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離子反應方程式
離子反應方程式是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所表示的在溶液中進行的反應,它體現(xiàn)了某一類反應的實質。
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有如下兩種不同的方法:
(1)"寫、拆、刪、查"四步法
①先寫出正確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②將方程式兩邊易溶于水易電離的強電解質改寫成離子,單質、氧化物、沉淀、氣體、弱電解質、非電解質則保留化學式。微溶于水的強電解質,若以溶液的形式存在,則改寫為離子,若以濁液的形式存在,則應保留化學式;H2SO3、H3PO4通常也保留化學式。
③HSO4-可以拆寫為H+和SO42-,也可以不拆寫,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離子,一律不能拆寫。如:HCO3-、H2PO4-、HPO42-、HS-等。
④刪除兩邊沒有參加反應的離子,化簡各物質的系數(shù)成最簡整數(shù)比,檢查方程式兩邊各原子數(shù)是否平衡,電荷總數(shù)是否平衡。
(2)離子反應實質法
①分析反應物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易溶于水、易電離的反應物寫出其電離方程式;難溶于水、氣體、難電離的物質寫化學式。
②判斷反應物存在形式的微粒哪些能相互作用生成沉淀、水、氣體或者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
③綜合上述兩步寫出離子方程式并配平。
例3.下列離子方程式中不正確的是( ) A.碳酸氫鈣溶液跟鹽酸反應:Ca(HCO3)2+2H+=Ca2++2H2O+2CO2↑ B.碘化鉀溶液跟適量溴水反應:2I-+Br2=I2+2Br- C.將金屬鈉加入水中:Na+2H2O=Na++2OH-+H2↑ D.將氯氣通入氯化亞鐵溶液中:2Fe2++Cl2=2Fe3++2Cl-
解析:檢查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是否正確是高考中的常見題型,考生應從如下四個方面展開思考:①明確哪些物質能“拆”,可寫成離子形式(如A選項中的Ca(HCO3)2是易溶于水易電離的鹽),哪些物質不能“拆”,必須寫化學式; ②檢查離子方程式是否配平時,要注意原子守恒和電荷守恒(C項方程式兩邊的電荷不守恒);③看反應是否能發(fā)生及是否符合反應的實際;④要有“量”的概念,即:一定物質的量的物質溶于水時電離出離子的種類及物質的量,發(fā)生反應的離子種類和物質的量。
答案:AC
2.離子反應的發(fā)生條件
(1)生成沉淀:熟悉常見物質的溶解性,如Ba2+、Ca2+、Mg2+與SO42-、CO32-等反應生成沉淀Ba2++CO32-=CaCO3↓、Ca2++SO42-=CaSO4(微溶);Cu2+、Fe3+等與OH-也反應生成沉淀如
Cu2++2OH-=Cu(OH)2↓,F(xiàn)e3++3OH-=Fe(OH)3↓等
(2)生成弱電解質: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等與H+發(fā)生反應: OH-+H+=H2O、CH3COO-+H+=CH3COOH;一些酸式弱酸根與OH- 反應:HCO3-+OH-=CO32-+H2O、HPO42-+OH-=PO43-+H2O;NH4++OH-=NH3·H2O等。
(3)生成氣體(揮發(fā)性物質):如CO32-、S2-、HS-、HSO3-等易揮發(fā)的弱酸的酸根與H+ 常生成氣體CO32-+2H+=CO2↑+H2O、HS-+H+=H2S↑。
(4)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具有較強還原性的離子與具有較強氧化性的離子如I-和Fe3+ 發(fā)生2I-+2Fe3+=I2+2Fe2+;在酸性或堿性的介質中由于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如NO3-和I-在中性或堿性溶液中可以共存,但在有大量H+存在情況下則不能共存;SO32-和S2-在堿性條件下也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條件下則由于發(fā)生2S2-+SO32-+6H+=3S↓+3H2O反應不能共存。在原電池、電解池中的離子反應也屬于這一類型。
(5)其它條件
還應注意有少數(shù)離子可形成絡合離子的情況。如Fe3+和SCN-、C6H5O-,發(fā)生如下絡合反應 Fe3++SCN- [Fe(SCN)]2+;能水解的陽離子跟能水解的陰離子(如Al3+和HCO3-、CO32-、HS-、S2-、ClO-)在水溶液中也能發(fā)生反應等。
1.概念:溶液中離子之間,以及離子與原子或分子之間發(fā)生的反應稱為離子反應。離子反應的共同特點是某種或某些離子濃度的降低。
