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cessing math: 100%
相關習題
 0  132696  132704  132710  132714  132720  132722  132726  132732  132734  132740  132746  132750  132752  132756  132762  132764  132770  132774  132776  132780  132782  132786  132788  132790  132791  132792  132794  132795  132796  132798  132800  132804  132806  132810  132812  132816  132822  132824  132830  132834  132836  132840  132846  132852  132854  132860  132864  132866  132872  132876  132882  132890  176998 

科目: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0.實際生活中,常用到一種雙金屬溫度計.它是利用銅片與鐵片鉚合在一起的雙金屬片的彎曲程度隨溫度變化的原理制成的.如圖所示,已知圖(甲)中雙金屬片被加熱時,其彎曲程度會增大.則下列各種相關敘述中正確的有(  )
A.該溫度計的測溫物質(zhì)是銅、鐵兩種熱膨脹系數(shù)不同的金屬
B.雙金屬溫度計是利用測溫物質(zhì)比熱容的不同來工作的
C.由圖(甲)可知,銅的熱膨脹系數(shù)大于鐵的熱膨脹系數(shù)
D.由圖(乙)可知,其雙金屬片的內(nèi)層一定為銅,外層一定為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9.某同學在測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時,使用交流電的頻率為50Hz,也就是每隔0.02s打一次點,得到了幾條紙帶,選出一條非常理想的紙帶來研究,已知在每條紙帶每5個計時點取好一個計數(shù)點,依打點先后順序編號為0、1、2、3、4、5,由于不小心,紙帶被撕斷了,如圖所示.

(1)在A、B、C、D四段紙帶中選出從原紙帶上撕下的那段應是C;
(2)打計數(shù)點“1”時紙帶的速度大小是3.33m/s;
(3)打這條紙帶時,物體的加速度大小是6.6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8.如圖所示為理想自耦變壓器的示意圖,原線圈接入u=1002sin 100πt(V)的交變電壓,副線圈接兩個標有“220V 100W”的小燈泡.電路中的電壓表和電流表均視為理想電表.當變壓器輸出電壓調(diào)至最大時兩燈泡均正常發(fā)光,此時(  )
A.原、副線圈的匝數(shù)比為5:11
B.交變電壓的頻率為100Hz
C.電流表的示數(shù)為2A,電壓表的示數(shù)為100V
D.若將滑片P向下移動,電壓表、電流表的示數(shù)均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7.如圖所示,一汽車停在小山坡底端處,突然司機發(fā)現(xiàn)山坡上距坡底x=100m處有一泥石流,泥石流以a1=2m/s2加速度由靜止勻加速滑下,泥石流在坡底拐彎的瞬間速度大小不變,然后在水平地面上做加速度大小a2=1m/s2的勻減速直線運動,泥石流開始運動時司機立即啟動汽車,并使汽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汽車恰好逃離泥石流.求:
(l)泥石流到達坡底時的速度大�。�
(2)汽車做勻加速運動的加速度大小a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6.某研究小組設計了一種“用一把尺子測定動摩擦因數(shù)”的實驗方案.如圖所示,A是可固定于水平桌面上任意位置的滑槽(滑槽末端與桌面相切),B是質(zhì)量為m的滑塊(可視為質(zhì)點).

第一次實驗,如圖(a)所示,將滑槽末端與桌面右端M對齊并固定,讓滑塊從滑槽最高點由靜止滑下,最終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點,測出滑槽最高點距離桌面的高度h、M距離地面的高度H、M與P間的水平距離x1;
第二次實驗,如圖(b)所示,將滑槽沿桌面向左移動一段距離并固定,讓滑塊B再次從滑槽最高點由靜止滑下,最終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點,測出滑槽末端與桌面右端M的距離L、M與P′間的水平距離x2
(1)在第二次實驗中,滑塊到M點的速度大小為x2g2H.(用實驗中所測物理量的符號表示,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
(2)(多選)通過上述測量和進一步的計算,可求出滑塊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下列能引起實驗誤差的是BCD(選填序號)
A.h的測量         B.H的測量         C.L的測量          D.x2的測量
(3)若實驗中測得h=15cm、H=25cm、x1=30cm、L=10cm、x2=20cm,則滑塊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5.(結果保留1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5.如圖甲為雙縫干涉測光波長的實驗設備示意圖.

