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06328  106336  106342  106346  106352  106354  106358  106364  106366  106372  106378  106382  106384  106388  106394  106396  106402  106406  106408  106412  106414  106418  106420  106422  106423  106424  106426  106427  106428  106430  106432  106436  106438  106442  106444  106448  106454  106456  106462  106466  106468  106472  106478  106484  106486  106492  106496  106498  106504  106508  106514  106522  170175 

科目: 來源: 題型:

科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一種樹突狀細胞(DC細胞),能參與人體的免疫過程(如圖示意),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由圖可知,DC細胞在免疫調(diào)節(jié)中的具體功能是
 

(2)DC細胞處理抗原后,細胞外出現(xiàn)特定的結構能與T細胞有識別作用的受體相結合,激活信號分子(S1、S2)從而激發(fā)T細胞出現(xiàn)免疫效應,此過程稱為細胞間的
 

(3)免疫調(diào)節(jié)不僅積極應對外來抗原的入侵,同時也隨時應對體內(nèi)的異常細胞,這體現(xiàn)了免疫系統(tǒng)的
 
功能.
(4)艾滋病病毒(HIV)通過T淋巴細胞表面的特異性CD4受體識別T淋巴細胞并侵染,從而破壞人類免疫系統(tǒng).科學家正在研究將病毒引誘到能導致其死亡的人體“陷阱”細胞中,以防止病毒增殖.其研究思路是:利用HIV可識別
 
細胞,讓HIV識別并侵染,侵染這種細胞后的HIV病毒卻無法增殖.請簡要說明HIV在這種“陷阱”細胞中無法增殖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某研究小組以大豆為材料進行了相關實驗研究,結果如圖所示.據(jù)圖回答:

(1)由圖甲可推知,與P點相比,Q點限制單株光合強度的外界因素是
 
(寫出兩種),圖甲給我們的啟示是:在栽培農(nóng)作物時要注意
 

(2)種植大豆的密閉大棚內(nèi)一晝夜空氣中的CO2含量變化如圖乙所示.C→F段,葉綠體內(nèi)ADP含量最高的場所是
 
,一晝夜內(nèi)有機物積累最多的點是
 
.B點產(chǎn)生ATP的場所有
 

(3)將對稱葉片左側遮光右側曝光(如周丙),并采用適當?shù)姆椒ㄗ柚箖刹糠种g的物質(zhì)和 能量的轉移.在適宜光照下照射12小時后,從左右兩側截取同等面積的葉片,烘干稱重,分別記為a和b(單位:克).則b與a的差值所代表的是
 
.請寫出導致葉片左側遮光部分重量變化的主要反應式
 

(4)在一定的條件下,可用丁圖所示裝置來探究光照強度對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根據(jù)該圖的材料及設置,可以確定該實驗的因變量是
 
,自變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某生物興趣小組在學習了“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后也重復了相關實驗,并提出了新的問題進行探究.
(1)配制培養(yǎng)基:通常加入
 
以便形成固體培養(yǎng)基.
(2)重復實驗:A組實驗接種正常R型細菌;B組接種正常S型菌;C組接種加熱殺死的S型菌;D組接種加熱殺死的S型菌和正常的R型菌的混合液.培養(yǎng)結果如下.

(3)實驗結論及分析:
①本實驗中設置的對照組是
 
,D組出現(xiàn)的S型菌是R型菌變異的結果,該變異類型屬于
 
,轉化形成的S型菌和野生型S型菌的遺傳物質(zhì)
 
(相同、不相同).
②觀察D組實驗結果后,有同學提出D組實驗的結果出現(xiàn)可能是實驗時對S型細菌加熱殺死不徹底造成的?根據(jù)
 
組實驗結果即可否定此假設.
③根據(jù)實驗結果可推測出S型菌中存在著某種
 

④艾弗里等人研究發(fā)現(xiàn)S型菌中能促使R型菌轉化的物質(zhì)是DNA.興趣小組同學分析S型菌加熱殺死后,S型菌的DNA之所以能進入R型菌,是因為R型菌應處于
 
