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29331  129339  129345  129349  129355  129357  129361  129367  129369  129375  129381  129385  129387  129391  129397  129399  129405  129409  129411  129415  129417  129421  129423  129425  129426  129427  129429  129430  129431  129433  129435  129439  129441  129445  129447  129451  129457  129459  129465  129469  129471  129475  129481  129487  129489  129495  129499  129501  129507  129511  129517  129525  211419 

科目: 來源: 題型:

為了測定某純堿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雜質是氯化鈉),將20g的該樣品溶解在90g水中,加入適量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氯化鈣溶液,恰好反應完全,測得濾液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為10%.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2CO3+CaCl2=CaCO3↓+2NaCl.
試計算:
(1)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
(2)氯化鈣溶液的質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已知某合金樣品中可能含有鋁、鐵、銅中的兩種或三種.某小組同學對該合金樣品的成分進行探究.
查閱資料】鋁與氫氧化鈉溶液可以發(fā)生反應,而鐵、銅不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已知2Al+2NaOH+2X=2NaAlO2+H2↑,則X的化學式是
 

【探究實驗】
實驗方案 實驗現象 結論
①取一定量的合金樣品,加過量的
 
,充分反應后過濾,濾渣備用.

②取步驟①所得濾渣,加
 
樣品部分溶解,并有氣體放出.
 
合金中一定含有
 


合金中一定含有鐵和銅.
【拓展探究】某同學進一步驗證鋁、鐵、銅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他設計了以下四種實驗方案,其中能達到實驗目的是
 
(填字母序號).
A.將Al、Cu分別加入到FeSO4溶液中
B.將Al、Fe分別加入到CuSO4溶液中
C.將Al分別加入到FeSO4、CuSO4溶液中
D.將Fe分別加入到Al2(SO43、CuSO4溶液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某同學利用如圖裝置驗證二氧化碳的相關化學性質.
實驗裝置實驗步驟實驗現象
①向外拉注射器1氣球1微微鼓起,
注射器1中溶液變渾濁
②將注射器2中的液體推入瓶中氣球1繼續(xù)微微鼓起,
③打開K,將氣球2中的固體氫氧化鈉倒入瓶中后,關閉K氣球1繼續(xù)變大,
(1)步驟①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2)補全步驟②中的現象:
 

(3)補全步驟③中的現象:
 
,其中“氣球1繼續(xù)變大”的原因是
 

(4)通過本實驗能驗證的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實驗室部分儀器或裝置如圖1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儀器C的名稱:
 

(2)請你用上面儀器中的
 
(填儀器標號)組裝一套用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發(fā)生裝置,收集裝置可選用圖中的
 
(填儀器標號).根據你的裝置寫出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常溫下NO是一種無色、難溶于水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大,在空氣中能與氧氣迅速反應生成紅棕色的NO2氣體,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O+O2═2NO2.利用如圖2所示儀器Ⅰ、Ⅱ,可收集純凈的NO氣體,收集前應先在儀器Ⅰ中
 
,然后用膠管將
 
(填導管口字母)與c相連組成收集裝置.
(4)化學學習興趣小組同學設計如圖實驗裝置(鐵架臺等儀器省略)制備CO2和驗證CO2與NaOH反應.
①小組同學分析實驗裝置后,發(fā)現用E裝置收集CO2有明顯不足,需將裝置E中的導管
 
(填“a”或“b”)加長至接近集氣瓶底部方可.
②改進裝置,打開止水夾K1,檢查氣密性,加入藥品開始實驗,當觀察到裝置F中的現象是
 
,可確定裝置E收集滿CO2,同時證明CO2能H2O發(fā)生反應.
③當裝置E中收集滿CO2時,關閉止水夾K1,打開止水夾K2,把注射器D中50mL濃NaOH溶液壓入裝置E中,觀察到裝置F導管內液柱逐漸上升的現象時,即能證明CO2與NaOH反應.但有同學認為此現象是CO2溶于水的結果,為了進一步證明CO2與NaOH確實反應了,你在上述現象結束后采取的方法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某化學興趣小組同學對含有Na2SO4雜質的Na2CO3固體樣品進行了以下實驗探究.請根據如圖所示的實驗過程和提供的數據,回答以下問題.

