戰(zhàn)爭時期,實行不同的土地政策。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兩種土地政策的基本內容;(5分)說明中共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改變土地政策的主要依據。(5分)
材料二
鄧小平在1987年指出,“農民人口占我國人口的百分之八十,農村不穩(wěn)定,整個政治局勢就不穩(wěn)定,農民沒有擺脫貧困,就是我國沒有擺脫貧困。坦率地說,在沒有改革以前,大多數農民是處在非常貧困的狀況,衣食住行都非常困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決定進行農村改革,給農民自主權,給基層自主權,這樣一下子就把農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把基層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面貌就改變了!
《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237-238頁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農村改革的主要措施與內容是什么,(6分)產生了哪些積極影響。(4分)
材料三
經過農村經濟改革,廣大農民的生活水平已有了很大提高。目前,還應繼續(xù)發(fā)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今年國家財政用于“三農”方面的投入就增加300億元以上。目前農業(yè)收入偏低的原因之一是農產品精深加工程度不高、規(guī)模不大。發(fā)達國家農產品加工業(yè)產值與農業(yè)產值的比例平均已達3 : 1,我國僅為0.6 : 1;發(fā)達國家農產品精深加工達到全部農產品的80%以上,我國尚不足40%。
(3)根據材料三,談談當前發(fā)展我國農村經濟、提高農民收入應采取什么措施。(10分)
2004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老課程)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