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3.用如圖所示的裝置來測定鎂與硫酸反應的速率,在錐形瓶中加入0,7克鎂帶,按圖連接好裝置,從A中加入20.0ml0.5mol/LH2SO4.記錄注射器活塞的位置和相應的時間.記錄數(shù)據如表
時間/s0t2t
活塞的位置/ml17.325.636.6
(1)檢查該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是將裝置安裝好后,關閉分液漏斗活塞,將注射器活塞拉出一定距離,然后松開活塞,若活塞回到原位則氣密性良好;或先將活塞位置固定好,然后從分液漏斗中加水,若水不能順利流下,則裝置氣密性好.
(2)儀器A的名稱是分液漏斗.
(3)0-t時間段與t-2t時間段,化學反應速率最快的是t-2t,原因是鎂與硫酸反應放熱,溫度升高,反應速率加快.
(4)用上述裝置探究Fe3+、Cu2+對雙氧水分解速率的影響,所用試劑:5%H2O2、0,1mol/LFeCl3、0.2mol/LCuCl2,完成表的實驗設計:
實驗序號雙氧水體積/mL蒸餾水體積/mL添加的物質
11004mLFeCl3
21022mLCuCl2
①寫出本實驗H2O2分解反應方程式并標明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shù)目:
②上表中需要添加的物質是4mlFeCl3溶液.
③本實驗需要測定的數(shù)據是收集相同體積的氧氣所需時間(或相同時間產生氧氣的體積).
(5)為確定MnO2催化雙氧水分解的最佳條件,用該實驗裝置進行實驗,反應物用量和反應停止的時間數(shù)據如表.

0.1g0.3g0.8g
10mL1.5%223s67s36s
10mL3.0%308s109s98s
10mL4.5%395s149s116s
分析表中數(shù)據回答下列問題:
①相同濃度的過氧化氫的分解速率隨著MnO2用量的增加而加快(填“加快”、“減慢”或“不變”).
②從實驗效果和“綠色化學”的角度考慮,雙氧水的濃度相同時,加入0.3 g的MnO2為較佳選擇.
③該小組的某同學分析上述數(shù)據后認為:“當用相同質量的MnO2時,雙氧水的濃度越小,所需要的時間就越少,亦即其反應速率越快”的結論,你認為是否正確?不正確(填“正確”或“不正確”),理由是H2O2的濃度擴大二倍(從1.5%-→3.0%),但反應所需時間比其二倍小的多.(提示:H2O2溶液的密度可認為近似相等.)

分析 (1)裝置氣密性檢驗的原理是:通過氣體發(fā)生器與液體構成封閉體系,依據改變體系內壓強時產生的現(xiàn)象(如氣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來判斷裝置氣密性的好壞;(2)根據實驗室常見儀器特征及名稱判斷;
(3)活塞的位置為生成氣體的體積,根據相同時間生成氣體的體積判斷反應速率快慢;反應溫度越高,反應速率越快;
(4)①雙氧水在氯化鐵作催化劑分解生成水和氧氣,據此寫出H2O2分解反應方程式并根據化合價變化標明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shù)目;
②在相同的條件下利用一個變量來比較,現(xiàn)催化劑不同,需反應的體積相同;
③通過相同時間生成氣體的體積大小或生成相同體積的氣體所需時間大小判斷;
(5)①根據表中雙氧水的量相同條件下,加入二氧化錳的質量多少對反應速率的快慢進行判斷;
②結合表中數(shù)據分析,雙氧水的濃度相同時,加入的最佳的二氧化錳的量;
③根據表中數(shù)據分析相同體積時3.0%的雙氧水中與1.5%的雙氧水,得出雙氧水的濃度與反應速率的關系.