2.與金屬的導電原理(通過內(nèi)部自由電子的定向移動)不同,電解質溶液之所以能夠導電,是因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動的離子;在一定濃度范圍內(nèi),溶液導電能力的強弱與溶液中離子的濃度有關:離子濃度越高,溶液的導電能力越強。
例2.如圖是向不同電解質溶液中加入另一種物質后溶液導電性變化曲線,以下四個實驗中,屬于圖中曲線的是( )。
A. 氫氧化鋇溶液中滴加同濃度的硫酸至過量
B. 醋酸溶液中滴入氨水至過量
C. 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至過量
D. 氫硫酸中通入二氧化硫至過量
答案:AC
1.電解質溶于水或受熱熔化時離解成自由移動離子的過程稱為電離。
強電解質在水中完全電離,屬不可逆過程,溶液中不存在強電解質的電離平衡:
HCl = H+ + Cl- Ba(OH)2 = Ba2+ + 2OH- (NH4)2SO4 = 2NH4+ + SO42-
弱電解質在水中部分電離,屬可逆過程,溶液中存在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弱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電離趨勢很小,并且,多元弱電解質的電離是分步進行的,書寫弱電解質的電離方程式常用符號"":
NH3·H2ONH4+ + OH-
H2CO3H+ + HCO3- HCO3-H+ + CO32-
電解質溶液是電中性的,即陽離子所帶的正電荷和陰離子所帶的負電荷電量相等。
|
強
電 解 質 |
弱
電 解 質 |
概念 |
在水溶液中全部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 |
在水溶液中只有一部分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 |
電離程度 |
完全 |
部分 |
溶液里粒子 |
水合離子 |
水合分子、水合離子 |
物質結構 |
離子化合物、某些共價化合物 |
某些共價化合物 |
與常見物質類別的關系 |
通常為 強酸:HCl、H2SO4、HNO3等 強堿:NaOH、KOH、Ba(OH)2等 絕大多數(shù)鹽:NaCl、CaCO3、CH3COONa等 |
通常為 弱酸:CH3COOH、HF、HClO、H2S、H2CO3、H2SiO3、H4SiO4等 弱堿:NH3·H2O、Cu(OH)2等 極少數(shù)鹽、水 |
根據(jù)化合物在水溶液或熔化狀態(tài)下能否導電,可將其劃分為電解質、非電解質。電解質有強、弱之分,強電解質、弱電解質的本質區(qū)別在于它們在溶液中的電離程度不同。電解質在水中的溶解程度和電離程度可能不一致,在水中溶解程度大的不一定是強電解質(如醋酸),在水中溶解程度小的不一定是弱電解質(如硫酸鋇)。
|
電 解 質 |
非
電 解 質 |
定
義 |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tài)下能導電的化合物 |
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狀態(tài)下都不導電的化合物 |
相同點 |
都是與溶解性無關的化合物 |
|
不同點 |
在一定條件下能電離 |
不能電離 |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tài)下能導電 |
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狀態(tài)下都不導電 |
|
與常見物質類別的關系 |
離子化合物和部分共價化合物 |
全是共價化合物 |
通常為酸、堿、鹽、水、典型金屬氧化物、某些非金屬氫化物等 |
通常為非金屬氧化物、某些非金屬氫化物、絕大多數(shù)有機物等 |
例1.下列物質屬于電解質的是( )
A.SO2 B.Cu C.氨水 D.NaCl E.NaOH F.HCl G.酒精 H.AgCl
解析:電解質應該是化合物,銅(單質)、氨水(混合物)不是電解質;電解質的導電條件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狀態(tài)下,氯化銀雖然其水溶液幾乎不導電,但在熔化狀態(tài)下導電,因此它是電解質;電解質導電必須是用化合物本身電離出自由移動的離子而導電,不能是發(fā)生化學反應生成的物質導電,如二氧化硫水溶液導電,是由于二氧化硫與水反應生成的亞硫酸能導電,所以二氧化硫不是電解質;蔗糖、酒精等化合物,無論是固態(tài)或其水溶液都不導電,這些化合物是非電解質。
答案:D、E、F、H。
4.某烴A與發(fā)生加成反應,產(chǎn)生二溴衍生物B;B用熱的NaOH-乙醇溶液處理得到化合物C;經(jīng)測試知C的結構中含有兩個雙鍵,化學式是;將C催化加氫生成環(huán)戊烷。寫出A、B、C的結構式。
3.1mol 與溴水完全反應,需要溴單質的物質的量為
A.3 mol B.4mol C.5 mol D.6mol
2.由2-溴丙烷為原料制取1、2-丙二醇 ( )時需經(jīng)過的反應依次是 ( )
A.加成-消去-取代 B.取代-消去-加成
C.取代-加成-消去 D.消去-加成-取代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