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段 | t1~t2 | t2~t3 | t3~t4 | t5~t6 |
平衡常數 | K1 | K2 | K3 | K4 |
分析 根據化學反應的速率之比等于化學方程式前的計量系數比來書寫方程式,根據影響反應速率和平衡移動的因素來確定改變的條件;圖2是在四種不同情況下影響化學的平衡,而影響平衡的因素有:濃度、溫度、壓強、催化劑;t2~t3和t3~t4這兩段平衡是不移動的,則只能是壓強和催化劑影響的,因此應該推斷該反應為等體積變化的反應,t2~t3的平衡比原平衡的速率要快,而t3~t4的速率又變慢,則前者應是加催化劑,因為條件只能用一次,t3~t4段為減壓;
(1)①反應物的濃度降低,生成物的濃度增大,結合圖一可知,A為反應物,C為生成物,A的變化為0.2mol/L,C的變化量為0.3mol/L.又由于該反應為等體積變化的反應,所以B為反應物,根據化學反應的速率之比等于化學方程式前的計量系數比,
該反應的方程式為2A(g)+B(g)?3C(g),據此計算起始量B的物質的量;t2~t3和t3~t4這兩段平衡是不移動的,則只能是壓強和催化劑影響的,因此應該推斷該反應為等體積變化的反應,t2~t3的平衡比原平衡的速率要快,而t3~t4的速率又變慢,則前者應是加催化劑;
②t1-t2段,平衡常數K1,
t2-t3段,使用催化劑,加快反應,平衡常數不變,K2=K1,
t3-t4段,為降低壓強,反應速率降低,平衡不移動,平衡常數不變,K3=K1,
t4-t5段,t5-t6段達到平衡狀態(tài),為升高溫度,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平衡常數減小;
③t1-t2段,處于平衡狀態(tài),c(A)平衡=0.8mol/L,c(B)平衡=0.4mol/L,c(C)平衡=0.6mol/L,
K1=$\frac{{c}^{3}(C)}{{c}^{2}(A)c(B)}$=$\frac{0.{6}^{3}}{0.{8}^{2}×0.4}$=0.84,在t1時刻再向該容器中加入1molA,0.5molB,0.3molC,等比例加入起始量,相當于增大壓強,平衡不變,達到相同的平衡狀態(tài);
(2)測得每生成1.12kg純硅(Si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8)需吸收aKJ熱量,結合熱化學方程式書寫方法,標注物質聚集狀態(tài)和化學方程式定量關系對應的反應焓變.
解答 解:(1)t2~t3和t3~t4這兩段平衡是不移動的,則只能是壓強和催化劑影響的,因此應該推斷該反應為等體積變化的反應,
t2~t3的平衡比原平衡的速率要快,而t3~t4的速率又變慢,則前者應是加催化劑,因為條件只能用一次,t3~t4段為減壓.
①反應物的濃度降低,生成物的濃度增大,結合圖一可知,A為反應物,C為生成物,A的變化為0.2mol/L,C的變化量為0.3mol/L.又由于該反應為等體積變化的反應,所以B為反應物,根據化學反應的速率之比等于化學方程式前的計量系數比,
該反應的方程式為2A(g)+B(g)?3C(g),所以,△c(B)=$\frac{1}{2}$△n(A)=$\frac{1}{2}$×0.2mol/L=0.1mol/L,起始2molA所對應的濃度為1mol/L,則體積應是$\frac{2mol}{1mol/L}$=2L,故B的起始物質的量為n(B)=(0.1mol/L+0.4mol/L)×2L=1mol,
故答案為:1;加催化劑;
②t1-t2段,平衡常數K1,
t2-t3段,使用催化劑,加快反應,平衡常數不變,K2=K1,
t3-t4段,為降低壓強,反應速率降低,平衡不移動,平衡常數不變,K3=K1,
t4-t5段,t5-t6段達到平衡狀態(tài),為升高溫度,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平衡常數減小,
故 K1=K2=K3>K4,
故答案為:>;t2-t4 平衡未移動,從圖象知K4是溫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動后的平衡常數,所以升溫平衡常數變;
③t1-t2段,處于平衡狀態(tài),c(A)平衡=0.8mol/L,c(B)平衡=0.4mol/L,c(C)平衡=0.6mol/L,
K1=$\frac{{c}^{3}(C)}{{c}^{2}(A)c(B)}$=$\frac{0.{6}^{3}}{0.{8}^{2}×0.4}$=0.84,
向一容積為2升的密閉容器中充入2molA、0.6molC和1molB三種氣體,維持溫度不變,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2A(g)+B(g)?3C(g),
在t1時刻再向該容器中加入1molA,0.5molB,0.3molC,等比例加入起始量,相當于增大壓強,平衡不變,達到相同的平衡狀態(tài),A的轉化率不變,依據圖象中數據計算α(A)=$\frac{1.0mol/L-0.8mol/L}{1.0mol/L}$×100%=20.0%,
故答案為:0.84; 20%;
(2)測得每生成1.12kg純硅(Si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8)需吸收aKJ熱量,生成1molSi放熱$\frac{aKJ}{\frac{1120g}{28g/mol}}$=$\frac{a}{40}$KJ,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SiCl4(g)+2H2(g)=Si(s)+4HCl(g)△=+Q/40 KJ/mol,
故答案為:SiCl4(g)+2H2(g)=Si(s)+4HCl(g)△=+Q/40 KJ/mol.
點評 本題以圖象的形式考查影響化學反應速率以及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主要是影響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因素分析、平衡常數計算和影響因素、等效平衡的理解應用、熱化學方程式書寫等,題目難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X | Y | |
Z | W |
A. | X、Y 均能形成不止一種氫化物 | |
B. | YO 2是一種有毒氣體,屬于酸性氧化物 | |
C. | Y 的最簡單氫化物比 Z 的穩(wěn)定性更強 | |
D. | XW2中各原子最外層均達到 8e-穩(wěn)定結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酯化反應 | B. | 氧化反應 | C. | 加成反應 | D. | 水解反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通過化學變化可實現${\;}_{1}^{2}$H與${\;}_{1}^{1}$H的相互轉化 | |
B. | ${\;}_{1}^{2}$H與${\;}_{1}^{1}$H的核外電子排布方式相同,化學性質相同 | |
C. | ${\;}_{1}^{2}$H與${\;}_{1}^{1}$H核外電子數和中子數均為1 | |
D. | ${\;}_{1}^{2}$H與H2互為同素異形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原子半徑:X<W<Z<Y | |
B. | 簡單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X>W>Z | |
C. | 氫元素與W、X形成的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酸分子式為H2WX3 | |
D. | X與Y形成的兩種二元化合物中,陰、陽離子數之比均為1: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