解答 解:(1)通過氣體發(fā)生器與液體構成封閉體系,依據改變體系內壓強時產生的現(xiàn)象判斷裝置氣密性,所以檢驗該套裝置的氣密性的方法為:將裝置安裝好后,關閉分液漏斗活塞,將注射器活塞拉出一定距離,然后松開活塞,若活塞回到原位則氣密性良好;或先將活塞位置固定好,然后從分液漏斗中加水,若水不能順利流下,則裝置氣密性好,
故答案為:將裝置安裝好后,關閉分液漏斗活塞,將注射器活塞拉出一定距離,然后松開活塞,若活塞回到原位則氣密性良好;或先將活塞位置固定好,然后從分液漏斗中加水,若水不能順利流下,則裝置氣密性好;
(2)根據實驗室常見儀器名稱判斷,盛裝雙氧水的化學儀器A具有活塞裝置的漏斗,名稱是分液漏斗,
故答案為:分液漏斗;
(3)0-ts,生成氣體25.6-17.3=8.3mL,t-2t,生成氣體36.6-25.6=11mL,相同時間生成氣體的體積t-2t 多,所以t-2t 快,是因為鎂與硫酸反應放熱,溫度升高,反應速率加快,
故答案為:t-2t;鎂與硫酸反應放熱,溫度升高,反應速率加快;
(4)①雙氧水分解的方程式為:2H2O2$\frac{\underline{\;FeCl_{3}\;}}{\;}$2H2O+O2↑,反應中雙氧水既是氧化劑也是還原劑,雙氧水中氧元素化合價為-1價,變成氧氣失去2個電子,生成水得到2個電子,用雙線橋標明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shù)目為:
故答案為:;
②,則該實驗的目的為探究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為了便于比較,應在相同的條件下利用一個變量來比較,實驗1和2需體積相同,所以需4mLFeCl3,
故答案為:4;
③探究Fe3+、Cu2+對雙氧水分解速率的影響,通過過氧化氫分解生成的氧氣的量判斷,可收集相同體積的氧氣所需時間(或相同時間產生氧氣的體積)測定,
故答案為:收集相同體積的氧氣所需時間(或相同時間產生氧氣的體積);
(5)①由表中數(shù)據可知,雙氧水的量相同,加入的二氧化錳質量越多,反應所需的時間越短,說明反應速率越快,
故答案為:加快;
②根據表中數(shù)據,在雙氧水的濃度相同時,加入0.3g二氧化錳與加入0.1g二氧化錳對化學反應速率影響相差較大,加入0.3g二氧化錳與加入0.5g二氧化錳對反應速率的影響相差不是很大,所以加入二氧化錳的最佳量為0.3g,
故答案為:0.3;
③從表中數(shù)據可知,相同體積3.0%的雙氧水中的溶質含量是1.5%的雙氧水中溶質含量的二倍,但反應的時間卻比其反應時間的二倍小得多,由反應速率計算公式(v=$\frac{△c}{△t}$)可得出,此實驗條件下雙氧水的濃度越大分解速率越快,
故答案為:不正確;H2O2的濃度擴大二倍(從1.5%-→3.0%),但反應所需時間比其二倍小的多.

點評 本題考查了探究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題目難度中等,試題側重考查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對所學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明確實驗目的為解答關鍵,注意掌握溫度、濃度、催化劑等因素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設NA為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46gNO2和N2O4的混合氣體中含有的原子個數(shù)為3NA
B.標準狀況下,22.4L乙醇完全燃燒后生成的CO2分子數(shù)為2NA
C.1mol苯中所含的碳碳雙鍵數(shù)為3NA
D.1mol Cl2與過量Fe反應,轉移的電子數(shù)為3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對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研究一直是科技界關注的重點.
I.在催化劑存在下用H2還原CO2是解決溫室效應的重要手段之一,相關反應如下:主反應:CO2(g)+4H2(g)=CH4(g)+2H2O(g)△H1 ①
副反應:CO2(g)+H2(g)=CO(g)+H2O(g)△H2=+41.2kJ/mol
已知H2和CH4的燃燒熱分別為-285.5kJ•mol-1和-890.0kJ•mol-1
H2O(l)=H2O(g)△H3=+44kJ•mol-1
(1)△H1=-164kJ•mol-1
(2)有利于提高CH4平衡產率的反應條件是(至少寫兩條)降低溫度,增大壓強.工業(yè)上提高甲烷反應透擇性的關鍵因素是催化劑.
( 3 ) T℃時,若在體積恒為2L的密閉容器中同時發(fā)生上述反應,將物質的量之和為5mol的H2和CO2以不同的投料比進行反應,結果如用所示.若a、b表示反應物的轉化率,則表示H2轉化率的是b,c、d分別表示CH4(g)和CO(g)的體積分數(shù),由圖1可知$\frac{n({H}_{2})}{n(C{O}_{2})}$=4時,甲烷產率最高.若該條件下CO的產率趨于0,則T℃時①的平衡常數(shù)K=100.

