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如圖1為用拉力傳感器和速度傳感器探究“加速度與物體受力的關系”實驗裝置.用拉力傳感器記錄小車受到拉力的大小,在長木板上相距L=48.0cm的A、B兩點各安裝一個速度傳感器,分別記錄小車到達A、B時的速率.

(1)實驗主要步驟如下:
①將拉力傳感器固定在小車上;
②調整長木板的傾斜角度,以平衡小車受到的摩擦力,讓小車在不受拉力作用時能在木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
③把細線的一端固定在拉力傳感器上,另一端通過定滑輪與鉤碼相連;
④接通電源后自C點釋放小車,小車在細線拉動下運動,記錄細線拉力F的大小及小車分別到達A、B時的速率vA、vB
⑤改變所掛鉤碼的數(shù)量,重復④的操作.
(2)表中記錄了實驗測得的幾組數(shù)據(jù),vB2-vA2是兩個速度傳感器記錄速率的平方差,則加速度的表達式a=,請將表中第3次的實驗數(shù)據(jù)填寫完整(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次數(shù)F(N)vB2-vA2(m2/s2a(m/s2
10.600.770.80
21.041.611.68
31.422.342.44
42.003.483.63
52.624.654.84
63.005.495.72
(3)由表中數(shù)據(jù)在坐標紙上描點并作出a~F關系圖線;
(4)對比實驗結果與理論計算得到的關系圖線(圖中已畫出理論圖線),造成上述偏差的原因是沒有完全平衡摩擦力.

分析 (1)注意平衡摩擦力的原理,利用重力沿斜面的分力來平衡摩擦力,若物體能勻速運動則說明恰好平衡了摩擦力;
(2)根據(jù)運動學公式中速度和位移的關系可以寫出正確的表達式;
(3)利用描點法可正確畫出圖象;
(4)對比實際與理論圖象可知,有外力時還沒有加速度,由此可得出產(chǎn)生偏差原因.

解答 解:(1)根據(jù)平衡狀態(tài)的特點可知知道當小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說明摩擦力已經(jīng)被平衡.
(2)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速度公式有:v2-v02=2as可知加速度為:a=$\frac{{v}_{B}^{2}-{v}_{A}^{2}}{2L}$,根據(jù)表中實驗數(shù)據(jù)解得:a=2.44m/s2
(3)根據(jù)表中實驗數(shù)據(jù)在坐標系內描出對應點,然后作出圖象如圖所示:

(4)對比圖象可知,實際圖象沒有過原點而是和橫坐標有交點,造成原因是因為沒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或拉力傳感器讀數(shù)偏大.
故答案為:(1)勻速直線; (2)$\frac{{v}_{B}^{2}-{v}_{A}^{2}}{2L}$;2.44;(3)圖象如圖所示;(4)沒有完全平衡摩擦力.

