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33226  433234  433240  433244  433250  433252  433256  433262  433264  433270  433276  433280  433282  433286  433292  433294  433300  433304  433306  433310  433312  433316  433318  433320  433321  433322  433324  433325  433326  433328  433330  433334  433336  433340  433342  433346  433352  433354  433360  433364  433366  433370  433376  433382  433384  433390  433394  433396  433402  433406  433412  433420  447348 

   有關(guān)王安石、黃庭堅、陸游的文學(xué)常識必須識記,三首詩要在理解詩句含義的基礎(chǔ)上熟讀,并通過三首詩的理解,練習(xí)掌握詩歌鑒賞的思路與方法。

[典型例題]

夏意

蘇舜欽

別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簾明。

樹陰滿地日當(dāng)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注]蘇舜欽;北宋詩人,主張改革,被削職為民,于蘇州修建滄浪亭,隱居不仕,《夏意》作于此時。

⑴有人說這首詩題為“夏意”,全詩“無一句不切夏意”。第一句中的“夏”,點明時令,第二句中的___________和第三中的____________不僅扣住詩題,更寫出了詩人生活環(huán)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氣氛。優(yōu)美的意境,讀之仿佛微風(fēng)拂面。

⑵你認(rèn)為這首詩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心境呢?根據(jù)你的理解結(jié)合原詩,寫一段鑒賞性的文字,100 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這首詩取題“夏意”,展現(xiàn)的是清幽之境,表現(xiàn)的是內(nèi)心壓抑著痛苦的閑適寧靜!皠e院”、“深深”、“清”,詩一開始即構(gòu)成清幽涼爽的氣氛,繼之以“石榴開遍”“樹陰滿地”“流鶯時一聲”渲梁,無不給人清涼寧謐之感。削職隱居的詩人內(nèi)心當(dāng)是痛苦的,但詩人沒有牢騷,對得失榮辱顯得很淡泊,但沒有牢騷又不等于沒有痛苦,清幽之境恰恰反襯著詩人內(nèi)心壓抑著的刺痛,“夏意”之意,是值得讀者細(xì)細(xì)揣度的。

[模擬試題]

試題詳情

結(jié)句詩人說自己希望能坐上歸船,吹弄著悠揚的長笛,回到那遙遠(yuǎn)的故鄉(xiāng)--我的這顆心呵,早已和白鷗訂好盟約了。從全詩的結(jié)構(gòu)看,這個結(jié)尾是相當(dāng)精彩的:起首處詩人從“癡兒了卻官家事”說起,透露了對官場生涯的厭倦和對登快閣亭欣賞自然景色的渴望;然后,漸入佳境,詩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與起首處對“公家事”之“了卻”形成鮮明對照;五、六句詩人作一迭宕:在良辰美景中,詩人心內(nèi)的憂煩無端而來,詩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負(fù)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胸懷無人理解的痛苦。那么,解脫的出路何在呢?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詩人的“歸船”、“白鷗”之想。這一結(jié)尾,不但呼應(yīng)了起首,順勢作結(jié),給人以“一氣盤旋而下之感”(潘伯鷹評語)。而且意味雋永,讓人想象無窮。

此詩極受后人稱賞。姚鼐稱此詩“豪而有韻,此移太白歌行于七律內(nèi)者”;方東樹評析說:“起四句且敘且寫,一往浩然,五、六句對意流行。收尤豪放。此所謂寓單行之氣于排偶之中者!边@些評析都是十分切中肯綮的。翁方綱評黃山谷詩云:“坡公之外又出此一種絕高之風(fēng)骨,絕大之境界,造化元氣發(fā)泄透矣!奔(xì)吟此詩,當(dāng)之無愧。

3、《書憤》

這詩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陸游居家鄉(xiāng)山陰時所作。陸游時年六十有二,這分明是時不待我的年齡,然而詩人被黜,只能賦閑在鄉(xiāng),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報國欲死無戰(zhàn)場”,感于世事多艱,小人誤國而“書生無地效孤忠”,于是,詩人郁憤之情便噴薄而出!皶鴳崱闭撸惆l(fā)胸中郁憤之情也。

“國仇未抱壯士老,匣中寶劍夜有聲!碑(dāng)英雄無用武之地時,他會回到鐵馬金戈的記憶里去的。想當(dāng)年,詩人北望中原,收復(fù)失地的壯心豪氣,有如山涌,何等氣魄!詩人何曾想過殺敵報國之路竟會如此艱難?以為我本無私,傾力報國,那么國必成全于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壞以致于屢遭罷黜?詩人開篇一自問,問出多少郁憤?