II.溶于海水的CO295%以HCO3-形式存在.在海洋中,通過如圖2鈣化作用實現(xiàn)碳自凈.
(4)寫出寫出鈣化作用的離子方程式2HCO3-+Ca2+=CaCO3↓+CO2↑+H2O.
(5)如圖3,電解完成后,a室的pH值幾乎不變(“變大”、“變小”或“幾乎不變”);其間b室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H++HCO3-=C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已知乙醛(CH3CHO)和新制氫氧化銅的反應如下:CH3CHO+2Cu(OH)2+NaOH $\stackrel{△}{→}$ CH3COONa+Cu2O↓+3H2O某實驗小組做上述反應時,發(fā)現(xiàn)NaOH的用量對反應產物有影響,于是他們采用控制變量的方法,均使用0.5mL 40%的乙醛溶液進行下列實驗.
編號2%CuSO4溶液的體積10%NaOH溶液的體積振蕩后的現(xiàn)象pH加乙醛水浴加熱后的沉淀顏色
12mL3滴淺藍綠色沉淀5~6淺藍綠色沉淀
2a15滴淺藍色沉淀7~8黑色沉淀
31mL1mL藍色懸濁沉淀較少9~10紅褐色沉淀
4b2mL藍色懸濁沉淀較多11~12紅色沉淀
51mL3mL藍紫色溶液12~13----
(1)上表中a、b應為B(填字母序號).
A.15滴,1mL       B.2mL,1mL      C.15滴,2mL    D.2mL,2mL
(2)查閱資料可知,實驗1中的淺藍綠色沉淀主要成份為Cu2(OH)2SO4,受熱不易分解.寫出生成Cu2(OH)2SO4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NaOH+2CuSO4═Cu2(OH)2SO4↓+Na2SO4.基于實驗1、2的現(xiàn)象可以得出結論:NaOH用量較少時,乙醛未參與氧化反應,(或是含銅元素的化合物在發(fā)生變化).
(3)小組同學推測實驗3中的紅褐色沉淀可能是CuO和Cu2O的混合物,其依據是依據現(xiàn)象提出依據:實驗2中的黑色沉淀可能是CuO;實驗4中的紅色沉淀可能是Cu2O,所以實驗3中的紅褐色沉淀,可能是CuO和Cu2O的混合物.
依據理論提出依據:當NaOH用量逐漸增多時,產生的Cu(OH)2一部分受熱分解生成黑色的CuO;另一部分被乙醛還原為Cu2O紅色沉淀,所以實驗3中的紅褐色沉淀,可能是CuO和Cu2O的混合物.
(4)為了進一步證明實驗4中紅色沉淀的成分,該小組同學查閱資料得知:Cu2O在堿性條件下穩(wěn)定,在酸性溶液中可轉化為Cu2+、Cu.并進行了以下實驗.
。畬嶒4反應后的試管靜置,用膠頭滴管吸出上層清液.
ⅱ.向下層濁液中加入過量稀硫酸,充分振蕩、加熱,應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溶液變?yōu)樗{色,有紅色固體.
(5)小組同學繼續(xù)查閱資料得知:Cu(OH)2可與OH-繼續(xù)反應生成藍紫色溶液([Cu(OH)4]2-),由此提出問題:[Cu(OH)4]2-能否與乙醛發(fā)生反應,生成紅色沉淀?設計實驗解決這一問題,合理的實驗步驟是將1mL2%CuSO4溶液與3mL(或>3mL)10%NaOH溶液混合振蕩后(或取實驗5的藍紫色溶液),加入0.5mL40%的乙醛溶液,水浴加熱.基于上述實驗,該小組同學獲得結論:乙醛參與反應生成紅色沉淀時,需控制體系的pH>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我國科學家通過測量SiO226Al和10Be兩種元素的比例來確定“北京人”年齡,這種測量方法叫鋁鈹測年法.關于26Al和10Be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10Be和9Be是中子數(shù)不同質子數(shù)相同的不同原子
B.10Be的原子核內中子數(shù)比質子數(shù)少
C.5.2 g 26Al3+中所含的電子數(shù)約為1.2×1024
D.26Al和26Mg的質子數(shù)、中子數(shù)和核外電子數(shù)都不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有關物質的性質或結構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L層上的電子數(shù)為奇數(shù)的原子不一定是主族元素的原子
B.只由共價鍵形成的物質不一定是共價化合物
C.化學鍵的形成一定伴隨著電子的轉移和能量變化
D.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屬和非金屬分界線附近的元素屬于過渡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5.甲醛(HCHO)與葡萄糖相似具有還原性.為探究過量甲醛和新制Cu(OH)2反應的產物,進行如下研究.

