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詞義擴大:如“江”古代專指長江,現(xiàn)在泛指一切大的河流:“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現(xiàn)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質(zhì)。
3.古音異讀:有些專有名字,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姓氏等。因為專有,有固定性,從而保留了古音。這類字。要按《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的規(guī)定去讀音。凡已明令廢讀古音統(tǒng)一讀今音的,就讀今音。凡未廢除的還讀古音。
(三)古今異義
在語言的演變過程中,有些基本詞匯古今沒有什么變化。有些詞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有的隨著舊事物、舊概念的消失而消失。這類詞的詞義的演變有以下幾種情況:
2.通假異讀:通假字和本字起初讀音一致,后來由于讀音的演變,二字有的讀音不同了。現(xiàn)在通假字一律讀本字的讀音。
1.破音異讀:前人叫“讀破”“破音”。它是用改變字的通常讀音來表示不同詞性和意義的一種方法。如“如耳說衛(wèi)嗣公,衛(wèi)嗣公說而太息”!罢f”的本意“講話”本音是shuo,這句話第一個“說”用的是它的引申義“游說”,也就是“勸說、說服”的意思,應該破字音shui;第二個“說”則是它的兼有的意義“悅”,就讀yue,是“喜歡高興”的意思。
1.通假字是古漢語中較為常見的語言現(xiàn)象。中學課本里講的通假字包括三類:通用字、假 借字、古今字。凡兩個讀音相同或相近,意義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寫這個,也可以寫那個 ,叫做通用。如“反”通“返”,“知”通“智”。凡兩個讀音相同或相近而意義毫不相干的字,古代有時可以借代,叫做假借。如“蚤”通“早”,“直”通“值”。古代只有某一個字,后來為了把這古字所表示的幾個概念用不同的字形來區(qū)別,造出一個或幾個今字,讓原來的古字專表示另一個或另幾個概念,叫做古今字。如:莫――暮,益――謚。?
(一)通假字
通假字就是古人在書寫中用同音代替的辦法寫成的別字。通假的原則是音同,如不全同,也要近似,聲音相差很遠,不能構(gòu)成通假。音同關(guān)鍵是聲母相同,借字與本字之間,必須是同一聲母(也有時聲母相近)。韻母也要求相同或相近。聲韻相同或相近,是構(gòu)成假借的原則,也是我們分析,辨別假借關(guān)系的依據(jù)。音同而借的是多數(shù),音近而借的次之,對聲調(diào)的要求并不很嚴格。
通假字,包括通用字和假借字。但我們中學教材把古今字也認為是通假字。
通假與假借不同。假借是“本無其字,依聲托事”而成的。由于語言中某些詞有音無字,假借一個同音的字來代替它,這就叫“依聲托事”。如“求”的原義是皮衣,借作“請求”的“求”(以后又另造“裘”字)。這就是假借。通假也就是通用。某一個詞義,本來有字,不過由于最初書寫的簡便,或書寫的疏忽,或別的原因把乙字寫成了甲字,這個寫錯的字又為后人所接受,于是在某種意義上,就借甲字代乙字了。
以上兩種現(xiàn)象統(tǒng)稱為“通假”。通假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音同或音近。
(二)異讀字
文言文中有一些字保留了兩個以上的讀法,即異讀字。
5、對句判斷法(語言結(jié)構(gòu)推斷法)
古人行文常講究對稱,處于對應位置的詞語往往在意義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對的特點 。我們可據(jù)之進行判斷。
A、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跬"與"小"對應,從足即推斷為小步,半步)
B、 追亡逐北(亡 .北對應,均為潰敗。常用"敗北",北即敗)
C、 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以,對應"用",被任用)
D、 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腰"與戴對應,動詞,腰戴)
E、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國也(族”字義同“滅”字)
又如:91年18題“頑魯者亦當矜憐”中的“頑魯”義:
A、愚笨而魯莽 B、固執(zhí)而粗魯 C、頑皮而愚蠢 D、愚昧而愚蠢
孤立地看似乎都講得通,但由于這句話同下面“賢俊者自可賞愛”構(gòu)成整句。因此,你只需了解“賢”“俊”是在古文中是“有才能”之義,就很容易能選出D項這一正確的答案。
4、 成語印證法
成語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詞義,聯(lián)系成語,加以印證,對判斷文言詞義會有很大的幫助
舉例說明: 務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務農(nóng),從事) 勢拔五岳掩赤城(出類拔萃,超出) 腥操并御,芳不得薄兮(日薄西山,接近)
括號內(nèi)詞語加點字的意義是我們平時熟悉的,借助熟悉的詞義,就能推斷文言語句中加點的詞義。
又如:95年試題12題 “在官清恪,未嘗聞私”中的“恪”是“謹慎而恭敬”意,同成語“恪守不渝”中的“恪”同.
“吾亦望汝副其心”中的“副”與成語“名副其實”中的“副”同(符合)
16題“或妄嗔怒”中的“妄”與成語“輕舉妄動”中的“妄”義同。(胡亂),文句翻譯題解題時可用代入成語的方法檢驗一下。
3、課文遷移法
試題中出現(xiàn)的一些實詞解釋,其實課文中已出現(xiàn)過,可聯(lián)系課文相應遷移。
如:94年高考“揚州辟從事吏”同課文的“連辟公府不就”中的“辟”;97年高考“飛騎因番請見,先涕泣不自勝”同課文的“沛公不勝杯杓”中的“勝”;上海卷中“不肖人也,不足愛也”同課文“向使六國各愛其地”中的“愛”;“既有令名,復求壽考”同課文的“便言多令才”。2001年仿真卷第五篇25題B項中“伐其功”跟課文《屈原列傳》中“平伐其功”中的“伐”均是“夸耀”之義。
2、語境推斷法
高考考查的實詞90%以上是具有多義性的,因此在翻譯時要緊緊抓住上下文,理解推斷。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