“樓船”二句,寫宋兵在東南和西北抗擊金兵進犯事,也概括詩人過去游蹤所至。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主完顏亮南侵,宋軍在瓜洲一帶拒守,后金兵潰退。上句指此。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陸游正在南鄭參加王炎軍幕事,詩人與王炎積極籌劃進兵長安,曾強渡渭水,與金兵在大散關(guān)發(fā)生遭遇戰(zhàn)。下句指此。這兩句概括的輝煌的過去恰與“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鮮明對比!傲紩r恐作他年恨,大散關(guān)頭又一秋。”想今日恢復(fù)中原之機不再,詩人之心何啻于泣血?從詩藝角度看,這兩句詩也足見陸游浩蕩詩才!皹谴(雄偉的戰(zhàn)艦)與“夜雪”,“鐵馬”與“秋風(fēng)”,意象兩兩相合,便有兩幅開闊、壯盛的戰(zhàn)場畫卷。意象選取甚為干凈、典型。

“塞上長城”句,詩人用典明志。南朝時劉宋名將檀道濟曾自稱為“萬里長城”;实垡獨⑺f:“自毀汝萬里長城。”陸游以此自許,可見其少時之磅礴大氣,捍衛(wèi)國家,揚威邊地,舍我其誰?然而,如今呢?詩人壯志未酬的苦悶全懸于一個“空”字。大志落空,奮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攬鏡自照,卻是衰鬢先斑,皓首皤皤!兩相比照,何等悲愴?再想,這一結(jié)局,非我不盡志所致,非我不盡力所致,而是小人誤我,世事磨我!我有心,天不予。悲愴便為郁憤。

再看尾聯(lián)。亦用典明志。諸葛亮堅持北伐,雖“出師未捷身先死”,但終歸名滿天宇,“長使英雄淚滿襟”。千載而下,有誰可與相提并論呢?很明顯,詩人用典意在貶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復(fù)中原之志亦將“名世”。詩人在現(xiàn)實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將渴求慰藉的靈魂放到未來,這自然是無奈之舉。而詩人一腔郁憤也就只好傾泄于這無奈了。

回看整首詩歌,但見句句是憤,字字是憤。憤而為詩,詩便盡是憤。

試題詳情

2、《登快閣》

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黃庭堅當(dāng)時在吉州太和縣(今江西泰和)知縣任上,公事之余,詩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廣遠(yuǎn),景物清華得名”(《清一統(tǒng)治·吉安府》)的快閣覽勝。這一首著名的七律就是寫登臨時的所見所感。它集中體現(xiàn)了詩人的審美趣味和藝術(shù)主張,因而,常被評論家們作為代表列舉。

一般說來,文章或詩歌開頭往往較難,以致有的文學(xué)家常將其開頭處砍去,這是因為開頭處,作者還沒有和作品的情境融為一體,因而容易作態(tài)。黃山谷此詩起首,用通俗口語娓娓道來,但又能構(gòu)思奇妙,引人入境。詩人說,我這個呆子辦完公事,登上了快閣,在這晚晴余輝里,倚欄遠(yuǎn)眺。這二句,看似通俗淺近,卻包涵著極為豐富的內(nèi)容:前句是用《晉書·傅咸傳》所載夏侯濟之語,“生子癡,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坐癡,復(fù)為快耳!”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閣”及李商隱“萬古貞魂倚暮霞”之典,還多有翻新出奇之妙!鞍V兒”二字翻前人之意,直認(rèn)自己是“癡兒”,此為諧趣之一;“了卻”二字,渲染出了詩人如釋重負(fù)的歡快心情,與“快閣”之“快”暗相呼應(yīng),從而增加了一氣呵成之感此為妙用二;“倚晚晴”三字,更是超脫了前人的窠臼。杜詩之“倚”,倚于山閣,乃實境平敘;李詩之“倚”,主語為“萬古貞魂”,乃虛境幻生而成;黃詩之“倚”,可謂虛實相兼;詩人之“倚”,乃是實景,但卻倚在無際無垠的暮色晴空。讀此三家,宛如一幅藝術(shù)攝影,在晚霞的逆光里,詩人與亭閣的背影……