態(tài).
(4)興趣小組又進行了以下4個實驗,則小鼠存活的情況依次是
 

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
②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
③R型菌+DNA酶→高溫加熱后冷卻→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④S型菌+DNA酶→高溫加熱后冷卻→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
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為研究人工引入草本植物D后對一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主要植被類型B、C)的影響,在實驗前后分別對該濕地植被類型、昆蟲種類和種群密度進行了調(diào)查,結果如下表.請回答:
主要植被類型 昆蟲種類數(shù) 昆蟲種群密度(只/m2
實驗前 實驗后 實驗前 實驗后 實驗前 實驗后
實驗區(qū) B、C D 39 14 15 3.3
對照區(qū) B、C B、C 39 39 15 14.8
(1)采用樣方法調(diào)查植物D的種群密度時,若選取的樣方數(shù)量太少,易導致
 
.若調(diào)查群落的物種豐富度,需要統(tǒng)計
 

(2)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各種組成成分之間是通過
 
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而形成的統(tǒng)一整體,同時
 
能夠調(diào)節(jié)生物的種間關系,以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
(3)人工引入植物D后,昆蟲的種類和種群密度都大幅減小,最可能的原因是
 
.預計該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食蟲鳥可能發(fā)生的變化是
 

(4)下表是該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在實驗一年中的能量流動情況.
同化總量(106J) 現(xiàn)存?zhèn)體中的能量(106J) 呼吸消耗量(106J)
    植被 1000 200 590
    昆蟲 100 15 64
食草鳥 20 7 11
食蟲鳥 13.8 4.7 6.8
分析上表可知,流入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能量為
 
×106J,從第二營養(yǎng)級到第三營養(yǎng)級的能量傳遞效率為
 
.在該人工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要維持其穩(wěn)定性,除了生物群落外,還必須含有的成分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如圖甲是某成熟植物細胞示意圖(a、b、c代表細胞結構,數(shù)字代表物質(zhì)),圖乙表示光照、溫度適宜的封閉溫室大棚內(nèi)一晝夜CO2濃度的變化,請分析回答:
(1)已知甲圖中①是水,將甲圖所示細胞置于較高濃度的KNO3溶液中,細胞中體積將發(fā)生明顯變化的結構是
 
(填字母).a(chǎn)與b比較,結構上的相同之處是
 

(2)在結構a中,②作為反應物直接參與的生化反應是:
 
.將該細胞置于黑暗處并供給H218O,短時間內(nèi)除水外,還能在
 
中檢測到18O.
(3)乙圖A、B、C、D四個點中,光合產(chǎn)物積累最多的點是
 
.大田作物夏季中午光合速率明顯下降的過程稱作光合作用的午休現(xiàn)象.據(jù)圖乙推測該植物光合作用有無午休現(xiàn)象?
 
,原因是
 

(4)假設溫室中植物呼吸速率基本不變,請據(jù)圖乙曲線在圖丙中推測一晝夜內(nèi)光合作用的速率變化曲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某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用人的體細胞與小鼠體細胞進行雜交得到的雜種細胞含有雙方的染色體.雜種細胞在持續(xù)分裂過程中僅保留小鼠的染色體而人的染色體會逐漸丟失,最后只剩一條或幾條.如圖示意人的缺乏HGPRT酶的突變細胞株(HGPRT-)和小鼠缺乏TK酶的細胞株(TK-)融合并在HAT培養(yǎng)液中培養(yǎng)的簡要過程.實驗顯示,人的染色體在融合細胞中僅存3號或17號染色體或兩者都有.已知只有同時具有HGPRT酶和TK酶的融合細胞才可在HAT培養(yǎng)液中長期存活與繁殖.

