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8.用于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建筑采用了膜材料ETFE,該材料為四氟乙烯與乙烯的共聚物,四氟乙烯也可與六氟丙烯共聚成聚全氟乙丙烯。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ETFE分子中可能存在“-CH2-CH2-CF2-CF2-”的連接方式
B.合成ETFE及合成聚全氟乙丙烯的反應均為加聚反應
C.聚全氟乙丙烯分子的結構簡式可能為CF2CF2CF2CFCF3?
D. 四氟乙烯分子中既含有極性鍵又含有非極性鍵
解析:
答案:C
7.近年來,科學家發(fā)現(xiàn)了由100個碳原子構成的一個具有完美對稱性的C100原子團,其中每個C原子仍可以以四價方式成鍵。經分析發(fā)現(xiàn):此原子團分為內、中、外三層。最內層是由20個C原子構成的正十二面體,最外層是由60個C原子形成12個分立的正五邊形,處于中間層次的碳將內、外層的碳原子通過共價鍵聯(lián)系在一起。試推斷當它與H2或氟形成分子時,其化學式應為( )
A.C100H20和C100F20 B.C100H60和C100F60
C.C100H100和C100F100 D.C100H40和C100F40
解析:依據①每個C原子形成4個化學鍵 ②內層是由20個C原子構成的正十二面體、弁鈱佑60個C原子 ④外層為12個分立的正五邊形、葜虚g層次的C將內、外層C連接在一起等信息,聯(lián)想到此碳原子團具有完美對稱性,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個結論:該碳原子團中只有三類碳原子;內層的二十個碳原子中每個碳原子周圍都有三個碳原子與之成鍵;中間的碳原子共二十個,與內層碳原子正好一對一成鍵,與外層碳原子正好可以一分為三;外層六十個碳原子中每個碳原子均有一個電子未用來形成單鍵,因此在此碳原子團中,可以認為有三十個雙鍵,因此選B。
答案:B
6.下列對乙烯和聚乙烯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乙烯是純凈物,常溫下為氣態(tài),聚乙烯為固態(tài),是混合物
B.乙烯比聚乙烯易發(fā)生氧化反應
C.取等質量乙烯和聚乙烯完全燃燒后,生成的CO2和H2O的質量分別相等
D.取等物質的量的乙烯和聚乙烯,完全燃燒后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質的量分別相等
解析:聚乙烯中不再含有雙鍵,故乙烯比聚乙烯易發(fā)生氧化反應;乙烯與聚乙烯的最簡式相同,故等質量的兩者生成的CO2和H2O的質量分別相等,但等物質的量的乙烯和聚乙烯完全燃燒生成的CO2和H2O不相等。
答案:D
5.(2009·福建三明檢驗)下列對于加成反應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加成反應的結果是使有機化合物中不再含有不飽和鍵
B.經過加成反應后,有機化合物的官能團發(fā)生了變化
C.任何含有不飽和鍵的有機化合物都能發(fā)生加成反應
D.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能夠作為所有可以發(fā)生加成反應的試劑
解析:炔烴加成反應后可以含有不飽和鍵,選項A錯;不同的有機化合物對加成反應的試劑有所選擇,選項D錯;羧基中的碳氧不飽和鍵不能發(fā)生加成反應,選項C錯。
答案:B
4.實現(xiàn)下列變化的有機反應的類型,不正確的是( )
A.CH3CH3―→CH3CH2Cl 取代反應
B.CH2=CH2―→CH2BrCH2Br 加成反應
C.CH2=CH2―→CH3CH2OH 取代反應
D. CHCH―→CHBr=CHBr 加成反應
解析:CH2=CH2與H2O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加成反應生成CH3CH2OH,而不是取代反應;其他各選項表示的反應類型都是正確的。
答案:C
3.(2009·吉安模擬)下列說法中的各項性質,屬于CH4、C2H4、C2H2共性的是( )
A.常溫常壓下是無色無味氣體 B.在通常狀況下,密度比空氣小
C.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在一定條件下能發(fā)生加聚反應
解析:C2H4是稍有氣味的氣體,故A選項錯誤;CH4、C2H4、C2H2的相對分子質量分別為16、28、26,小于空氣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29,故密度均小于空氣密度,B選項正確;CH4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C選項錯誤;CH4分子中無不飽和碳原子,不能發(fā)生加聚反應。
答案:B
2.下列關于乙烯和乙烷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1.科學家對惠更斯號探測器登陸土星的最大衛(wèi)星--土衛(wèi)六發(fā)回的數據進行了分析,發(fā)現(xiàn)土衛(wèi)六的大氣層中含有95%的氮氣,剩余的氣體為甲烷和其他碳氫化合物。下列關于碳氫化合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碳氫化合物的通式為CnH2n+2 B.石油的主要成分是碳氫化合物
C.乙烯是含碳量最高的碳氫化合物 D .碳氫化合物中的化學鍵都是極性鍵