(1)在圖1裝置中進行實驗,向a中加入0.5mol•L-1CuSO4溶液50mL和5mol•L-1NaOH溶液100mL,振蕩,再加入40%的甲醛溶液50mL,緩慢加熱a 20分鐘后冷卻至室溫.
①儀器b的名稱是球形冷凝管;
②能說明甲醛具有還原性的實驗現(xiàn)象是a中出現(xiàn)磚紅色物質.
(2)上述實驗有副反應發(fā)生,產生的氣體為CO、H2中的一種或兩種.為確認氣體成分,將裝置A和如圖2所示裝置連接后進行實驗.
依次連接的合理順序為A→B→E→F→D→C→G,裝置B的作用是吸收甲醛蒸氣,防止其干擾后續(xù)檢驗.有H2的實驗現(xiàn)象是F中黑色固體變紅色,D中固體變藍色.
(3)已知$\stackrel{催化劑}{→}$$\stackrel{催化劑}{→}$(H2CO3)設計實驗證明a中甲醛中的碳元素未被氧化成+4價.寫出實驗操作、現(xiàn)象、結論取少量a中反應后的清液,滴入過量的濃鹽酸,未見氣泡產生,說明甲醛的碳元素未被氧化成+4價.
(4)反應后a中有紅色固體產生,為研究其組成,進行如下實驗(以下每步均充分反應):

已知:CuO$\stackrel{易溶于濃氨水}{→}$[Cu(NH34]+(無色)$\stackrel{在空氣中}{→}$[Cu(NH34]2+(藍色),溶解得深藍色溶液的離子方程式為2Cu+8NH3•H2O+O2=2[Cu(NH34]2++4OH-+6H2O;
②將容量瓶ii中的溶液稀釋100倍后,溶液的顏色與容量瓶i相近.由此可知固體產物的組成及物質的量之比約為n(Cu2O):n(Cu)=1:2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25℃,c(HCN)+c(CN-)=0.1mol•L-1的一組HCN和NaCN的混合溶液,溶液中c (HCN)、c(CN-)與pH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有關離子濃度關系敘述正確的是( 。
A.將0.1 mol•L-1的HCN溶液和0.1 mol•L-1NaCN溶液等體積混合(忽略溶液體積變化):c(Na+)>c(HCN)>c(CN-)>c(OH-)>c(H+
B.W點表示溶液中:c(Na+)+c(H+)=c(HCN)
C.pH=8的溶液中:c(Na+)+c(H+)+c(HCN)=0.1mol•L-1+c(OH-
D.將0.3 mol•L-1HCN溶液和0.2 mol•L-1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忽略溶液體積變化):c(CN-)+3c(OH-)=2c(HCN)+3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有關X、Y、Z、W四種短周期元素性質的數(shù)據如表:
元素代號XYZW
原子半徑/pm6670143160
主要化合價-2+5、+3、-3+3+2
下列有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
A.X和Y能形成多種共價化合物
B.最簡單氫化物的沸點:X>Y
C.工業(yè)上常用電解Z的氯化物水溶液的方法制備Z單質
D.Z和W的氧化物均能溶于Y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溶液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