(I)體細胞雜交克服了
 
.的障礙,過程①可用到的不同于植物細胞融合的方法是
 
,細胞融合體現(xiàn)了細胞膜具有
 
的結構特點.
(2)過程②中,為防止細菌污染,應向培養(yǎng)液中添加一定量的
 
;此外,還要定期用
 
等處理細胞,使貼壁生長的細胞脫落形成細胞懸液.
(3)從培養(yǎng)過程看,HAT培養(yǎng)液不僅能提供營養(yǎng),還可起到
 
作用.
(4)分析圖示結果,可確定人的
 
基因位于
 
號染色體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請回答有關細胞結構和功能的問題:
(1)圖1為幾種生物細胞的亞顯微結構示意圖:

①B細胞中具有雙層膜的結構有
 
,該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總反應式是
 

②圖中各細胞共有的細胞器是
 
;與C細胞相比,A細胞中特有的細胞器是
 

③將人的某種糖蛋白基因?qū)隕細胞中,能合成出多肽鏈卻不能形成糖蛋白,其原因是E細胞中沒有
 
(細胞器)對其加工.
④以上生物一定屬于生產(chǎn)者的是
 
(填字母).
(2)真核細胞的細胞質(zhì)中由膜圍成的小管、小泡和扁囊組成的系統(tǒng)稱為內(nèi)膜系統(tǒng),各種內(nèi)膜之間可以通過出芽和融合的方式進行交流,如圖2所示:
①圖中的F與吞噬小泡結合并將細菌消滅屬于免疫系統(tǒng)的第
 
道防線.
②在動植物細胞中都存在但功能不同的是
 
.(填字母)
③若H中的物質(zhì)為促甲狀腺激素,則圖中的信號分子可能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為研究NaCl和光強度對植物光合速率的影響,實驗者利用三角葉濱藜進行了相關實驗,結果如圖
請回答:
(1)圖1中高濃度NaCl處理后,植物細胞液濃度低于外界溶液濃度,植物通過
 
失水,引起氣孔開放度下降,導致
 
,影響碳反應,光合速率下降.在處理后的短時間內(nèi),葉綠體基質(zhì)中RuBP的含量
 

(2)圖2中在NaCl溶液處理前后,丙組光合速率基本不變,主要是由于
 
限制了光合作用.在處理后一段時間,甲乙兩組的光合速率基本相同,是由于
 
限制了光合作用.在處理后,甲組的光飽和點將
 
(填“增大”、“不變”、“變小”).
(3)據(jù)實驗結果分析,在
 
(“強”或“弱”)光照下,植物對NaCl的耐受性更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A、B、C三個小鼠品系均為近交系,遺傳學家在A、B品系中均發(fā)現(xiàn)了眼睛變小的突變型個體,而在C品系中則發(fā)現(xiàn)了沒有眼睛的突變型個體.(說明:假定眼睛變小或沒有眼睛均僅涉及一對等位基因的控制)
(1)近交系小鼠是采用全同胞(即雙親相同的小鼠)交配連續(xù)繁殖20代以上并篩選獲得的,可以認為它們是
 
(純種、雜種).
(2)現(xiàn)另有純種的野生型個體,怎樣進行一次雜交實驗,來確定突變型是隱性性狀還是顯性性狀?請簡述雜交實驗思路,并預期實驗結果及得出結論.
 

(3)若通過上述雜交實驗,已經(jīng)確定眼睛變小為隱性性狀,沒有眼睛為顯性性狀.能否通過一代雜交實驗確定這三個突變基因是否為同一基因的等位基因?請先作出判斷,然后簡述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腐乳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出的一種經(jīng)過微生物發(fā)酵的大豆食品.下面是腐乳制作的流程示意圖:
讓豆腐上長出毛霉→加鹽腌制→加鹵湯裝瓶→密封腌制
(1)現(xiàn)代科學研究表明.許多種微生物參與了豆腐的發(fā)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是一種
 
狀真菌.
(2)腐乳制作的原理是
 

(3)傳統(tǒng)的制作過程中,豆腐塊上生長的毛霉來自
 
.而現(xiàn)代的腐乳生產(chǎn)是在嚴格的無菌條件下,將優(yōu)良的毛霉菌種接種在豆腐上,這樣可以
 

(4)加鹽的作用是
 
 

(5)鹵湯是由酒及各種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加酒的作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