不僅如此,“倚晚霞”三字,還為下句的描寫,作了鋪墊渲染,使詩人順勢迸出了“落木千山天遠(yuǎn)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絕唱。遠(yuǎn)望無數(shù)秋山,山上的落葉飄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時顯得更加遼遠(yuǎn)闊大,澄凈如玉的澄江在快閣亭下淙淙流過,一彎新月,映照在江水中,顯得更加空明澄澈。這是詩人初登快閣亭時所覽勝景的描繪,也是詩人胸襟懷抱的寫照。讀這樣的詩句,不禁使人想起杜甫“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和謝眺“余霞散成綺,澄江凈如練”的名句。但黃山谷之句,既汲取了前輩的養(yǎng)料加以鍛煉熔造,又是新的境界再現(xiàn)。所以前人曾評此二句道:“其意境天開,則實能劈古今未泄之奧妙!(張宗泰《魯齋所學(xué)集》)

試題詳情

1、《書湖陰先生壁》

   這是王安石題在楊德逢屋壁上的一首詩。楊德逢,別號湖陰先生,是作者退居金陵(今江蘇南京)時的鄰居和經(jīng)常往來的朋友。

   首二句贊美楊家庭院的清幽!懊╅堋贝竿ピ骸!办o”即凈。怎樣寫凈呢?詩人摒絕一切平泛的描繪,而僅用“無苔”二字,舉重若輕,真可謂別具只眼。何以見得?江南地濕,又時值初夏多雨季節(jié),這對青苔的生長比之其他時令都更為有利。況且,青苔性喜陰暗,總是生長在僻靜之處,較之其他雜草更難于掃除。而今庭院之內(nèi),連青苔也沒有,不正表明無處不凈、無時不凈嗎?在這里,平淡無奇的形象由于恰當(dāng)?shù)挠米謪s具有了異常豐富的表現(xiàn)力!盎尽笔峭ピ簝(nèi)最引人注目的景物。因為品種繁多,所以要分畦栽種。這樣,“成畦”二字就并非僅僅交代花圃的整齊,也有力地暗示出花木的豐美,既整齊又不單調(diào)。

   這清幽環(huán)境令人陶醉,所以當(dāng)詩人的目光從院內(nèi)花木移向院外的山水時,他的思緒才會那樣悠遠(yuǎn)、飄逸,才會孕育出下面一聯(lián)的警句,“一水”“兩山”被轉(zhuǎn)化為富于生命感情的親切的形象,而為千古傳誦。但后二句之所以廣泛傳誦,主要還在于這樣兩點:一、擬人和描寫渾然一體,交融無間!耙凰o田”加以“繞”字,正見得那小溪曲折生姿,環(huán)繞著綠油油的農(nóng)田,這不恰像一位母親雙手護著小孩的情景嗎?著一“護”字,“繞”的神情明確顯示。至于“送青”之前冠以“排闥”二字,更是神來之筆。它既寫出了山色不只是深翠欲滴,也不只是可掬,而竟似撲向庭院而來!這種描寫給予讀者的美感極為新鮮、生動。它還表明山的距離不遠(yuǎn),就在楊家庭院的門前,所以似乎伸手可及。尤其動人的,是寫出了山勢若奔,仿佛剛從遠(yuǎn)方匆匆來到,興奮而熱烈。所有這些都把握住了景物的特征,而這種種描寫,又都和充分的擬人化結(jié)合起來。那情調(diào)、那筆致,完全像在表現(xiàn)“有朋自遠(yuǎn)方來”的情景:情急心切,竟顧不得敲門就闖進庭院送上禮物。二者融合無間,相映生色,既奇崛又自然,既經(jīng)錘煉又無斧鑿之痕,清新雋永,韻味深長。二、這兩句詩也與楊德逢的形象吻合。在前聯(lián)里,已可看到一個人品高潔、富于生活情趣的湖陰先生。所居僅為“茅檐”,他不僅“掃”,而且“長掃”(即常掃),以至于“靜無苔”;“花木成畦”,非賴他人,而是親“手自栽”?梢娝屐o脫俗,樸實勤勞。這樣一位高士,徜徉于山水之間,當(dāng)然比別人更能欣賞到它們的美,更感到“一水”“兩山”的親近;詩人想象山水有情,和湖陰先生早已締結(jié)了深厚的交誼。詩以《書湖陰先生壁》為題,處處關(guān)合,處處照應(yīng),由此也可見出詩人思維的綿密。