解析:碳氫化合物不一定是烷烴;乙烯含碳量不是最高,苯的最簡式為CH,含碳量大于乙烯;碳氫化合物中的碳碳鍵為非極性鍵。
答案:B
15.(2010·紹興一中期中考題)銀及銀合金材料是“神舟”七號飛船發(fā)射時攜帶的研究材料之一。銀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金屬,如銀元、銀首飾、銀器等。
Ⅰ.某研究性學習小組,設計實驗探究某銀元中銀的質量分數(銀元的主要成分是銀,含少量銅雜質)。取一塊銀元,稱其質量為W g,溶于足量的稀硝酸中,充分反應后,在溶液中滴加過量的鹽酸,過濾、洗滌、烘干、稱重得到的固體,質量為a g。
(1)根據上述數據,計算該銀元中銀的質量分數為________。
(2)下列情況中使測定銀元中銀的質量分數偏高的是 ( )
A.烘干時,溫度偏高 B.加入鹽酸不足
C.沉淀沒有洗滌干凈 D.加入硝酸溶液濃度過大
Ⅱ.原子利用率是衡量化學反應綠色化的重要依據之一,原子利用率
=×100%。硝酸銀是中學重要化學試劑,某同學利用瓶膽上的銀制取硝酸銀:
方案1:用14 mol/L硝酸溶液溶解銀制硝酸銀;
方案2:用2 mo/L硝酸溶液溶解銀制硝酸銀。
(3)寫出化學方程式:
方案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方案1的原子利用率為________;方案2的原子利用率為________。你認為符合綠色化學要求的方案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硝酸銀固體受熱易分解,硝酸銀的溶解度變化規(guī)律類似硝酸鉀的溶解度變化規(guī)律。從硝酸銀溶液中分離硝酸銀的方法是________(填序號)。
①冷卻熱飽和硝酸銀溶液,結晶;②蒸發(fā)溶劑,結晶。
除去硝酸銀晶體表面雜質,下列方法合適的是 ( )
A.用蒸餾水洗滌 B.用75%酒精洗滌 C.用飽和硝酸鈉溶液洗滌
除去硝酸銀晶體表面的水分,下列措施合適的是 ( )
A.加熱烘干 B.吹氣晾干 C.用濾紙吸干
解析:(1)3Ag+4HNO3(稀)===3AgNO3+NO↑+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AgNO3+HCl===AgCl↓+HNO3,得關系式:
Ag-AgCl。
n(Ag)=n(AgCl)== mol,m(Ag)= g,w(Ag)=×100%。
(2)若烘干時,溫度偏高,可能導致氯化銀分解,稱得氯化銀質量偏小,即a值偏小,測得結果偏;同理,加入鹽酸不足,銀離子不能完全沉淀,測得結果偏。怀恋頉]有洗滌干凈,稱得氯化銀質量偏大,測定結果偏高;加入硝酸溶液濃度過大,只要銀完全轉化成硝酸銀,對測定結果沒有影響。
(3)14 mol/L硝酸溶液為濃硝酸,反應產物是硝酸銀、二氧化氮和水;2 mol/L硝酸溶液為稀硝酸,反應產物是硝酸銀、一氧化氮和水。
(4)目標產物是硝酸銀,
方案1:Ag+2HNO3(濃)===AgNO3+NO2↑+H2O,
原子利用率=×100%=72.65%,制得3 mol AgNO3生成3 mol NO2。
方案2:3Ag+4HNO3(稀)===3AgNO3+NO↑+2H2O,
原子利用率=×100%=88.54%,制得3 mol AgNO3只生成1 mol NO。
判斷方案是否符合綠色化學要求,可以從節(jié)省原料、原子利用率、環(huán)保等角度考慮。
(5)因為硝酸銀受熱易分解,宜用冷卻熱飽和溶液并結晶的方法,選①。用蒸餾水洗滌硝酸銀晶體,會損失一部分硝酸銀;用75%酒精洗滌,能除去雜質,隨著乙醇的揮發(fā),將少量水帶走,又能減少硝酸銀損失;用飽和硝酸鈉溶液洗滌,會引入新雜質;應選B。硝酸銀加熱易分解,不能加熱烘干硝酸銀,應選擇B、C。
答案:(1)×100% (2)C
(3)Ag+2HNO3(濃)===AgNO3+NO2↑+H2O
3Ag+4HNO3(稀)===3AgNO3+NO↑+2H2O
(4)72.65% 88.54% 方案2 原子利用率較高,制得等質量的硝酸銀產生大氣污染物較少,消耗硝酸的量較少
(5)① B BC
14.(2010中山一中月考)下圖甲是課本中驗證銅和濃硝酸反應的裝置,乙、丙是師生對演示實驗改進后的裝置:
(1)甲、乙、丙三個裝置中共同發(fā)生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和甲裝置相比,乙裝置的優(yōu)點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為了進一步驗證NO2和水的反應,某學生設計了丙裝置。先關閉彈簧夾________,再打開彈簧夾________,才能使NO2氣體充滿試管②。
(4)當氣體充滿試管②后,將銅絲提起與溶液脫離,欲使燒杯中的水進入試管②應如何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乙裝置中可通過上下移動銅絲使反應發(fā)生和停止,便于控制反應,同時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氫氧化鈉溶液中防止污染大氣;為了使NO2氣體充滿試管②,應先將c關閉(否則產生的氣體從c逸出),然后打開a、b;欲使燒杯中的水進入試管②,只有降低試管②中的壓強,為此應先關閉b、a,打開c,通過使試管②受熱,使一部分二氧化氮溶于水達到降低壓強的目的。
答案:(1)Cu+4HNO3(濃)===Cu(NO3)2+2NO2↑+2H2O
(2)①可以控制反應發(fā)生和停止 ②吸收NO2氣體,防止污染環(huán)境
(3)c ab
(4)先關閉b,再關閉a,然后打開c,用手(或熱水、熱毛巾)捂住(或加熱)試管②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