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小明在探究光的折射規(guī)律時,意外發(fā)現:當光沿某方向從半圓玻璃磚射向空氣時,折射光消失而反射光卻變得更亮,如圖1,老師告訴他這是光的全反射現象.課后,小明查到光從玻璃射向空氣時的一些數據如下表:
圖1 圖2
入射角i | 折射角r | 反射能量 |
0° | 0° | 5% |
10° | 15.2° | 7% |
20° | 30.9° | 26% |
30° | 48.6° | 43% |
40° | 74.6° | 77% |
41.2° | 81° | 84% |
41.8° | 90° | 100% |
42° | / | 100% |
(1)分析以上數據可知光從玻璃射向空氣時,折射角隨入射角的變化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從玻璃斜射向空氣時,反射能量隨著入射角的增大而______,當入射角i≥______°時,反射能量達到100%,就發(fā)生了全反射現象.
(3)由表格數據可知:圖2中圖線______(填“a”或“b”)反映了上述實驗中的兩角關系.
(4)根據光路可逆,當光從空氣斜射向玻璃時,折射角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因此折射光線不能消失,則______(填“能”或“不能”)發(fā)生全反射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某同學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點的實驗,如圖是光從空氣射入水中時的光路.實驗中發(fā)現,入射光線、折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的兩側.通過實驗還得到如下數據:
入射角α | 0° | 15° | 30° | 45° | 60° |
反射角β | 0° | 15° | 30° | 45° | 60° |
折射角γ | 0° | 11° | 22.1° | 35.4° | 40.9° |
(1)分析表中數據,可得出結論:
①光從空氣斜射到水面時,將同時發(fā)生________和______現象;
②光從空氣斜射到水面時,折射角隨入射角的變化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且折射角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當光從空氣垂直射到水面時,折射角等于______.
(2)請你對該同學通過上述探究實驗得出光的折射特點的過程作出評價.是否存在不足?答:______(填“是”或“否”);請簡要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南寧中考)如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圖.
(1)實驗器材有:帶底座的玻璃板、白紙、筆、光屏各一,兩支外形相同的蠟燭A和B.還缺少的器材是________.選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為了便于確定像的______.
(2)在豎立的玻璃板前點燃蠟燭A,拿未點燃的蠟燭B豎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動,人眼一直在玻璃板______(填“前”或“后”)觀察,直至它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這種確定像與物大小關系的方法是__________(填“控制變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移去蠟燭B,在其原來位置上放置一塊光屏,光屏上無法呈現蠟燭的像,這說明平面鏡成的是______像.
(4)當蠟燭A向玻璃板靠近,蠟燭A的像______(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云南中考)如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
(1)除圖1所示的實驗儀器外,還需用到的測量工具是________.
(2)實驗時,玻璃板要與紙面______放置.沿玻璃板畫一條直線MN代表______的位置,然后把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蠟燭在玻璃板后面所成的像.這個像是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
(3)圖2是某小組同學用白紙記錄的蠟燭和它所成的像的位置關系.分析圖中信息可得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像和物到平面鏡的距離______;像和物的連線與平面鏡______.有同學將白紙沿直線MN對折后發(fā)現蠟燭的位置和它的像的位置重合,所以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又可表述為:平面鏡成的像與物體關于鏡面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濟南中考)小明同學利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實驗:
(1)小明選用玻璃板而不選用平面鏡,是因為這樣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時,小明在玻璃板前放一支點燃的蠟燭甲,還要在玻璃板后面放一支未點燃的蠟燭乙.對這兩只蠟燭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在尋找蠟燭甲的像的位置時,眼睛應在玻璃板放有蠟燭______(填“甲”或“乙”)的一側觀察.
(4)如果小明在尋找蠟燭甲的像的位置時,無論怎樣沿桌面移動蠟燭乙,都不能使它與蠟燭甲的像重合,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玻璃板的同一側,小明同學通過玻璃板看到了蠟燭甲的兩個像.形成兩個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小明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的實驗.
試驗次數 | 入射角 | 反射角 |
1 | 30° | 30° |
2 | 40° | 40° |
3 | 50° | 50° |
(1)使光線以不同角度入射進行實驗,測量結果如上表所示.由此可得:在反射現象中,反射角______入射角.
(2)將一束光貼著紙板A沿EO射到O點,若將紙板B向前或向后折,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是否在________內,此時,在紙板B上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線.
(3)若將一束光貼著紙板B沿FO射到O點,光將沿圖中的______方向射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在研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實驗中,平面鏡M平放在平板上,E、F是兩粘接起來的硬紙板,可繞垂直于鏡面的接縫ON轉動.
(1)如圖甲,當E、F在同一平面上時,讓入射光線AO沿紙板E射向鏡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線,若將AO向ON靠近,則OB______(填“靠近”或“遠離”)ON.
(2)如圖乙,把半面紙板F向前或向后折,則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線,說明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及法線ON在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泉州中考)小勇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的關系”的實驗: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點,便于____________.
(2)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點燃的蠟燭A,再拿一支沒有點燃的相同的蠟燭B,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蠟燭B跟蠟燭A的像______,說明像與物的大小______;若用光屏代替蠟燭B,在玻璃板后面觀察光屏,將______(填“能”或“不能”)觀察到蠟燭A的像,說明所成的是______(填“虛”或“實”)像.
(3)若將玻璃板和蠟燭下面的白紙換成方格紙進行實驗,這種做法的優(yōu)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聊城中考)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鄭能同學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在玻璃板中觀察到了蠟燭A的像.
(1)為了探索像和物的大小關系,他拿出另一根完全相同的蠟燭B放在玻璃板后,則蠟燭B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點燃,前后左右移動蠟燭B,直至看上去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得出平面鏡所成的像和物大小相等.
(2)鄭能同學還得出像和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據此,用圖乙所示方法測視力時,鏡中視力表的像到人的距離為________m.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