點評 本題考查了實驗注意事項、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等問題;明確實驗原理,正確進行誤差分析和數(shù)據(jù)處理是對學生學習實驗的基本要求,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所帶的電荷量是任意實數(shù)
B.物體所帶電荷量的最小值是1.6×10-19 C
C.元電荷就是電子或質子
D.凡試探電荷都是點電荷,凡點電荷都能作試探電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9.在t=0時,甲乙兩質點從相距70m的兩地開始相向運動,它們的v-t圖象如圖所示,則( 。
A.在第1s末,乙質點改變運動方向
B.在第2s末,甲、乙兩質點相遇
C.甲、乙從計時開始,在以后相當長的時間內能有二次相遇
D.第4s末,甲乙兩質點相距20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0.如圖所示,ABC為豎直平面內光滑絕緣固定框架,B、C兩點在同一水平面內.套在AB桿上的質量為m帶正電的小圓環(huán)由A點靜止釋放,滑到B點時速度為υ0.若空間加一與ABC平面平行的勻強電場,圓環(huán)仍由A點靜止釋放,滑到B點時速度為$\sqrt{2}$υ0,將小圓環(huán)套在AC桿上,從A點靜止釋放,滑到C點時速度為$\sqrt{3}$υ0,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電場方向與BC垂直
B.B點電勢是C點電勢的2倍
C.A、C兩點間電勢差是A、B兩點間電勢差的2倍
D.圓環(huán)由A滑到C是圓環(huán)由A滑到B過程中電場力做功的2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7.將等量的正、負電荷分別放在正方形的四個頂點上,(如圖所示).O點為該正方形對角線的交點,直線段AB通過O點且垂直于該正方形,OA>OB,以下對A、B兩點的電勢和場強的判斷,正確的是(  )
A.A點場強等于B點場強B.A點場強小于B點場強
C.A點電勢高于B點電勢D.A點電勢等于B點電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7.某同學設計了如圖1所示的裝置來探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彈簧秤固定在一合適的木塊上,桌面的右邊緣固定一個光滑的定滑輪,細繩的兩端分別與彈簧秤的掛鉤和礦泉水瓶連接.在桌面上畫出兩條平行線P、Q,并測出間距d.開始時將木塊置于P處,現(xiàn)緩慢向瓶中加水,直到木塊剛剛開始運動為止,記下彈簧秤的示數(shù)F0,以此表示滑動摩擦力的大。賹⒛緣K放回原處并按住,繼續(xù)向瓶中加水后,記下彈簧秤的示數(shù)F,然后釋放木塊,并用秒表記下木塊從P運動到Q處的時間t.
①木塊的加速度可以用d、t表示為a=$\frac{2d}{{t}^{2}}$.
②改變瓶中水的質量重復實驗,確定加速度與彈簧秤示數(shù)F的關系.如圖2圖象能表示該同學實驗結果的是C.

③用加水的方法改變拉力的大小與掛鉤碼的方法相比,它的優(yōu)點是BC.
A.可以改變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B.可以更方便地獲取更多組實驗數(shù)據(jù)
C.可以更精確地測出摩擦力的大小
D.可以獲得更大的加速度以提高實驗精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4.(1)用如圖1所示裝置做“探究加速度與力、物體質量的關系”實驗時,將木板一端墊高,使木板有恰當?shù)膬A斜度,這樣做是為了平衡摩擦力.
(2)利用小車沿斜面向下的運動做“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的實驗,把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連在小車后面,小車運動時,紙帶上打出一系列的點,標出計數(shù)點0、1、2、3,測出計數(shù)點1、2、3到計數(shù)點0的距離分別為s1,s2,s3,如圖2所示,

a.已知相鄰計數(shù)點間時間間隔為T,打計數(shù)點2時,小車的速度大小為$\frac{{s}_{3}-{s}_{1}}{2T}$.
b.實驗操作時,應先接通打點計時器電源(填“釋放小車”或“接通打點計時器電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R1和R2分別標有“4Ω,1.0A”和“4Ω,0.5A”,將它們串聯(lián)后接入電路中,如圖所示,則此電路中允許消耗的最大功率為( 。
A.2.0WB.4.0WC.5.0WD.6.0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某同學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小車動能變化與合外力對它所做功的關系.圖中A為小車,連接在小車后面的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B的限位孔,它們均置于水平放置的一端帶有定滑輪的足夠長的木板上,C為彈簧測力計,不計繩的質量和繩與滑輪的摩擦.實驗時,先接通電源再松開小車,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下一系列點.
該同學在一條比較理想的紙帶上,從點跡清楚的某點開始記為O點,順次選取5個點,分別測量這5個點到O之間的距離,并計算出它們與O點之間的速度平方差△v2(△v2=v2-v02),填入下表:
點跡s/m△v2/m2•s2
O//
11.600.04
23.600.09
36.000.15
47.000.18
59.200.23

請以△v2為縱坐標,以s為橫坐標在方格紙中作出△v2-s圖象.若測出小車A質量為0.2kg,結合圖象可求處小車所受合外力的大小為F=0.25N.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