(1)過程②中產生氣體的原因是
 

(2)計算溶液A的質量(寫出計算過程,結果保留一位小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嫩肉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氫鈉(NaHCO3),可破壞肉質纖維結構、促進肉類吸收水分,從而使肉質松軟,達到鮮嫩爽滑的目的.小明發(fā)現將拌了嫩肉粉的肉類放到鍋中加入食醋調味燒煮時產生了大量氣體,她對此頗感興趣,決定對其進行探究.
I. 小明對氣體的成分進行了猜測:氣體中除了醋酸氣體和水蒸氣之外,還可能含有氣體A,A是
 

Ⅱ. 小明對氣體A的來源做了兩種猜測:
猜測1:
 

猜測2:氣體A可能是由碳酸氫鈉受熱分解產生的.
針對以上猜測,小明設計了以下實驗: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1
實驗2 取碳酸氫鈉樣品少許加入試管中,加熱使之充分反應,并把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 試管口出現小水珠,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實驗結論:猜想①②都正確.
Ⅲ.實驗2中,小明發(fā)現充分反應后,試管中仍留有一些白色粉末,他猜測可能是氫氧化鈉或碳酸鈉,請用物理、化學方法各一種進行鑒別.
(1)物理方法:
 

(2)化學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是化學研究和學習的重要內容.
(1)氯化鈉、氯化鈣和氯化鎂中都含有氯元素,如圖是氯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關信息,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填標號).
A.該元素屬于非金屬元素
B.該原子核內質子數為17
C.該元素的原子形成陰離子后,離子結構示意圖為
D.該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35.45g
(2)根據生活經驗,汗水含有的某物質有咸味,構成該物質的微粒是
 
(填粒子符號).
(3)碳酸氫鈉在焙制糕點和炸油條時常用作發(fā)泡劑,用化學方程式解釋其原理
 

(4)現有一包白色粉末,其中含有CuSO4、BaCl2、NaOH、Na2CO3中的一種或幾種.某化學小組為確定白色粉末的成分,進行了如下實驗:
(Ⅰ)取一定量白色粉末,加入足量水,振蕩,得到無色透明溶液;
(Ⅱ)取少量(Ⅰ)的溶液,加入足量鹽酸,有氣泡產生.
(提示:BaCO3難溶于水;Na2CO3的水溶液呈堿性)
①該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什么物質?可能含有什么物質?
②為確定可能含有的物質是否存在,還需要作進一步的實驗驗證,請寫出簡要的實驗步驟.
(5)食用純堿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鈉.現取某食用純堿樣品20g,加入一定量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同時產生了6.6g氣體.試計算該食用純堿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析.(寫出計算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為了制取CO2并驗證它的性質,張林同學設計并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請根據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儀器a的名稱是
 

(2)B中玻璃管內發(fā)生化學反應的方程式為
 
,酒精燈加上鐵絲網罩的作用是
 

(3)D中石蕊溶液始終沒有變紅,則C裝置中M最有可能是
 
(填序號).
A.稀硫酸           B.澄清石灰水                C.氫氧化鈉溶液
(4)尾氣的處理方法可以是
 
.為了證明A中反應后的溶液里含有CaCl2,張林同學向溶液中滴加少許Na2CO3溶液,結果沒有觀察到白色沉淀,你推測是
 
(填物質名稱)的干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根據下列實驗回答問題.

(1)儀器a的名稱是
 
,A中瓶底放少量水的作用是
 

(2)B中紅磷不燃燒的原因是
 
,白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是
 

(3)C中觀察到的現象是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多角度認識物質,能幫助我們更全面了解物質世界.以氧氣和二氧化碳為例,回答下列問題:
(1)認識物質的組成和構成
①從宏觀上看,氧氣和二氧化碳都由
 
(填“元素”、“原了”或“分子”,下同)組成.
②從微觀上看,氧氣和二氧化碳都由
 
構成.
(2)認識物質的性質
①氧氣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納米鐵粉在氧氣中可自燃生成氧化鐵,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②將蘸有酒精的棉芯點燃后放入燒杯中,向杯中緩慢傾倒二氧化碳,觀察燒杯中的棉芯自下而上熄滅(如圖1),說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質有
 
.由此可推知的滅火原理是
 
.若使棉芯下半段恢復燃燒,操作方法有
 

(3)認識物質的制法
①某同學用軟塑料瓶自制氣體發(fā)生裝置,通過捏放瓶身可隨時控制反應發(fā)生和停止(如圖2),若利用該裝置制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若利用該裝置制二氧化碳,無紡布包內藥品為
 
(寫名稱).
②工業(yè)上常用液化空氣制氧氣,該過程發(fā)生
 
(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
(4)辨證地認識物質
①量變引起質變,例如:碳在充足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在不充足的氧氣中燃燒生成
 
(寫化學式).
②功過相對論.從“二氧化碳導致溫室效應”的亊實分析,“過”:使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等;“功”:
 
(舉一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