(1)下面操作能增大光屏上相鄰亮條紋間距的是B
A.增大③和④之間的距離        
B.增大④和⑤之間的距離
C.將綠色濾光片改為紅色濾光片   
D.增大雙縫之間的距離
(2)當屏上出現(xiàn)了干涉圖樣后,通過測量頭觀察第一條亮紋的位置如圖乙(a)所示,第五條亮紋位置如圖乙(b)所示,圖乙(b)的讀數(shù)為5.880mm.測出雙縫與屏的距離為50.00cm,雙縫之間的距離是0.20mm,則待測光的波長λ=475n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如圖是汽車運送圓柱形工件的示意圖.圖中P、Q、N是固定在車體上的壓力傳感器,假設圓柱形工件表面光滑,汽車靜止不動時Q傳感器示數(shù)為零,P、N傳感器示數(shù)不為零.當汽車向左勻加速啟動過程中,P傳感器示數(shù)為零而Q、N傳感器示數(shù)不為零.已知sin15°=0.26,cos15°=0.97,tan15°=0.27,g=10m/s2.則汽車向左勻加速啟動的加速度可能為( �。�
A.3 m/s2B.2.5 m/s2C.2 m/s2D.1.5 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3.為了測量木塊與木板間動摩擦因數(shù),某小組使用位移傳感器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讓木塊動傾斜木板上某點A由靜止釋放,位移傳感器可以測出木塊到傳感器的距離,位移傳感器連接計算機,描繪處滑塊相對傳感器的位移x隨時間t變化規(guī)律,如圖乙所示.

(1)根據(jù)上述圖線,計算0.4s時木塊的速度v=0.40m/s,木塊加速度1.0m/s2;(以上結果均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
(2)為了測定動摩擦因數(shù),還必須需要測量的量是ACD;
A.A點離桌面的高度   B.木塊的質(zhì)量  C.當?shù)氐闹亓铀俣萭    D.A點離傳感器的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在光滑絕緣的水平面上方存在有水平向左的勻強電場,電場強度E=1×102N/C.在水平面上有一個質(zhì)量m=2×10-3kg,電量q=1×10-5C帶正電小球,以v0=2m/s的初速度開始向右運動,如圖所示.求:
(1)小球在6s末的速度vt和6s內(nèi)的位移s;
(2)在6s內(nèi)電場力對小球做功的平均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1.某實驗小組進行測量物塊與長木板之間的滑動摩擦因數(shù)的實驗.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兩小滑輪固定在木板的左端,將兩個完全相同的物塊A和B(平行木板左邊緣,A、B距離較近)放到木板的右端,用細線把物塊和小盤繞過小滑輪連接,通過調(diào)整小滑輪的高度使木板上方的細線水平,在物塊A和B左端固定好長細線,如圖所示.先按住兩個物塊A、B,在兩個小盤里放上不同個數(shù)的砝碼,然后同時釋放兩個物塊,當運動較快的物塊接近木板左端時,同時按住兩個物塊,使它們停止運動.某同學某次實驗測量結果如下:
(1)用刻度尺測量出物塊A和B在木板上的位移,分別為l和3l,則可知物塊A和B運動的加速度之比aAaB=1:3;
(2)令物塊和木板之間的滑動摩擦因數(shù)為μ,該同學用天平進行測量得知:物塊A、B的質(zhì)量均為m,與物塊A相連的小盤、砝碼總質(zhì)量為m,與物塊B相連的小盤、砝碼總質(zhì)量為2m,由牛頓定律可以得出aA與μ的關系式為:aA=1μ2g,同理可得aB與μ的關系式為:aB=2μ3g
(3)綜合以上測量和計算結果可得出μ=0.71.(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