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7.(2010·蘭州模擬)X、Y-、Z+三種微粒的電子層結構相同,則一定不能再相等的是( )。
A.中子數(shù) B.質量數(shù) C.電子數(shù) D.核電荷數(shù)
[解析]選D。電子層結構相同微粒核外電子數(shù)相同,因為三種微粒分別為原子、陰離子和陽離子,說明它們的質子數(shù)和核外電子數(shù)(核電荷數(shù))不同,所以質子數(shù)一定不能再相等。
6.(2010·鹽城模擬)某高;瘜W工作者創(chuàng)建了“元素立體周期律”,在原來二維周期表橫列(X軸)和縱列(Y軸)基礎上,增加了一個豎列(Z軸)。Z軸按“中質差”(中子數(shù)和質子數(shù)之差△Z=N-P)自上而下,遞增順序排列。原“二維元素表”中的相對原子質量由同位素“中質和”(中子數(shù)和質子數(shù)之和A=N+P)替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中質和”相同的核素一定是同一元素
B.“中質差”相同的核素一定是同一元素
C.N2-P2=A×△Z
D.至2008年,人們發(fā)現(xiàn)108種元素有m種核素,說明中質差一定有m種
[解析]選C。同一元素具有相同的質子數(shù),“中質和”及“中質差”相同不能說明質子數(shù)一定相同,所以A和B選項錯誤;一種原子即為一種核素,它們的“中質差”可能相同,如C和O的“中質差”都是2,所以D選項錯誤。
5.(2010·廣州模擬)X、Y、Z為短周期元素,這些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分別為1、4、6,則由這三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可能是( )。
A.XYZ B.X3YZ C.XYZ2 D.X2YZ3
[解析]選D。X、Y、Z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分別為1、4、6,所以在它們形成的化合物中其化合價依次為+1、+4和-2,那么再根據(jù)化合價代數(shù)和為零,代入驗證即得D選項的化合物符合條件。
4.(2010·蘭州模擬)下列各組粒子中質子數(shù)和電子數(shù)均相同的是( )。
A.CH4、H2O、Na+ B.F2、Ar、HCl
C.H3O+、NH4+、Na D.O2-、Mg2+、Ne
[解析]選B。A選項中的三種微粒,電子數(shù)均10,質子數(shù)分別為10,10,11;C選項中的三種微粒,質子數(shù)均11,電子數(shù)分別為10,10,11;D選項中的三種微粒,電子數(shù)均10,質子數(shù)分別為8,12,10。
3.(2010·南通模擬)A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a,次外層電子數(shù)是b;B元素的原子M層電子數(shù)是(a-b),L層電子數(shù)是(a+b),則A、B兩元素形成的化學式可能表示為( )。
A.B3A2 B.BA2 C.A3B2 D.AB2
[解析]選B。分析過程如下表:
|
K |
L |
M |
元素 |
化學式 |
A |
b=2 |
a=6 |
|
O |
SiO2 |
B |
2 |
a+b=8 |
a-b=4 |
Si |
2.(2010·西南師大附中模擬)由H79Br和H81Br組成的混合氣體對N2的相對密度為2.9,則混合氣體中79Br和81Br的原子個數(shù)比為( )。
A.1∶1 B.1∶2 C.2∶3 D.3∶2
[解析]選C。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量為:=2.9×28g/mol=81.2g/mol,設H79Br的原子百分數(shù)為x,則H81Br的原子百分數(shù)為(1-x),由元素相對原子質量概念有:81.2=80x+82(1-x),解得x=0.4,所以n(H79Br)∶n(H81Br)=0.4∶(1-0.4)=2∶3。
1.(2010·肇慶模擬)與鉑同族的貴金屬鈀(Pd)有多種同位素。下列關于Pd、Pd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質子數(shù)相同,互稱為同位素 B.中子數(shù)相同,化學性質不同
C.核外電子數(shù)相同,是同一種核素 D.質量數(shù)不同,互稱為同素異形體
[解析]選A。Pd和Pd是質子數(shù)相同,中子數(shù)不同的同種元素形成的不同核素,互為同位素。
13、(2010·河北石家莊模擬) 下列五個化學方程式(X、Y、Z均為正值):
①C2H2(g)+H2(g)C2H4(g)
②CH4(g)H2(g)+C2H4(g)
③C(s)+2H2(g) CH4(g); △H= -X kJ·mol-1
④C(s)+H2(g)C2H2(g); △H= -Y kJ·mol-1
⑤C(s)+H2(g)C2H4(g); △H= -ZkJ·mol-1
當溫度下降時①式平衡向右移動,②式平衡向左移動。據(jù)此判定③-⑤式中關于X、Y、Z的大小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A.X>Y>Z B.X>Z>Y C.Y>X>Z D.Y>Z>X
[答案]B
|
|
12、(2010·臺州模擬)已知:①2H2(g) + O2(g) = 2H2O(l) △H =-571.6 kJ·mol-1
②H+(aq) + OH-(aq) = H2O(l) △H = -57.3kJ·mol-1。
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①式表示25℃,101 kPa時,2 mol H2和1 mol O2完全燃燒生成2 mol H2O(l)放熱571.6 kJ
B.2H2(g) + O2(g) = 2H2O(g)中△H大于-571.6 kJ·mol-1
C.將含1 mol NaOH的水溶液與50 g 98%的硫酸溶液混合后放出的熱量為57.3 kJ
D.將含1 mol NaOH的稀溶液與含1 mol CH3COOH的稀溶液混合后放出的熱量小于57.3 kJ
[答案]C。
11、(2010·蘇州模擬)1840年,俄國化學家蓋斯(G.H.Hess)從大量的實驗事實中總結出了一條規(guī)律:化學反應不管是一步完成還是分幾步完成,其反應熱是相同的,即蓋斯定律。蓋斯定律在生產和科學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義,有些反應的反應熱雖然無法直接測得,但可以利用蓋斯定律間接計算求得。已知3.6 g碳在6.4 g的氧氣中燃燒,至反應物耗盡,并放出X kJ熱量。已知單質碳的燃燒熱為Y kJ・mol-1,則1 mol C與O2反應生成CO的反應熱ΔH為 ( )
A.-Y kJ・mol-1 B.-(10X-Y)kJ・mol-1
C.-(5X-0.5Y) kJ・mol-1 D.+(10X-Y) kJ・mol-1
[解析]選C。由3.6 g C與6.4 g O2完全反應,可知生成CO2與CO之比為1∶2。設3.6 g C按此方式反應,則生成1 mol CO2和2 mol CO,C單質燃燒熱為Y kJ・mol-1,1 mol C與O2生成CO的反應熱為:
(10X-Y)kJ・mol-1,即-(5X-0.5Y)kJ・mol-1,C正確。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