   此詩對于“一水”“兩山”的擬人化,既以自然景物的特征為基礎(chǔ),又與具體的生活內(nèi)容相吻合,所以氣足神完,渾化無跡,成為古今傳誦的名句。

   在修辭技巧上,三四兩句也堪作范例!白o田”和“排闥”的典故都出自《漢書》,是嚴(yán)格的“史對史”、“漢人語”對“漢人語”,可見詩律極為工細(xì)精嚴(yán)。但讀來自然天成,全似未嘗著力準(zhǔn)確地說,由于詩人將典故融化在詩句中,我們只覺得他采用了擬人手法,而不感到是在“用事”!坝檬隆倍皇谷擞X,這正是其成功之處。

問題①這首小詩四句都是在寫景,在寫景的順序上有什么特點?這樣安排有怎樣的意義?

“茅檐無苔”“花木成畦”是從居室主人的角度來寫景的:“茅檐無苔”是因為主人勤快打掃;“花木成畦”是主人親手栽種的,表現(xiàn)出主人質(zhì)樸、自然的生活追求,在清苦生活中依然保持著一種對閑適自在生活情致的追求。而“一水綠繞”“兩山送青”是對生活環(huán)境周圍自然景物的描寫,對水和山人格化的描寫,表現(xiàn)出對居所的呵護,自然亦有情!而又從這一角度更加突出了對主人高尚情致和清高人格的贊同。

問題②作者所呈現(xiàn)的詩意,在藝術(shù)手法上有怎樣的特色?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一“護”一“繞”一“送”,將山水有情,對田地中莊稼的呵護,人格化地表達出來,目的在于突出自然山水與居所主人完美地統(tǒng)一在一起。同時化靜為動,綿延深長,增加了詩歌的意境。劉大杰先生評價王安石的詩“格高意妙”,他的“小詩”(絕句)“雅麗精絕,令人有一唱三嘆之妙,在宋代諸詩人中幾乎無人勝過他”。

試題詳情

3、陸游(1125 -1210)南宋詩人。字務(wù)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12歲即能詩文,一生著述豐富,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等數(shù)十種存世。陸游具有多方面文學(xué)才能,尤以詩的成就為最。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陸游積極主張抗金,受到主和派的排擠,他在許多詩篇中抒寫政治抱負(fù),反映人民疾苦,批判當(dāng)時統(tǒng)治集團的屈辱投降,風(fēng)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壯,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激情;抒寫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在思想上、藝術(shù)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稱,不僅成為南宋一代詩壇領(lǐng)袖,而且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與尤袤、楊萬里、范成大合稱南宋詩人四大家。

試題詳情

2、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黃豫章,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其詩多寫個人日常生活,講究修辭造句,詩風(fēng)奇崛瘦硬,力擯輕俗之習(xí),開一代風(fēng)氣,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早年受知于蘇軾,與張耒、晁補之、 秦觀并稱“蘇門四學(xué)士”,詩與蘇軾并稱“蘇黃”。詞與秦觀齊名,有《山谷琴趣外篇》。書法精妙,與蘇、米、蔡并稱“宋四家”。有《山谷集》。

試題詳情

1、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世稱臨川先生。撫州臨川人(今屬江西),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xué)家。安石少好讀書,慶歷二年(1042年)登楊鎮(zhèn)榜進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縣知縣、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點江東刑獄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詔安石知江寧府,旋召為翰林學(xué)士。熙寧二年(1069年)提為參知政事,從熙寧三年起,兩度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寧九年罷相后,隱居,病死于江寧(今江蘇南京市)鐘山,謚文。被譽為是“中國十一世紀(jì)改革家”。宋神宗時宰相。創(chuàng)新法,改革舊政,世稱王荊公。文學(xué)上的主要成就在詩文方面,散文雄健峭拔,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詩歌遒勁清新。有《臨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

試題詳情

2、掌握鑒賞詩歌的方式方法,提高學(xué)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試題詳情

1、學(xué)習(xí)三首詩,把握作者思想情感。

試題詳情

學(xué)習(xí)宋詩三首《書湖陰先生壁》《登快閣》和《書憤》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